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Air刚上市就卖不动了?别被预购的热闹骗了。
一款起售价7999元、号称“史上最薄”的iPhone,开售才四天,市场热度就断崖式下滑。这反差不是消费者热情退得快,而是产品本身没撑住期待。
10月22日正式开售的iPhone Air,预购阶段确实风光——5分钟售罄、1秒破亿,看起来一机难求。但到了今天(10月26日),线下门店门可罗雀,线上渠道普遍“破发”。闲鱼上,256G版本的转售价已经跌到7300–7600元区间,比官网便宜300到700元,而且成交缓慢。对比iPhone 17系列开售初期普遍溢价500元以上的盛况,这落差实在扎眼。说实在的,预购是冲动,开卖后才是冷静。消费者用脚投票,从来不会含糊。

我最近走访了几家苹果授权店,一线销售的说法很一致:“基本没人主动问Air,都是看了iPhone 17才顺带提一句。”线上情况也好不到哪去。京东、天猫等平台现货充足,不少第三方店铺甚至降价100至1000元促销。要知道,这可是刚上市不到一周的新机——正常情况下,这时候应该还在加价抢购才对。现在却要靠降价清库存,问题显然出在产品本身。
那么,iPhone Air到底哪里没做好?
坦白讲,问题就出在“为薄牺牲太多”。它的厚度只有5.64毫米,重量165克,确实轻薄得让人眼前一亮。但代价是什么?电池容量仅3149mAh,官方标称的视频播放续航只有27小时,比iPhone 17标准版少了将近6小时。日常使用中,这个差距会更明显。
更关键的是,它只配了一颗单摄像头,连最基本的光学变焦都不支持;接口还是落后的USB 2.0,传输速度只有USB 3的十分之一。有实测数据显示,玩《原神》15分钟就触发降频,帧率从60直接掉到40——这哪是旗舰机的表现?分明是“轻奢摆件”。

还有一个致命痛点:eSIM。国内用户没法直接插卡,必须亲自跑一趟运营商营业厅办理激活,换号换网更是麻烦。前几天就有朋友预购后才发现这事,临时取消订单。这种体验,对主力机用户来说几乎是不可接受的。
再加上发布时间比iPhone 17晚了将近一个月,又撞上“双十一”前的观望期,消费者自然会掂量:花7999元买一台不能插卡、打游戏会降频、续航撑不到一天的手机,真的值吗?相比之下,起售价6999元的iPhone 17标准版,性能、影像、续航都更均衡,谁还会为“薄”多掏1000块?
市场冷淡已经传导到上游。据供应链消息,由于海外销量未达预期,加上中国推迟到10月下旬才开售,苹果已在本月大幅下调iPhone Air的订单量。部分定制零部件——比如超薄电池模组和专用中框——预计将在2025年底前停产。到2026年一季度,该机型整体产能将缩减超80%。
知名分析师郭明錤近日指出,iPhone Air的“需求远低于预期”,根本原因在于iPhone 17标准版和Pro系列已经覆盖了从性能到影像的高端需求,Air的“轻薄”卖点根本撑不起一条独立产品线。连苹果门店的一线销售都直言:“这机子做不了主力,更适合当备用机。”自家人都不力推,定位之尴尬可见一斑。

说到底,iPhone Air的困境,暴露了一个老问题:当“极致轻薄”与“实用体验”发生冲突时,用户到底会选哪个?苹果这次显然赌错了。在智能手机早已成为生产力工具的今天,消费者要的不是能放进钱包的“艺术品”,而是一台能扛住全天候使用的可靠设备。
重点来了:7999元的价格,已经超过了iPhone 17标准版整整1000元。可它在核心体验上却全面缩水——电池小、性能弱、拍照单、接口慢、还不能插卡。这种“高价低配”的策略,放在2025年的中国市场,几乎就是自断生路。
别忘了,现在的用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理性。他们愿意为创新买单,但绝不为噱头埋单。iPhone Air的“薄”,不是技术突破,而是一种妥协。而消费者,早已不吃这套了。
更新时间:2025-10-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