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刷到枣庄市内部关于“古薛国故址在薛城还是滕州”的争论,还是忍不住笑出了声——这哪是历史考据,分明是一场带着“家乡滤镜”的“拔河比赛”,两边都攥着“我家才对”的绳子,拽得脸红脖子粗,连“漂移板块”“自欺欺人”都用上了,活脱脱把三千年前的古国,变成了邻里间争地界的“鸡毛蒜皮”。

先别急着拍桌子,咱用考古界的“行话”先把事儿说透:古薛国的故址,从来不是现代行政区划分出来的“薛城区专属”或“滕州市独苗”,而是一个跨时空、跨地域的历史文化概念。这话听着像“和稀泥”?非也,这是考古学最基本的“时空逻辑”——三千年前景夏时期的古薛国,既没有“枣庄市”这个行政区划,也没有“薛城区”“滕州市”的红绿灯和界碑,老祖宗建城、生活、治理的疆域,是跟着山川河流、农耕地貌走的,不是跟着今天的区市地图画圈的。

打个通俗的比方:就像你爷爷辈住的老院子,当年连宅基地都没精确到厘米,后来城市扩建,老院子一半划进了东社区,一半划进了西社区,你能说“老院子只属于东社区”或“西社区才是正宗”吗?显然不能。古薛国也是这个理儿——根据目前已有的考古发掘报告,古薛国的核心都城遗址,主体分布在今天滕州市官桥镇、张汪镇一带,这是学术界公认的“薛故城遗址”,1988年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的青铜礼器、古城墙遗迹,都实打实印证了这里是古薛国政治、经济的核心;但你要说薛城区和古薛国没关系?也不对——古薛国作为“古徐州首府”,治理地域“方百里”,今天薛城区的不少区域,当年都是古薛国的郊野、农耕区或交通要道,出土的同时期陶器、农具,都是古薛国文明的“旁证”。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在薛城还是滕州”,而是“用现代行政区的尺子,去量三千年的历史版图”,本身就是个逻辑误区。你拿着21世纪的区市地图,去苛责三千年前的古人“为啥不把都城建在今天的薛城/滕州境内”,就像拿着手机导航去吐槽秦始皇“修的驰道咋不按高速路标准来”,不是历史错了,是咱们的“参照物”用错了。

再说说那位朋友提到的“中科院考古还没一锤定音”——这话算说到点子上了,但理解偏了。考古学的“一锤定音”,从来不是“定在哪个区”,而是定文明的年代、定都城的格局、定文化的传承。中科院和各级考古机构对薛故城的发掘,一直在推进,但研究的是“古薛国从夏代到战国的演变”“薛国与周边古国的关系”“古城墙的建筑工艺”这些硬核问题,没人会纠结“这根陶片属于薛城还是滕州”——在考古学家眼里,这就是“古薛国文明”的一部分,是整个枣庄乃至山东的文化财富,不是某一个区的“专属骄傲”。

至于争论里的“着急个锤子”“自欺欺人”,咱得客观说:地域自豪感是好事,谁不想自家门口有个三千年的文明地标?但把历史当成“攀比资本”,把学术争议变成“人身攻击”,就有点跑偏了。咱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的魅力从来不是“谁独吞”,而是“谁传承”。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秦始皇当年的疆域比古薛国大多了,也没见今天的河北、北京、甘肃争“长城专属权”;良渚古城遗址横跨浙江好几个区县,也没人吵“良渚属于余杭还是德清”,大家都在说“这是我们共同的世界文化遗产”。

再往深了说,古薛国最值得骄傲的,不是“它在哪个区”,而是它作为东夷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了夏商周时期中原文明与东夷文明的融合,出土的“薛侯鼎”“薛仲铜簋”,铭文里藏着古人的礼制、文字、工艺,这些才是真正的“文化硬通货”。枣庄市作为承载这份文明的“现代容器”,薛城区和滕州市就像一个盘子里的两块拼图,少了哪一块,古薛国的历史版图都不完整。你说“没有多少值得骄傲的”,这话不对——能拥有这样一处跨越三千年的文明遗址,本身就是值得一辈子骄傲的事,但骄傲不是“我的比你的强”,而是“我们一起守护了这份珍贵的历史”。

可能有人会说:“我就是想明确‘在哪个区’,有错吗?”没错,但没必要“上纲上线”。旅游宣传时,薛城区可以说“紧邻古薛国核心遗址,感受三千年文明辐射”,滕州市可以说“古薛国故都核心所在地,探访薛侯故里”,这都是基于事实的表述,没必要非说“只有我家才对”。考古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对历史要敬畏,对争议要包容”——中科院没“一锤定音”,不是因为证据不足,而是因为历史本身就有“灰度”,这种“灰度”不是遗憾,而是文明的厚度。

最后想劝劝争论的双方:别再把古薛国当成“争输赢的筹码”了。三千年的风,吹过薛故城的残垣断壁,吹过薛城的街巷,也吹过滕州的田野,它从来没区分过“这是薛城的风”还是“滕州的风”,只把文明的种子撒在了这片土地上。下次再争论,不如约着一起去薛故城遗址走一走,看看那些出土的陶片,上面没刻着“薛城专属”“滕州独有”,只刻着“古薛”二字——这两个字,是属于整个枣庄的文化印记,是比任何行政区划都更珍贵的“共同名片”。

低调言行不是“没骄傲”,而是真正懂历史的骄傲;不分你我不是“自欺欺人”,而是文明传承的智慧。毕竟,三千年都过去了,古薛国的老祖宗看着后代子孙为“它在哪个区”吵得面红耳赤,说不定也在云端笑:“这帮娃,咋就不懂,咱当年的家国,从来都是‘天下一家’的格局呢?”
更新时间:2025-11-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