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印巴战争结束之后,深感背叛的巴基斯坦开始疏远美国,转而专注于同中国的关系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中国不仅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大量与经济援助,还在1966年,开工建设连接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喀喇昆仑公路(中巴友谊公路)
可对于巴基斯坦而言,中国的援助,在此时还无法抵消由第二次印巴战争失利而导致的恶果
1971年12月,第三次印巴战争在尼克松访华前夕突然爆发,这次战争,将会为印度,带来建国以来最大的战略胜利
在西方媒体一贯的宣传当中,东巴基斯坦独立为孟加拉国,是一次被压迫民族获得解放的正义行为
可如果真的翻开历史,就会发现即使这个说法成立,那么也轮不到西方人自己在这里宣传,因为东巴基斯坦到孟加拉的故事,本就是西方人挖下的一个大坑
对于南亚次大陆的各个民族而言,印巴分治虽然带来了许多冲突,但总体来说有好有坏,可是对于孟加拉人而言,印巴分治是殖民者刻意造就的悲剧
虽然在南亚的人口版图中,分布于印度中部的印度斯坦族,是纸面上的第一大民族
但因印度斯坦族本身来源复杂、且族群内部人群差异极大,因此从真正的民族角度讲,南亚第一人口大族,是在英属印度时代就占据五分之一人口的孟加拉族
孟加拉族不仅人口众多,同次大陆上的其他民族相比,孟加拉族有两个显著不同,因南亚次大陆在历史上经常面临来自中亚方向的入侵
因此大多数印度民族都有中亚血统,且分布极其分散,但孟加拉族因处于南亚大陆最东端,最终结果是分布极其集中
另一方面,又因为孟加拉人自四千年前,就居住在恒河出海口附近的平原,因此他们不仅早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同时在历史上,人口稠密且稳定的孟加拉
一直是南亚大陆上最为发达的地区
因此当英国殖民者抵达印度时,很快就将孟加拉认定为英属印度最重要的部分,孟加拉城市加尔各答在1912年之前,也一直担任英属印度的首府
按照常理来说,孟加拉不仅拥有自己的文化,同时分布范围也相当集中,在英属印度独立时
就应该成为一个以孟加拉人为主体的独立国家,可是在1947年,这种尝试却失败了,问题,就出在被宗教伪装的经济原因上
虽然英属印度首府,在1912年从孟加拉的加尔各答迁到了后来的印度首都新德里
但是在印巴分治之前,加尔各答一直都是整个英属印度的经济与文化中心,因此在穆斯林与印度教徒开始讨论分家时
谁都不想让这座印度东部第一大城,落到对方手里,在分治方案定下来之前,双方都认为,自己应该继承包括加尔各答在内的整个孟加拉地区
但扯皮归扯皮,既然是穆斯林与印度教徒分家,那到最后还是要从宗教上入手
这时候,殖民者留下的回旋镖就扎回来了,孟加拉人虽然在文化上的认同程度很高,但因为身处南亚大陆中端的多文化交汇处
孟加拉人既有信仰印度教的,也有信仰伊斯兰教的,甚至还有信仰佛教的,早在英属印度时代,为了不让孟加拉民族在共同认同下凝聚起来
英属印度总督就在1905年,强行逼迫信仰不同宗教的孟加拉人迁徙,信仰伊斯兰教的孟加拉人应居住在孟加拉东部
而信仰印度教的孟加拉人,则要居住在孟加拉西部,这种分而治之的做法在当时就遭到了孟加拉人的抵制
但在英国人的武力威胁下,还是有相当多的孟加拉人服从了英属印度的要求,而孟加拉地区最重要的城市加尔各答,就位于东西孟加拉的交汇处
于是当时间来到1947年,印度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在加尔各答问题上不断扯皮,孟加拉人则呼吁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可最终拥有拍板权力的英国人没有为任何一方保留一个完整的孟加拉
在印巴分治方案中,英国人将包括加尔各答在内的孟加拉西部给了印度,而把人口更加稠密的孟加拉东部给了巴基斯坦
因为还有克什米尔在内的许多问题需要扯皮,各获得了一部分孟加拉的印巴双方都选择见好就收,没有继续在孟加拉问题上索要更多利益
印度获得的那一部分孟加拉,在后来成为了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因为整个印度的政治中心放到了新德里
加尔各答在划归印度之后步入衰退,时至今日已经从印度第一城,沦为新德里与孟买后的第三城
虽然西孟加拉邦的孟加拉人对印度多有不满,可整个邦的人口在印度中占比不到8%,掀不起什么太大的风浪
但在巴基斯坦中,东孟加拉的重要性就完全不同了,在1950年的人口统计中,由东孟加拉演变而来的东巴基斯坦
其人口不仅占到全巴基斯坦的55%,且98%以上都为单一民族孟加拉人,仅从人口角度看,巴基斯坦理应是孟加拉人主导的国家
然而促成巴基斯坦建国的全印穆斯林联盟,与孟加拉人的关系却相当有限,全印穆斯林联盟虽然打着“全印”旗号
但其组成成员,大多数是位于英属印度西部与北部的穆斯林上层精英,这些精英的民族来源各不相同,可却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都使用流行在印度北部精英中的乌尔都语
于是在巴基斯坦成立之后,乌尔都语在他们的主导下,成为了整个巴基斯坦的国语,而巴基斯坦的政治中心
自然也放在了靠近这些穆斯林精英老家的西巴基斯坦,上层精英推行乌尔都语起初遭到了整个巴基斯坦的反对
不过因西巴基斯坦的民族构成比较复杂,即使是占比较高的旁遮普人,也无法形成成规模的反对势力
可是在民族构成单一的东巴基斯坦,强行推广乌尔都语很快遭到了孟加拉人的一致抵制,甚至在1952年一度爆发“语言革命”
为了同化东巴基斯坦,西巴基斯坦并没有妥协,他们平息事态的方式,就是建立一个高压的军事政府
1958年,西巴基斯坦的普什图族军事强人阿尤布·汗,取代孟加拉人伊斯坎德尔·米尔扎,成为巴基斯坦第二任总统
他在上任后,通过与美国的全力合作,为巴基斯坦建设了一支看上起强大的军队,在军队的威胁下,东巴基斯坦独立运动暂时告一段落
然而当他在1965年的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受挫后,东巴基斯坦的孟加拉人,意识到西巴基斯坦的军政府不过如此
战争结束一年后,孟加拉独立运动就在东巴基斯坦再次出现,依靠孟加拉人的人数优势
东巴人民联盟在1970年的巴基斯坦大选中,成功赢下了国民议会的多数席位,然而到这个关头,西巴基斯坦的军人政府却并不想交权
他们派出军队进入东巴基斯坦,并大肆逮捕独立运动的支持者,在西巴的强力镇压下,独立运动似乎并不会产生什么波澜
然而意料之外却情理当中的是,印度突然在这时选择介入巴基斯坦局势,1971年3月
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公开表示,她的政府将全力支持东巴基斯坦人民的独立斗争
五个月后,印度同苏联签署了具有军事意义的《印苏友好合作条约》,这份条约不仅为印度武装干涉孟加拉提供了后台,实际上也斩断了巴基斯坦获得外部援助的可能
虽然中美两国在当时都同巴基斯坦关系良好,然而因中美并未展开正式的公开接触,对于双方能否合作一事还没有把握
而印度在同苏联签订条约之后,如果支持巴基斯坦反对印度,事实上就是在把自己继续推向苏联的对立面
不过中美两国还是在当时,对巴基斯坦提供了有限的援助,中国不仅在刚刚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就动用否决权否决苏联的决议草案,还在中印边境增兵,牵制印度军队
而美国除了经土耳其与伊朗等国,为巴基斯坦提供武器援助之外,还直接派出了第七舰队进入孟加拉湾,武力威胁印度停止干涉
但在当时的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眼中,中美除了这些行动之外,并不会派兵直接干涉印巴战争
对于印度来说,如今是肢解巴基斯坦,让印度彻底称霸南亚次大陆的绝佳机会,于是她毫不犹豫地要求印度继续在孟加拉问题上加码,而这次战争,不仅彻底改变了巴基斯坦,也最终成为中美接近的关键契机
更新时间:2025-05-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