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狂赚786亿,吞并18个村庄,村长身家165亿,他们是干啥的

提起花园村,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这个位于浙江东阳的小村庄可谓是富得流油,村里“家里存款500万以下的都是困难户,资产过亿才是真正的富裕户。”

并且这村子一年收入就高达786亿,还将周围的18个村子都吞并在一起,其村长的身价更是高达165亿。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内容有润色,请读者理智阅读

村里资产过亿的家庭超过300户,连负责修剪绿化的园林工人都开着宝马X5上班。

那么,这个花园村究竟有何过人之处,他们到底是干什么的,才让它在无数村庄中脱颖而出,成为“浙江第一村”呢?

东阳村的“脱贫致富”路

1978年前,花园村村民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人均年收入仅仅在78 - 87元,而同时期全国平均水平是150 - 300元。

村民们祖祖辈辈守着那少量的土地,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也仅仅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存。

当时村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村民花园不长花、草棚泥房穷人家”,只因放眼望去,90%的房屋都是破旧的草棚。

而电这种东西,对于花园村的村民来说,更是奢侈品,绝大多数家庭根本用不上电,只能靠蜡烛来照明。

直到1976年,年仅22岁的邵钦祥当选为花园村的生产大队长,他立誓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

很快邵钦祥决定带着村民们迈出改变命运的第一步——创办蜡烛作坊。

邵钦祥四处奔走,和二哥邵钦培、老书记邵福星一起,东拼西凑,好不容易众筹到了1500元。

他们在村里的祠堂里,摆上简单的设备,蜡烛作坊就这么艰难地开张了。

作坊虽然开起来了,但产品销售又成了大问题,邵钦祥亲自拉着板车,走街串巷去卖蜡烛。

可走了很多地方,蜡烛的销量都不太理想。邵钦祥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创新的办法——“蜡烛换粮食”。

那个时候,很多地方粮食短缺,村民们对粮食的需求很迫切。

邵钦祥就用蜡烛去和他们换粮食,这样一来,既解决了蜡烛的销路问题,又换来了粮食,解决了村民们的温饱问题。

这个办法效果显著,仅仅半年时间,蜡烛作坊就净赚了1500元,到了第一年年底,更是净赚7000元。

随着蜡烛作坊的成功,村里有了启动资金,邵钦祥他决定再次创业,创办花园服装厂。

邵钦祥一咬牙,贷款5万元,买来了10台缝纫机,在村里找了几个心灵手巧的妇女,就开始干起来了。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服装市场中站稳脚跟,邵钦祥给服装厂定下了“三天交货”的招牌,以此来吸引客户。

厂里的工人们日夜赶工,保证产品质量,同时,邵钦祥对服装的做工、款式和价格都严格把控,力求做到精细、新颖、实惠。

凭借着这些优势,花园服装厂成功拿下了百货公司的长期合同。

这一年,服装厂当年产值就达到了5万多元,获利7000元。

在接下来的四年里,服装厂发展迅猛,产值突破了50万元。

随着服装厂的发展壮大,还带动了村里50家家庭作坊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服装产业中来,收入也越来越高。

从“村企”到“产业帝国”

随着村里产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分散经营模式逐渐显现出弊端。

1991年,邵钦祥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又具有前瞻性的决策,成立花园集团,推行“村企合一,共同富裕”的发展模式。

为了让这个模式能够顺利运行,邵钦祥还制定了长达五页的村规民约,对村民的行为和认知进行规范。

通过这个村规民约,凝聚了全村人的发展共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花园村的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

2000年前后,邵钦祥将目光投向了维生素D3产业,当时,这个产业的技术在国内还不成熟,但邵钦祥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发展潜力。

他不顾众人的反对,毅然决定押上全村2300万存款,与中科院合作研发维生素D3技术。

在研发过程中,困难重重,但邵钦祥和他的团队没有退缩,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终于在2003年实现了维生素D3纯度达到99.9%。

花园村生产的维生素D3价格仅为进口药的1/3,凭借着价格和质量优势,迅速占领了市场。

如今,全球每10片维生素D3药片,就有8片的原料来自花园村,产品还远销海外,为花园村带来了巨额的利润。

在决定发展红木产业时,邵钦祥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土地,发展红木产业需要大量的土地来建设厂房和交易市场。

邵钦祥挨家挨户地去做村民的工作,说服他们交出500亩土地,为了让村民放心,他承诺土地入股,每亩地每年分红8000元,这可是种水稻收入的8倍。

在解决了土地问题后,邵钦祥又亲自奔赴缅甸,与当地的红木供应商谈判。

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诚意,提出“预付30%定金 + 利润分成”的合作模式,成功拿下了当地1/3的红木出口配额。

随后,花园村建起了50万平方米的红木交易市场,逐渐形成了从原材料采购、加工制作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2010年,红木交易市场开业,场面异常火爆,如今,花园村掌控着全球35%的高端红木交易,被誉为“中国红木第一村”。

随着名声越来越响亮,花园村又将目光投向了旅游业,邵钦祥决定按照景区标准来改造村庄。

首先对吉祥湖进行清淤,随后在湖中心安装了音乐喷泉,到了晚上,音乐喷泉随着音乐的节奏变幻出各种绚丽的色彩和造型,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村里还对道路、房屋等进行了统一规划和改造,修建了许多具有特色的景点。

经过多年的努力,花园村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量达到260万人次。

花园村将工业、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复合业态,进一步提升了村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后来,花园村开始了大规模的村庄合并行动,合并了周边18个村庄,让他们都享受到了优越的福利待遇。

在教育方面,花园村实行16年免费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孩子们都能享受到免费的优质教育资源。

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村里还专门设立了创业基金,对于考上博士的学生,给予8000元的奖励,激励村里的孩子们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

在养老方面,花园村的福利也十分优厚。

村里设有高龄补贴,百岁及以上的老人每年能领到1万元补贴,九十多岁的老人能领5000元,八十多岁的老人能领2000元。

此外,花园村将18个村2.1万人的医保、养老标准拉平,做到了公平覆盖。

对于低保户,不仅给予生活补贴,还让他们享受免费教育,确保每一个村民都能在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

经过多年的努力,花园村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发展成为“浙江第一村”,实现了从“脱贫”到“共同富裕”的巨大跨越。

如今的花园村,“一村堪比一市”,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成为了全国乡村振兴的典范。

2024年,这个户籍人口不到5000人的村庄创造了786亿元营收,相当于青海玉树全州GDP的12倍。

结语

花园村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干,只要有敢于拼搏的勇气和决心,就能够找到脱贫致富的道路。

而对于花园村未来的发展,如何从“强人治理”平稳地转向“制度治理”,建立更加完善、科学的治理体系,是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

希望花园村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持续繁荣,继续书写乡村振兴的传奇。

信息来源:

新华社

澎湃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2

标签:财经   身家   村长   村庄   村里   红木   蜡烛   村民   作坊   服装厂   产业   维生素   土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