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不少中老年朋友都会问骨科医生同一个问题:“医生,钙片到底是早上吃好,还是晚上吃好啊?”72岁的李阿姨就是其中之一。
她因为骨密度低,医生建议补钙,可一回家就犯难:邻居说早上吃吸收好,女儿说晚上吃补得更稳,搞得她一头雾水。
骨科医生笑着说:“其实,不是早晚之争那么简单,而是你有没有做到正确的三件事。这才决定你补钙效果好不好。”
一、早上 VS 晚上:吸收节奏不一样
人体补钙有个“生物钟”——白天,尤其上午,肠道活跃,钙吸收效率高;晚上,尤其入睡后,血钙水平容易下降,骨骼会启动“修补模式”,需要更多的钙。
所以:
如果是日常保健,早上随早餐一起吃,吸收率高。
如果是骨质疏松患者,晚上睡前吃(饭后1小时左右),更有利于骨骼夜间“修复”。
国外的部分研究也指出:补钙时间要结合个人作息和饮食习惯,而不是盲目固定在某个时间段。
二、记住第1个准则:别空腹吃钙片
空腹时,胃酸分泌少,钙的溶解度降低,吸收率也会打折扣。
更糟糕的是,有些人空腹吃钙片会觉得胃胀、反酸甚至恶心。
正确做法:
钙片最好在餐中或餐后半小时服用,借助胃酸和食物中的成分提高吸收效率。
如果是碳酸钙制剂,和含蛋白质或轻度脂肪的餐食一起吃效果更好;柠檬酸钙的吸收不太依赖胃酸,但餐后吃依旧更安全。
三、记住第2个准则:别把钙片当万能药
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骨骼健康还需要维生素D、镁、蛋白质等“配合”。
如果只吃钙片、不晒太阳、不运动,钙可能根本进不去骨头里。
医生建议:
每天适当晒15-30分钟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
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牛奶、鸡蛋、鱼类等等);
做负重运动(如快走、轻哑铃等等),刺激骨骼对钙的利用。
四、记住第3个准则:别一口气吃太多
有些老人怕缺钙,一次吃两三片,觉得“补得快”。结果不但吸收不上去,还可能引起便秘、肾结石等问题。人体对钙的吸收是“限量”的——一次摄入过多,肠道反而“关门”。
大多数成年人每天建议补充500-600毫克元素钙,分1-2次服用。如果饮食里已经有不少奶类、豆制品,钙片的剂量要适当减少。补钙讲的是“刚刚好”,不是“越多越好”。
总结
早上吃、晚上吃,其实各有好处,关键是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来定。重要的是:别空腹、别盲目依赖钙片、别超量,这三件事才是决定你补钙效果的核心。
骨科医生最后的叮嘱很实在——补钙是个慢活儿,别指望一夜之间见效,科学、持续才是让骨头结实的王道。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文中使用人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对号入座!)
更新时间:2025-08-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