张大妈家里今天特别热闹,厨房里蒸汽氤氲,饺子皮摞了一叠又一叠,擀面杖敲着案板,发出清脆的声音。张大妈一边忙着调馅儿,一边嘱咐儿媳妇:“记住,韭菜虾仁的馅儿别做多,今天咱只吃迎冬的‘三馅’,那两馅可不能上桌!”
儿媳妇林芳(化名)抬头问:“妈,咱家吃饺子还有什么讲究啊?三馅我知道,是猪肉白菜、羊肉胡萝卜,还有鲅鱼大葱,都是补冬的。但这两馅不上桌的说法,我还真没听过。”

张大妈手上没停,捏着调料罐倒了一些酱油,又撒了一把葱姜末,嘴上说道:“这还真是老规矩。韭菜馅和芹菜馅,立冬这天可不能吃。韭菜是‘发物’,冬天吃了容易上火;芹菜呢,凉性太重,天冷了吃这个,寒气就进骨头了。”林芳眨了眨眼:“这还有这么多讲究啊,那咱今天这顿饺子算是吃得明白了。”
这话被站在旁边的张大爷听见了,他放下手里的茶杯,插话道:“你们年轻人不懂,立冬吃饺子,那可是个讲究事儿。小时候,我家穷得叮当响,立冬这天,家里就算砸锅卖铁也要包顿饺子。那时候,不是讲规矩,是盼着能有口肉吃。现在条件好了,倒是把这些老习俗慢慢忘了。”
张大妈听完,叹了口气:“老张说得对,过去吃饺子是为了吃饱,现在呢,咱得讲究吃得好。立冬这一顿,是补冬的开始,可不能马虎。”她挽起袖子,把一碗剁好的胡萝卜馅推到林芳面前:“来,你包这个。胡萝卜和羊肉,这可是冬天最养人的搭配,咱家老张这两年腰不好,得多吃点。”

林芳笑着接过馅:“妈,我这算是长见识了。羊肉胡萝卜好理解,这猪肉白菜呢,是不是因为白菜冬天多?”张大妈点点头:“白菜是冬天的‘当家菜’,性平和,搭猪肉一起,不上火,还补气血,最适合咱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
厨房里热气腾腾,张大妈和林芳忙着包饺子,张大爷坐在门口抽着烟袋,时不时插上一句:“鲅鱼大葱这个馅儿,小时候可想都不敢想。那时候家里穷,鱼是稀罕物,逢年过节才舍得吃一回。现在好了,想吃就能吃,冬天这鲅鱼馅儿,不光鲜美,还能补脑。”
林芳包完一盘,拿着湿布盖好:“妈,那这三馅儿到底有什么说法啊?我听着,您讲得头头是道,可我还是不大明白。”张大妈拍了拍手上的面粉:“这说法多了去了,猪肉白菜是‘百财’,吃了招财进宝;羊肉胡萝卜是‘红火’,吃了日子红红火火;鲅鱼大葱呢,寓意‘步步高升’。咱中国人吃东西,讲究个吉利,这三馅儿就是冬天的好兆头。”

张大爷在旁边听得乐了:“你妈说得对。这些老规矩,咱不能丢。冬天吃饺子,不光是填肚子,还是个念想。你说啊,这热气腾腾的一大盘端上桌,全家围着吃,这不就是团圆吗?”
林芳低头把最后一个饺子捏好,抬头笑着说:“爸,您这话我爱听,团圆最重要。我回头把这些讲究都记下来,以后传给孩子们。”张大妈端起一盘刚包好的饺子:“行了,别光说了,先下锅,咱家这‘迎冬三馅’,今天得让你爸吃个够。”
灶台上的水渐渐翻滚起来,热气蒸腾中,饺子一个个漂浮起来,像是在水面上跳舞。张大妈拿着漏勺,把煮熟的饺子盛到盘子里,撒上一把香菜末,又舀了一勺辣椒油。张大爷迫不及待地夹了一个咬开,赞不绝口:“这馅儿调得好,冬天吃这个,真暖身子!”

林芳看着桌上的饺子,忽然想起小时候,母亲在立冬这天总会给她煮一碗韭菜鸡蛋馅的饺子。那时候家里穷,母亲说,韭菜能“养阳气”,小孩子吃了冬天少生病。可现在才知道,这韭菜馅儿其实有点不适合冬天吃,母亲当时也只是随口哄哄她。
张大妈瞅着发愣的林芳:“想啥呢?赶紧吃,趁热。”林芳回过神来,夹起一个饺子咬了一口,嘴里满是羊肉的香味和胡萝卜的清甜。她看着桌上满满当当的几盘饺子,眼里闪过一丝暖意:“妈,这顿饺子,真是吃得明白,也吃得舒服。”
饭后,张大妈坐在沙发上,摸着圆滚滚的肚子,满足地笑了:“这立冬吃饺子的习俗,真是传承了几辈子,从咱爸妈那儿到咱这儿,现在又到了你们年轻人手里。萍啊,你以后还得记得,把这规矩传下去。咱不是光吃个饺子,咱是吃个团圆,吃个盼头。”

林芳点头答应着,心里却想着,明年立冬,她一定要给孩子们好好讲讲这“三馅”和“两馅”的说法,让他们记住这些老规矩,也记住这一桌热气腾腾的团圆味道。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