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的影响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笔者从人工智能与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人工智能与人力资本三个维度,梳理相关研究进展,剖析研究现状与不足。
人工智能身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正以深远之势影响并重塑经济发展模式。其强大驱动力促使经济格局不断演变,为各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革新机遇。谢伏瞻(2019)20刘涛人工智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指出,人工智能作为通用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各领域,能够推动传统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变革,促进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转变。严运楼和肖丙浩(2024)指出,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能够增强产业创新能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郑延明(2024)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引发链式突破,正在加速推动经济发展各领域智能化转型升级。杜传忠等(2024)研究表明,人工智能身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备显著溢出带动性与“头雁”效应,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大有裨益。
李勇坚(2024)指出,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通过互补性拓展创新与生产率提升,对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赵志君和庄馨予(2023)研究指出,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增加要素贡献、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加快知识创造等机制,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增长。陈彦斌等(2019)认为,人工智能能够减少劳动力需求、促进资本积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效缓解老龄化问题,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人工智能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并非单向的。Gasteiger和Prettner(2022)基于世代交叠模型论证表明,如果工资收入是家庭收入的唯一来源,人工智能会加剧劳动力竞争,降低工资率,同时也会降低家庭储蓄和投资潜力,阻碍经济增长。
胡晟明等(2021)认为,人工智能对生产率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适度应用人工智能会促使劳动生产率提高,过度应用则会导致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技能水平不同步,造成人机不匹配,抑制劳动生产率增长。在理论研究方面,目前学术界针对人工智能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探讨,主要聚焦于自动化视角。
例如,例如,Acemoglu与Restrepo(2018)、Aghion等学者(2017),皆将自动化对人类劳动的替代,视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核心特征。
在基于任务的生产函数模型里,Acemoglu和Restrepo(2018)假设可自动化的任务由资本进行生产,不可自动化的任务则依靠劳动完成生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可自动化任务的数量相应增加,资本收益得以增长,劳动边际收益也会随之产生相应变动;从宏观层面来看,经济产出是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协同作用的成果,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促使自动化程度持续提高,资本取代劳动正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