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25年5月7日,央行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1年期LPR也跟着降到了3.2%,想通过降低借钱成本激活经济。但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老百姓存了12万亿新存款,消费贷还不上的比例涨到了6.8%——这说明政策想刺激经济,却卡在了“老百姓手头紧,不敢花钱也不敢借钱”的坎上。央行2024年四季度报告显示,老百姓的债务是收入的1.43倍,特别是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人,债务达到收入的2倍还多,还不上的消费贷大多集中在做小生意的餐饮、零售行业。当“放水降息”的常规手段戳不动债务这个“硬石头”,给低收入人群免掉一部分消费贷,可能是打破“越欠钱越不敢花,越不花越欠钱”恶性循环的关键。
货币政策的“层层传导”效果失灵了
以前降息降准,钱是按“银行借钱给企业→企业投资雇人→老百姓有收入了就花钱”这条路子走的,但现在这条路分成了两截:
高收入的人(月入2万+):房贷利率降了,每个月能少还不少钱(平均月供少12%-15%),但他们多出来的钱要么存起来要么提前还贷,真正多花的钱没多少(央行2024年调查显示,他们多赚1块钱只花3毛2)。
低收入的人(月入5000以下):背着高利息的消费贷(平均年利息18%-24%,比房贷高好几倍),每个月一半以上的收入都用来还债,降息0.1个百分点,一个月也就少还几十块,没啥用。反而银行觉得他们还钱风险大,直接把他们能借的额度砍了30%(银保监会数据)。
数据证明:2025年4月,市场上的钱(M2)比GDP多出65%,但钱在金融系统里打转,真正花到买东西、开工厂上的没多少——1块钱的GDP需要2.6块钱的M2来撑,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不同债务“待遇”不同,政策没打到点子上
现在老百姓借钱分两种:
房贷(占72%):有房子作抵押,降息能减轻还款压力,但现在房价涨不动甚至跌了,光靠降息解决不了“房子贬值、负债没变”的问题。
消费贷/经营贷(占28%):主要是低收入人群借的,62%的钱用来吃饭、交房租等日常开销,没什么资产抵押,只能“借新还旧”,信用越来越差。这种债务需要直接“打折”减免,光靠降息没用。
明确“帮谁、帮多少、钱哪来”
帮谁?
筛选标准:月收入不到5000元(覆盖全国60%的打工人,国家统计局2024年数据)、借的消费贷/经营贷超过年收入1.5倍、没房没车纯靠信用借钱的人,大概1.2亿人,涉及8万亿债务(平均每人欠6.7万)。
不帮的人:有房贷的(防止有人钻空子)、上了失信名单的“老赖”。
怎么免?
分情况减免:欠的钱是收入1.5-2倍的,免30%本金;超过2倍的,免50%本金。剩下的钱可以分3-5年还,利息降到比LPR还低1个百分点(现在约2.2%)。
钱从哪来?财政出40%(用2025年中央的“备用金”3200亿)、央行借30%(专门设立“债务重组工具”)、银行自己核销30%(银行有充足的坏账准备金,能覆盖4.2万亿损失)。
韩国“帮年轻人还债”(2020年):
针对30-40岁、收入不到社会平均工资60%的信用卡负债者,直接免掉40%的债(每人最高免500万韩元),剩下的分5年还,还配套培训找工作。实施后,这些人花钱多了18%,逾期率降了9个百分点。
中国台湾“卡债风暴化解”(2006年):
政府牵头让银行和负债者协商,要求银行把月收入3万新台币以下人群的还债压力降到收入的30%以内,总共协商解决了4800亿新台币债务,失业率从5.4%降到3.8%。
我们咋学?:先让负债者提交收入和债务证明,由地方金融监管局等第三方审核后再免债,防止有人骗免。
算算账:免债能带来啥好处?
短期刺激消费:假设8万亿债务免掉40%(3.2万亿),每年能少还1600亿利息(按5%利息算)。如果这些人拿到钱后,80%都用来花,能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比2025年一季度实际增速还高)。
长期修复信用:参考韩国经验,免债后个人信用分平均能涨80分,3年后75%的人能重新正常借钱,为未来消费金融打基础。
防止“薅羊毛”:约法三章
5年观察期:免债后5年内不能再借消费贷(买房、创业借钱除外),如果发现隐瞒资产、造假申请,不但要把免的钱还回来,还要追究法律责任。
必须工作:免债后6个月内得有工作,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1.5倍,失业的话政府给安排公益性岗位。
让银行愿意配合:给点“甜头”
税收优惠:银行核销的债务,能按150%抵扣税款,预计减少银行所得税1200亿。
央行“输血”:央行通过PSL给参与免债的银行提供10年期、1.5%低息贷款,帮银行缓解坏账压力。
财政压力:短期花点钱,长期能赚回来
短期支出:3.2万亿占2025年GDP的2.6%,比美国疫情时的14%、日本债务重组的4.1%都低很多。
长期收益:消费变好了,增值税、消费税会增加,预计每免1元债能多收0.3-0.5元税,5年就能把钱补回来。
给特定人群免债,不是说不要降息降准了,而是要“组合拳”:
继续降息放水:让房贷利率降到2.5%-3%,用PSL支持建保障房,让老百姓资产端(房子)更稳。
财政补贴跟上:每免1万元债,再给2000元消费补贴,鼓励买家电、支持县域商业,放大政策效果。
法律保驾护航:加快全国实施《个人破产法》,把“申请-审核-免债-监督”全流程用法律定下来,避免乱干预。
降准降息是“常规操作”,但当老百姓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就得用更直接的办法——给真正困难的人免掉部分“要命的债”,让他们能重新开始花钱、创业。这不是“白送钱”,而是算清楚账、定好规矩的精准救助:切掉“还不上的烂账”,才能让健康的消费和经济活力长出来。当1.2亿低收入负债者不再被债务压弯腰,中国经济才能摆脱“靠借钱撑着”的日子,真正走上“自己能花钱、能赚钱”的高质量发展路。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