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开始厌学抑郁?当父母的可万万不能忽视,严重将导致惨烈结果

前言

最近这些年,不少家长发现,有些孩子不是不爱学,是压根不想去学校,有的还说心里难受,提不起劲,甚至得吃药调理。

中国人民大学的梁鸿教授,专门花了几年时间,跑遍了家里、学校、医院,就为弄明白这些孩子到底咋了,还总结了不少实在话,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帮孩子渡过这个坎儿。

先说说几个孩子的事儿,看着真心疼

梁教授走访时,遇到了不少让人心揪的孩子,咱们先听听他们的情况,说不定你身边也有类似的娃。

海淀有个叫吴用的孩子,脑子挺灵,尤其喜欢数学,自己还琢磨大学的数学题,可就是不肯去学校,他妈妈是知识分子,心里比谁都急。

每天早上小心翼翼叫孩子起床,盼着他能去学校,可吴用就是摇头,妈妈背地里不知道哭了多少回,后来才知道,吴用不是不爱学习,是受不了学校里的考试排名、刷题压力,他说“我要的是安安静静学数学,不是天天跟人比”。

还有丹县的娟娟,开学才两周就不肯起床了,天天抱着手机玩游戏,脾气还特别大,跟哥哥抢手机能吵翻天,妈妈愁得睡不着觉,不知道该送她去学校还是去看心理医生。

后来去省会医院检查,说娟娟是重度抑郁,得吃药,体重也因为吃药涨得快,妈妈这才明白,孩子不是故意捣乱,是心里真的不舒服。

滨海的雅雅更让人心疼,以前是“别人家的孩子”,成绩拔尖,笑起来有俩小酒窝,可考上重点高中后,成绩掉了中游,后来就算考了班级第一,也越来越焦虑,上课做测试,同桌翻卷子的声音都能让她手心出汗,脑子一片空白,后来不肯去学校,爸爸急得下跪磕头,妈妈为了陪她请假,工作都快保不住了,可雅雅的情绪还是没好转,还住了一阵子精神病院。

为啥现在的孩子容易出这问题?根源在这

看着这些孩子,咱们可能会纳闷:咱们小时候条件差,也没这么多事儿,为啥现在的孩子这么“脆弱”?

梁教授说,不是孩子脆弱,是咱们忽略了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是上学这件事,变得太“功利”了,咱们那时候觉得“上学能改变命运”,现在不少家长把这话刻进了心里,觉得孩子必须考高分、进好学校,不然就是失败。

就像吴用的妈妈,明明孩子爱数学,却非要逼他走竞赛、考名校的路子,忘了孩子想要的是“纯粹的学习快乐”。

梁教授还提到,教育部早就推了“双减”政策,想让孩子轻松点,可有些家长偷偷报补习班,把压力又给孩子加上了。

再就是咱们家长的“焦虑”,不小心压给了孩子,大城市的家长怕孩子成不了“精英”,小城市的家长怕孩子“走不出小地方”,就像丹县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剪网线、收课外书,连同学都不让孩子见。

可孩子不是机器,是有自己想法的人,压得太狠,心里就容易出问题,连大学生都受影响,有数据说,大学生里差不多四分之一有抑郁症状,就是因为从小被灌输“考上大学就轻松”,结果上了大学发现还是要拼,心里落差太大。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咱们的“爱”,有时候用错了方式。

雅雅的妈妈就是这样,把家里最大、采光最好的房间让给雅雅,自己睡客厅的矮沙发,以为是为孩子好,可雅雅觉得“妈妈是在牺牲自己,让我愧疚”,反而更不敢跟妈妈说心里话。

梁教授说,爱不是“我觉得好”,是“孩子觉得暖”,咱们得听听孩子的真实想法。

孩子真遇到坎儿,咱们家长该咋做?

要是自家孩子也出现不想上学、情绪低落的情况,咱们别慌,梁教授给了几个实在建议,咱们照着试试。

第一,先稳住自己,别比孩子还崩溃。雅雅的爸爸下跪、妈妈哭,看着让人心疼,可孩子看到爸妈这样,只会更害怕、更自责。

咱们得先管好自己的情绪,要是心里实在难受,找朋友聊聊,或者去问问心理咨询师,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好,才能给孩子当“靠山”。

千万别把工作上的不顺、生活的压力撒在孩子身上,说“都是因为你”,这话太伤孩子了。

第二,多听孩子说,别光自己讲大道理,咱们总爱说“我是为你好”,可孩子到底想要啥、怕啥,咱们未必清楚,就像吴用,要是妈妈早听听他“爱学习不爱上学”的想法,也不会闹得那么僵。

平时多跟孩子聊聊天,别一开口就说学习,问问他“今天有没有开心的事儿”“学校里有啥好玩的”,慢慢让孩子愿意跟你说心里话。

第三,别把“成功”盯在考大学上,咱们那时候可能觉得“不上大学没出路”,可现在不一样了,孩子能踏实过日子、对人有礼貌、给身边人带来温暖,就算在普通公司做普通工作,也是好样的。

梁教授说,别把“升学”当成唯一的标准,多看看孩子的优点,比如吴用爱数学,就算不考竞赛,将来也能在喜欢的领域发光,咱们得学会认可孩子的“不一样”。

要是孩子实在没法去常规学校,也别愁,现在社会上有不少专门帮这类孩子的地方。

有些学校不按传统的班级、课程表来,让孩子通过做手工、种花草、搞小项目学习,不跟孩子要成绩,就想让孩子慢慢找回自信。

梁教授说,不少孩子在这些地方待半年,慢慢就愿意跟人交流了,有的还能重新回到普通学校上学。

结语

当爸妈的,一辈子都在为孩子操心,可遇到孩子厌学、抑郁这种事,别光着急,也别自责。

孩子就像小苗,有时候会遇到风雨,需要咱们耐心陪在身边,帮他遮遮雨、松松土。

记住,不是孩子“不听话”,是他遇到了自己跨不过去的坎儿;也不是咱们“没教好”,是咱们得换种方式跟孩子相处。

只要咱们稳住心态,多听孩子说,再加上社会上的帮衬,孩子慢慢就能好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育儿   厌学   惨烈   抑郁   父母   孩子   妈妈   学校   家长   坎儿   教授   数学   事儿   心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