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是电商,实际上早已是科技内核。
作为中国AI领域唯一的“六边形战士”。在今天的云栖大会上,阿里的“旧印象”被彻头彻脚刷新了。
说起阿里巴巴,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淘宝、天猫,但很多人不知道,今天的阿里,骨子里已经是一家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公司了,其全栈技术布局之完备,即便在美国也只有谷歌能与之相提并论。
表面电商,内里科技,他重塑阿里基因
表面上看,它靠着电商业务深入人心,几乎成了中国互联网零售的代名词。根据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电商集团收入达1400.72亿元,同比增长10%。今年8月,淘宝闪购的日订单峰值达到1.2亿单,周日均订单量达到8000万单。这些数据表明,电商仍然是阿里业务的压舱石。
可扒开电商的外皮,阿里的另一面却不为人知,那就是中国唯一的AI六边形战士。2025云栖大会上,吴泳铭公布了“阿里AI战略大图”,目前阿里已经拉通了“云+模型+芯片”,具备AI体系化作战能力,成为国内能实现全栈技术布局的T0玩家。
回顾阿里从电商向科技的华丽转身,你会发现阿里对长期主义的坚持令人咋舌。从2009年成立阿里云,到2018年创立平头哥,再到2021年发布万亿参数大模型M6,阿里的技术布局不是追风口,而是长达十余年的技术长征。
长期主义,在吴泳铭身上尤为明显。2023年9月,吴泳铭接任阿里巴巴集团CEO并兼任阿里云董事长与CEO。这位阿里004号员工,最年轻的“十八罗汉”,一上任就展现了技术人特有的战略眼光。
吴泳铭对AI深信不疑,这种科技远见正是阿里云在AI之路上攻城拔寨的信心和底气。他曾说:新技术革命会在大多数人的怀疑中成长,也会在大多数人的怀疑中错过。站在AI时代新浪潮的开端,我感到无比的兴奋。
吴泳铭如此说,阿里也真没食言,因为阿里对AI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堪称震撼。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这个数额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和。最新一季度,阿里资本支出达到386亿元,同比增长220%。这种投入力度,足以说明阿里向科技转型的决心不是喊口号,而是刻在骨子里。
现在回头看,阿里坚持的长期主义已然硕果累累。如今,阿里云现在已经是全球第四、亚太第一的云服务商。最新一季度财报显示,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26%,创下三年来的最高增速,而AI相关产品收入更是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一连串数字背后,反映的是阿里科技实力的质变。
阿里的“野心”,打造AI时代的“安卓系统”!
云栖大会上,吴泳铭分享了对AI未来发展脉搏的判断,画出了阿里接下来的路线图:从AGI到ASI、AI cloud+LLM OS(AI云+操作系统)的跨越,把阿里打造成最先实现ASI超级智能的中国科技企业。
阿里能成功吗?事实胜于雄辩。数据显示,阿里通义已开源300余款模型,衍生模型数量超过17万个,超越了美国Llama模型,位列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家族。
而当下,在别的互联网大厂还在卷模型参数的时候,吴泳铭的眼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未来——从AGI(通用人工智能)到ASI(人工超级智能),将通义模型做成AI时代的“安卓系统”!
或许有人说,国产又赢了,阿里在口嗨,但资本市场正用真金白银支持阿里。吴泳铭掌舵两年来,阿里股价从持续探底到强力反弹。
2025年初至今,阿里股价涨幅已近一倍,创四年新高,阿里港股总市值重回3万亿港元。信心比金子更重要,这一轮由AI带动的增长,标志着投资者正在用脚为阿里的新方向投票。
这充分说明,资本市场开始重估阿里价值,更认识到阿里不再是一家单纯的电商公司,而是一家具有强大科技实力和前瞻布局的科技企业。
阿里从电商到科技公司的蜕变,也对中国科技行业具有重要意义和启示,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转型,更代表着中国科技产业由应用层向基础层、核心技术的深度拓展,为中国AI争光添彩。
阿里云在全球29个地域布局的90个可用区,平头哥自研AI芯片的技术突破,通义千问开源模型家族的全球影响力,对于那些质疑阿里不能实现ASI的人,这些成果或许是阿里最好的反驳。
不禁感慨,中国AI需要更多阿里这样务实求真、富有远见的科技企业。不谋未来,无以立足当下,AI时代更是如此啊!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