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华为这家科技巨头,总让人觉得它像个不服输的硬汉,在国际压力下还是一路往前冲。可谁想到,内部居然出了这么一出窝里斗的闹剧。
张琨这家伙,本来是海归精英,北大毕业、美国双硕士,在高通混出头角,2011年跳槽到华为海思,一干就是十年,爬到21级主管,年薪轻松破600万,外加虚拟股权分红,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结果呢,2020年底美国制裁华为芯片业务正紧的时候,他一脚油门离职,拉起13个老部下,搞了个尊湃通讯,靠着偷华为的Wi-Fi 6芯片技术,硬是把公司估值吹到10亿。
2025年7月30日,上海三中院一锤定音,张琨6年牢饭,罚300万,还禁足芯片圈5年,另外13人也没跑掉,总罚金1350万,公司资产冻结近亿。这事儿一出,网友直呼解气,总算让那些想走歪路的家伙长长记性。

张琨这人,起点高得让人眼红。早年在北京大学读电子工程,本科一毕业就直奔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拿下硕士学位。那时候的他,估计是埋头啃书本的典型,专业对口,基础打得牢。
2007年,他打包行李去美国深造,又捞了两个硕士,一个电子工程,一个射频方向,专攻芯片设计和无线通信。这段海外经历,让他沾了不少金边,回来后直接对准高端岗位。

在美国,他先在高通公司落脚,当射频工程师。那里是芯片界的黄埔军校,他干了几年,参与5G基带和AI算法的项目,2010年还拿了公司最佳技术奖。这奖可不是白给的,得有实打实的贡献,比如优化信号处理模块啥的。高通的活儿,让他积累了实战经验,专利也攒了不少。
回国后,2011年他瞄准华为海思,这家子公司是华为的芯片心脏,专攻麒麟处理器和通信芯片。张琨一头扎进去,负责路由器相关的短距互联技术。海思的团队那时正发力Wi-Fi领域,他主导的项目,直接帮华为路由器市场份额从15%蹿到35%。这成绩单摆在那,谁不说一句牛?

在华为的日子,张琨升迁快,十年不到就到21级资深主管。这级别在海思是塔尖,管着核心研发团队,年包600万起步,奖金股权一算,轻松上千万。他手下项目多,涉及Wi-Fi 6芯片的射频电路和基带算法,这些都是华为砸9亿研发的硬货。
张琨的贡献不假,内部给他封了个“Wi-Fi之王”的绰号,市场反馈也亮眼,用户连接速度提升明显。可话说回来,高管位置坐得稳,待遇拉满,本该是公司忠诚的代言人。
偏偏2020年底,美国对华为的芯片封锁升级,供应链卡脖子,海思员工加班加点想办法破局。张琨呢?正好递了辞呈。表面看是个人选择,深挖下去,这步棋走得太算计了。

离职前,他没闲着,早开始串联老同事,微信电话不断,许诺新公司的高薪股权。结果,2021年2月,他正式走人,3月在南京注册尊湃通讯,拉起周某甲、刘某等4名前高管做骨干,又从华为挖来20多个研发骨干。
这帮人里,有不少是他的直系下属,关系铁,技术熟。尊湃起步时啥都没有,就一间租来的办公室,可张琨有招:让这些人离职前“打包”华为的核心资料。手机截屏、手抄参数、U盘拷贝,蚂蚁搬家式地把Wi-Fi 6芯片的40项关键技术点偷出来。
这些点包括射频设计、功率控制、信号算法,重合度高达90%。华为的商业秘密,就这么成了尊湃的“家底”。这不光是技术挪用,更是赤裸裸的侵权,踩着老东家的心血起飞。

张琨的背景听着励志,海归+大厂双buff,本该是行业标杆。可他这路子走偏了,从高通的正经工程师,到华为的骨干主管,再到尊湃的创始人,每步都踩在别人肩膀上。
想想看,华为那时正被美国卡脖子,员工们勒紧裤腰带创新,他却选择跳船,还带走机密。这不叫创业,这叫拆东墙补西墙。尊湃估值10亿的泡沫,底下全是偷来的砖头,早晚得塌。

尊湃一成立,张琨就忙着对外吆喝。他对外放风,说自家芯片研发效率比华为快30%,技术领先一代。投资圈爱听这个,高端芯片是块肥肉,谁不想分羹?
高榕资本、小米产业基金很快就跟进,Pre-A轮砸了几亿,估值直奔10亿。尊湃的日子红火起来,招聘继续,实验室建起,产品线拉开。两年不到,他们推出升级版Wi-Fi芯片,发布会一开,媒体蜂拥,市场份额眼看要抢滩。

可好景不长,纸包不住火。正常芯片从立项到量产,得三四年,尊湃这速度太邪门。华为那边也不是吃素的,工程师拿尊湃样品反向拆解,一比对,傻眼了:射频电路布局几乎一模一样,基带算法参数重叠90%以上。
那些所谓“优化”,就是浅浅改改数字,掩耳盗铃。华为立马报警,2023年12月,上海警方通报,尊湃涉嫌非法获取海思商业秘密。
经工信部电子五所鉴定,侵权技术实质相同,40个点无一例外。警方一挖,证据链条全了:邮件记录、云盘传输、截屏照片、手抄笔记,应有尽有。张琨和13个骨干被抓,4人直接逮捕,公司账户冻结9965万。尊湃的“黑马”光环,瞬间碎成渣。

华为砸9亿、无数工程师熬夜出的成果,就这么被前员工打包带走。张琨拉人下水的手法也绝:高薪诱惑、股权许诺,外加老关系绑架。那些跳槽的骨干,本来技术牛,可一沾上这事儿,全身而退?门都没有。尊湃的估值泡沫,本靠偷技术撑腰,投资方一撤,血本无归。
小米和高榕的钱,成了冤大头。这案子不光是经济损失,更是行业耻辱。想想国际形势,美国封锁芯片,华为靠自主创新硬扛,张琨这帮人却内鬼作祟,帮外人递刀子。幸好司法管得严,一锅端了14人,总算堵住漏洞。
2024年4月10日,检察院公诉,庭审时证据铁板钉钉,辩护方想钻空子,也没辙。判决下来,张琨主犯,6年实刑,罚300万,出狱后5年禁入芯片业。其余13人,2到4年不等,缓刑的也得罚款。总的看,这判罚不轻不重,正好杀鸡儆猴。

2025年7月30日,上海三中院宣判,这案子总算画上句号。一审判决生效后,最高检8月27日发文点明:14名前海思员工非法获取技术信息,估值超3亿。华为的损失远不止这些,更多是信任崩盘和创新受阻。
张琨被判6年,算得上重罚,主犯责任逃不掉。他从年薪千万的高管,落到铁窗生涯,落差大吧?可这下场,自找的。13个跟班,也各有罪责,轻的缓刑,重的一起蹲号子,总罚金1350万,够他们吐血。

这判决不光是为华为讨公道,更是给整个芯片行业敲警钟。当前中美科技摩擦升级,美国卡脖子从设备到材料,全链条围堵。
中国芯得靠真功夫,华为的麒麟、海思这些年专利堆积如山,全是自主研发。张琨这事儿,暴露了离职员工的风险,企业得加强保密协议,离职审计得细。司法这铁拳,砸得准,砸得狠,14人一个不落,解气!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