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避寒
编辑|避寒
长征路上追了红军两万里的国民党将领,十几年后站上天安门城楼。这事儿听着荒诞,细看才发现,历史有时候比戏剧还要戏剧。
1934年10月,江西古龙岗。
吴奇伟接到蒋介石的命令,率第七纵队追击长征的中央红军。从江西追到贵州,从贵州追到四川,整整两万里的路程,他几乎一步不落地跟着。
可奇怪的是,这个追得最紧的人,打得最不狠。
第五次"围剿"时,吴奇伟的部队和红军隔着河对望。河这边是国军,河那边是红军,双方就这么并行前进,谁也不开枪。
这叫什么?保存实力。
1935年2月,红军三渡赤水向遵义发起进攻,遵义守军王家烈急得跳脚,电报一封接一封地发给吴奇伟。吴奇伾在清镇、修文驻扎,离遵义不到一百里。
他怎么回的?先说要"了解敌情"。
等他磨磨蹭蹭赶到,红军已经占领了遵义城,蒋介石在电报里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让他立即夺回遵义。
2月28日中午,吴奇伟部第五十九师、第九十三师到达红花岗、老鸦山一带。这两座山是遵义南门的咽喉要道,红军早就占领了制高点。
彭德怀让红三军团死守山头,林彪率红一军团绕到吴奇伟的司令部后方。
激战到傍晚,吴奇伟发现苗头不对,他的第九十三师阵地开始动摇,这个时候继续打下去,很可能全军覆没。
撤!
命令一下,整个纵队乱成一锅粥,士兵们争先恐后往乌江渡口跑。浮桥被挤断了,许多人掉进急流,还没过河的一千多人,大部分成了红军俘虏。
蒋介石气得直跺脚,骂这是"国军追击以来奇耻大辱",骂归骂,他还是给吴奇伟授了陆军中将军衔。
为什么?
吴奇伟手里有兵。蒋介石需要他继续追击红军。
从1936年1月开始,吴奇伟写日记,这本日记记到9月底,大部分内容都是追剿红军的事。
他在日记里写红军的战斗力,写百姓对红军的态度,写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日记里有一句话很关键,红军所到之处,百姓箪食壶浆。
这让吴奇伟开始琢磨一个问题。
自己追了两万里,到底追对了没有?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
吴奇伟率第四军进入上海嘉定、罗店一带,这片区域被称为"血肉磨坊"。日军的飞机大炮铺天盖地,国军的武器装备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吴奇伟给部队下了个命令,敌人轰炸时躲起来,等他们步兵上来再打。
这招叫"隐蔽战术"。飞机炸的时候钻防空洞,炮弹打的时候进掩体,等日军步兵觉得把阵地炸平了,冲上来准备占领时——
刺刀对刺刀。
白刃战里,装备的差距被抹平了,拼的是胆量和技术,第四军在罗店阵地和日军血战三天三夜,歼敌数千。
战后,上海市民自发组织慰问团,郭沫若、谢冰莹这些文化名人亲自到前线慰问。第四军拿回了"铁军"的称号,吴奇伟被叫做"抗日铁军之母"。
1938年秋,吴奇伟升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调到江西参加武汉会战。
万家岭这个地方,日军第106师团想从这里穿插突破,吴奇伟的侦察队发现了这个动向。
他立即调动第四军、第66军、第74军,从侧后迂回包围,日军师团长发现被围,急令第27师团增援,增援部队在白水街被第20集团军拦住了。
日军第106师团陷入绝境。
10月7日,国军发起总攻,激战三天三夜,日军四个旅团被歼灭。
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吴奇伟在前线指挥所接电话,敌机俯冲下来扫射,参谋劝他躲一躲。
他摆摆手,继续通话,直到电话机被子弹打碎,他才挂断。
叶挺后来评价万家岭战役:"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
1943年5月,日军第3师团、第13师团进攻石牌要塞,石牌是长江上游的咽喉,丢了石牌,重庆就危险了。
吴奇伟把指挥所设在距离敌军不远的山洞里,敌机轰炸,山洞震得直掉土。他不动。
他给第十八军第11师师长胡琏下了死命令守住石牌。
胡琏守住了,日军耗费大量兵力和弹药,伤亡惨重,最后撤退。
这一战叫"鄂西大捷",吴奇伟和陈诚、方天、胡琏、罗广文五个人,同时获得青天白日勋章。
1945年,抗战胜利,吴奇伟拿到首批"抗战胜利勋章"。
他以为日子能消停了。
1946年4月,吴奇伟被免去湖南省政府主席职务,改任武汉行营副主任。
他没去。
蒋介石准备全面进攻解放区,要打内战,吴奇伟反对。他找了个理由,说身体不好,去南京汤山养病。
养病其实是避战。
1947年秋,吴奇伟回到广东广州,闲居了一年多,这一年里,他的原部属魏鉴贤多次来找他。
魏鉴贤的话很直接:"别跟着蒋介石了,找条活路吧。"
吴奇伟没吭声,跟了蒋介石这么多年,说走就走?
1948年8月,蒋介石任命他为华北"剿总"副总司令,吴奇伟北上,在徐州待了很短时间就南返了。
淮海战役的炮声他听见了,杜聿明的十万精锐被围歼,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蒋介石的电话一天比一天急,每次都催反攻。
反攻?拿什么反攻?
1949年初,吴奇伟回到广东,任广东绥靖公署副主任。
3月的一个晚上,吴奇伟的住处来了三个人:曾天节、魏鉴贤、肖文。
这三个人都是他的老部下,房门关上,四个人密谈到深夜。
曾天节和魏鉴贤已经和中共香港分局接上了关系,他们在筹划起义。
"吴长官,跟我们干吧。"曾天节说。
吴奇伟沉默了很久,他想起长征路上看到的百姓,想起抗战时期并肩作战的八路军,想起这三年内战的尸山血海。
"好。"
4月,解放军渡过长江。粤东起义的筹备加快了。原计划等解放军压境时再起义,可广东当局突然命令保安第十三团开赴广九路驻防。
形势变了,必须提前动手。
中共香港分局同意了。
5月14日清晨。
老隆,保安十三团集合,团长宣读起义宣言。
五华,保安五团一营宣布起义。
梅县,保安十二团宣布起义。
同一天,三支部队在不同地点同时行动。
起义宣言里有八个人的名字,为首的是吴奇伟。
新华社当天就播发了消息。
6月22日,毛泽东和朱德联名发来贺电:"为解放全广东而奋斗!"
国民党广东当局命令葛先才的第一九六师进攻起义部队,葛先才曾经是吴奇伟的部下,他收到命令,犹豫了很久,最终按兵不动。
粤东起义成功了,梅州大部分地区、惠州部分地区提前解放,闽粤赣解放区扩大了。
1949年9月,吴奇伟接到通知,作为华南解放军代表前往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火车一路向北,吴奇伟心里不安。
他让秘书给他写自传,秘书想了想,写了七个字:"该死,该死,一万个该死。"
这九个字说的是长征时期追击红军的事。
秘书建议他,如果毛主席召见,就如实坦白,求得谅解。
9月23日晚,中南海。
毛泽东和朱德设宴欢迎国民党起义将领,吴奇伟、程潜、傅作义等人在座。
毛主席频频举杯,祝贺他们"举行起义和响应人民和平运动的功绩"。
吴奇伟坐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10月1日,天安门广场。
开国大典。
吴奇伟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看着广场上的人山人海,礼炮响起的时候,他的眼泪下来了。
从江西古龙岗到天安门城楼,中间隔了整整十五年。
1951年,全国政协会议后,毛主席单独召见吴奇伟。
吴奇伟进了会客室,扑通一声跪下了。
"主席,我有罪,长征时我追了红军两万里……"
毛泽东把他扶起来:"起来,起来。"
"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希望今后替人民多做点好事。"
吴奇伟激动得说不出话。
此后,他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广州大学董事长。
1953年7月10日,吴奇伟在北京因病去世。
骨灰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从追击者到起义者,从敌对者到建设者,历史给了吴奇伟一个机会,他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这个选择,让他从长征路上的"追兵",变成开国大典的见证人。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一念之间,天差地别。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吴奇伟》词条(百度百科官方认证)
河北省政协网《文史精华》专栏文章
四川人大网《吴奇伟将军当年是如何在日记中记录"追剿"红军》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