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幸亏中国在南海做对了四件事,才奠定如今地位

说起南海那些岛礁,总让人觉得离日常生活挺远,可它其实牵扯着咱们国家的大事儿。尤其是回想一百年前,清末那会儿,国家正乱着呢,列强到处伸手,南海也没逃掉。

日本人、英国人、法国人轮番上阵,勘测、命名、甚至直接动手抢资源。幸好清政府没坐以待毙,在东沙、西沙这些地方做了几手实打实的举措,行政上管起来、军事上巡一巡、证据上摆事实、地图上画清楚。

这四件事看似简单,搁在当时国际法刚起步的背景下,却成了后来维护权益的硬底气。

列强南海搅局,谁占了先机

清末南海的麻烦,从19世纪中叶就开始了。那时候,工业革命让西方国家眼睛直勾勾盯着海外资源,南海的磷矿、渔场、航道,全成了香饽饽。最早动手的是英国人,1866年,他们的船主Tizard跑到南海非法勘测,还给岛礁起了英文名,试图画地图圈地。

德国人也跟风,派船过来测绘,法国人更野心大,想在岛上建灯塔,虽然没成,但这股子劲头摆在那儿。日本人来得晚,但下手狠,1902年,西泽吉次第一次窜到东沙岛,挖磷矿运回台湾卖钱,没人管他,他就当那是无主地。

这些事儿听着气人,可清政府当时内忧外患,鸦片战争、北洋水师败仗,海军都快成摆设了。南海离大陆远,渔民虽多,但管不过来。结果呢,日本人在1907年卷土重来,西泽吉次带120人,乘“四国丸”船直奔东沙,把岛上中国渔民的坟墓挖开,骨头焚了扔海里,还挂日本旗、立木牌,公开宣称占了岛。

法国人虽没这么狠,但他们在西沙、南沙也搞过类似动作。国际上,当时的公约还没完善,列强就靠“先到先得”这套野蛮逻辑抢滩。中国要是啥都不干,东沙西沙早成别人后院了。

其实,早几年清政府就察觉不对。1902年,两广总督岑春煊派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去东沙、西沙转一圈,查地形、立旗台。这算是个预警信号,但力度不够。日本人一看没人管,就得寸进尺。

东沙事件一出,北京外务部急了,电令两广总督张人骏调查。张人骏这人,河北丰润出身,科举进士,仕途走边疆,广西、陕西、广东都干过布政使,到1907年当两广总督,正好赶上这摊子事儿。他没含糊,马上收集证据,跟日本领事濑川浅之谈起来。

谈判桌上,张人骏甩出明清地图和英国出版的南海图册,证明东沙从古就是中国渔民的活动区。日本人哑火了,1909年11月,灰溜溜撤出岛屿。

清廷南海四招,实干不喊口号

清政府在南海的应对,说白了就四件事儿,每件都踩在国际法点上,不花里胡哨,就管用。第一件,行政机构得先立起来。1902年李准那趟巡视,东沙岛上就搭了旗台,水师留人驻守,管渔业和矿产。这不是摆样子,是实打实的管辖。

1907年东沙闹腾后,张人骏委派候补知府蔡康去接收,确认驻军名单。1910年7月,北京清廷直接设“管理东沙岛委员会”,发官印一颗,统筹东沙事务,还扩展到西沙。委员会在广州办公,每月轮换人手,补给船定期送粮草。这套行政链条,拉得住岛上渔民,也堵住外人嘴。

第二件,武装巡逻不能少。清末海军虽弱,但关键时候顶上。1907年谈判时,张人骏就调南洋水师舰巡视东沙。1909年5月,他再派李准、李哲浚、吴敬荣带队,率“伏波”“琛航”“广金”三艘舰去西沙。6月5日到岛,170多名官兵上岸,鸣炮21响,升黄龙旗,刻石立碑,宣示主权。

林国祥这老北洋水师管带也参了,带着测绘队,覆盖15座岛礁,放生猪羊自给自足。这次巡逻,历时20天,士兵涉水测地形,汗流浃背但一步不落。虽是老舰,但这是中国首次按近代国际法宣示南海主权的行动,国际社会后来都承认西沙是中国领土。

第三件,历史资料得搜罗全。东沙谈判,张人骏提前备齐《大清一统舆地图》《国朝柔远记》,还有英国地图,全是官方档,证明南海诸岛从明朝起就归中国管。渔民筑坟、缴税的记载,一条条列出来,日本领事看傻眼了。濑川浅之没法狡辩,只能认账。

这不光是纸上谈兵,是法理依据,搁今天外交桌上还用得上。清政府还对西沙勘查时,重新命名岛礁,像“丰润岛”纪念张人骏家乡,“直绳礁”致李准别号。这些名字,经北洋、民国延续到现在,成了历史标识。

第四件,地图绘制得专业。1909年巡西沙,随船测绘委员和海军学生,用仪器量礁石间距,画总图和分图,经纬度标全。张人骏审稿后,以官方名义刊行。这套图,不光是画岛,还圈了权益范围,符合国际惯例。

以前南海地图乱七八糟,清政府这一手,理清了自家地盘。国际法上,官方地图有行政效力,这四件事合起来,就是一套组合拳:行政管、军事巡、证据证、地图证,主权从模糊变铁板。

这些举措听着老套,可在清末那环境,难能可贵。国家穷兵黩武,海军预算都挤不出来,李准他们还得自掏腰包修舰。张人骏谈判时,日本舰在海上晃荡,他咬牙顶住,没让一步。

结果呢,东沙日本人撤了,西沙碑立稳了。国际上,法国人虽闹,但见中国动真格,也收敛了。这四件事,不是运气,是实干,奠定了后来南海权益的根基。

东沙西沙主权链条,怎么一环扣一环

东沙事件是导火索,西沙巡逻是延续。1907年日本人挖坟那事儿,刺激清政府警醒,东沙行政一立,西沙就跟上。1909年李准巡西沙时,东沙委员会刚筹备,补给线连通,两边呼应。

命名和地图,更是把行政军事串起来,一张图上岛名全有,巡逻碑文对应,证据链闭环。国际法讲究有效管辖,清政府这套,从渔民日常到官方勘测,全覆盖了。

后来北洋政府接棒,没丢球。1912年,海军总长萨镇冰重申南海主权,地图沿用。民国时期,1935年出版《中国南海各岛屿图》,详细绘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圈了U形线雏形。

抗战胜利,1946年11月,中国海军太平舰队从广州出发,收复南海诸岛。林遵上校带队,树碑升旗,太平岛上刻“中华民国接收”,南沙15岛全巡。12月出版六幅南海诸岛图,用11段线标权益。这直接承了清末底子,没那些老图老碑,早乱套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地图上线条没变,1953年改9段线,法律地位更明。外交部多次发文,重申南海诸岛自古中国领土,行政设治、外交交涉,一脉相承。菲律宾、越南这些邻国,历史遗留争议多,但中国立场稳:通过谈判解决,不搞对抗。

国际上,《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也认了南海归中国,日本侵占是暂时的。清末四件事,像种子,种下后长成大树,今天南海巡逻舰、渔船队,全靠这底气撑腰。

百年南海底气从哪儿来,现实里怎么用

如今南海,局势复杂,菲律宾仲裁案闹过,美国军舰过航,越南填岛。但中国底气足,就因历史实锤。清末那四件事,行政机构让管辖有据,武装巡逻显军事存在,历史资料堵住歪嘴,地图绘制定视觉边界。

搁今天,外交谈判甩这些证据,国际法庭上站得住。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虽有,但历史主权优先,清政府早踩了这点。现实中,中国用巡航执法、联合开发回应争议。南海行为准则谈判推进,邻国虽磨蹭,但中国不急,历史在那摆着。

渔民捕鱼有护航,油气开发有协议,这些都源于老底子。南海不是抽象概念,它养活沿海百万渔民,航道通全球贸易。清末官员没手机没卫星,就凭勘测和谈判,换来今天太平。要是当时软了,岛礁早丢光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4

标签:历史   南海   中国   对了   地位   西沙   清末   渔民   地图   日本人   北洋   清政府   水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