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美国突然收紧留学生政策,导致美国出现了罕见的人才断层,政府高层沉迷于权利带来的独裁看不清形势,可这样的行为无异于自挖墙脚。
后来在多方呼吁之下,美国的留学生政策稍有放松,美国企业就开始想方设法争夺人才,因为谁也不知道特朗普的政策什么时候会变,因此为了抢人才可谓是下了血本。
据说短短1周之内,就有4名中国顶尖人才加入美国企业,其中有一位,年薪更是高达1亿美元,那么,他们都有谁?美国如此作态,有可能动摇中国顶尖人才储备的根基吗?
大家都知道,现在AI领域那可是竞争激烈,各大科技公司都在拼命布局,想在这个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Meta也不例外,为了在AI领域取得领先地位,他们豪掷千亿美元,组建了“超级智能实验室”,目标直指OpenAI和谷歌的AI霸权。
据多家媒体报道,Meta的CEO扎克伯格对公司目前的AI模型Llama不太满意,于是亲自下场,推动“超级智能团队”的重组,在全球范围内招揽顶尖人才。
在他看来,OpenAI的研究员正是Meta当前最需要的人才。
这不,过去一周,OpenAI就遭遇了严重的人才流失危机,至少有8名核心研究员集体跳槽到了Meta,其中4名具有华人背景的顶尖人才格外引人关注。
这4位华人分别是OpenAI前感知团队负责人余家辉、强化学习专家任泓宇,以及在GPT-4训练架构优化等方面有着重要贡献的赵晟佳和多模态后训练工作负责人毕树超。
他们可都是行业内的顶尖人物,在各自的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和丰富的经验。
而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均毕业于中国顶尖高校。
Meta为了挖到这些人才,可谓是下了血本。
开出的条件相当诱人,1亿美元签字费+千万年薪+股权激励,单人总包甚至可达4亿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像C罗这样的顶级巨星,薪资在体育界已经是相当高了,但和Meta给这些AI人才开出的薪资比起来,都显得有些逊色。
如此高的薪酬,也难怪会有这么多顶尖人才心动。
在这波被挖走的人才中,有一位28岁的华裔科学家亚历山大・王格外引人注目。
他如今已经成为了MetaAI的一把手,负责带队冲刺,目标是在2027年超越ChatGPT。
亚历山大・王可不是一般人,他19岁就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辍学,创立了ScaleAI,并且获得了包括英伟达、AMD风投、亚马逊、Meta等巨头科技公司的投资。
2021年,年仅24岁的他就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年轻的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
如今他加入Meta,执掌“超级智能实验室”,可见Meta对他寄予了厚望。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美国这些科技公司如此疯狂地挖掘中国AI人才,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深意?
其实,这背后暗藏着美国的战略意图。
他们想用中国培养的人才来反制中国,削弱中国在AI领域的竞争力。
从数据上我们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全球顶尖AI人才中,有47%来自中国,而OpenAI的核心团队里,75%都是华裔。
不仅如此,像英伟达的黄仁勋、AMD的苏姿丰等芯片巨头的CEO也都是华人。
可以说,华人在全球AI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现在,美国的科技公司正想尽办法把这些人才挖到美国,为他们所用。
就拿英伟达来说,最近又挖走了2名清华95后的科学家。
这两名科学家在AI领域也有着出色的研究成果,他们的加入无疑会进一步增强英伟达在AI领域的实力。
而对于中国来说,这些顶尖人才的流失,可能会对我们的AI产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好在,面对这波攻势,中国也没坐以待毙,一场激烈的“人才保卫战”已经打响,不过过程却充满挑战...
国内企业率先行动起来,腾讯直接甩出大手笔,砸200万冠军奖金举办算法大赛,就是想从海量参赛者里挖掘潜力新人,把这些AI苗子牢牢抓在手里。
华为也没闲着,默默组建“前英伟达工程师军团”。
这些工程师原本在英伟达就钻研芯片技术,现在被华为聚拢,就是要在芯片封锁的困境中撕开一道口子,攻克技术难关。
政策层面同样在发力,深圳作为科技前沿阵地,直接抛出1亿元奖励,就是要把顶尖团队吸引过来。
政协委员也没闲着,针对国内2500万的人才缺口,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从政策优惠到资源倾斜,试图从根源上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
可就算国内企业和政策都在努力,人才外流的情况还是让人揪心。
这就不得不提稀土领域的前车之鉴,之前有工程师带着核心技术跳槽国外。
在国内年薪只有18万,到了美国直接能拿到120万美元的年薪,还附带股权,差距实在太大。
教育领域也是如此,清北这样的顶尖学府,毕业生超半数选择赴美深造,很多人一去不回。
网友看到这些数据,只能痛心感慨:国家投入大量资源培养人才,最后却给他国做了嫁衣。
不过,美国这种模式看似是短期获利,但隐患也在显现。
业内有数据统计,在硅谷AI核心岗位上,超过半数的高级工程师都有华人背景。
一旦中美关系彻底脱钩,这些华人人才若选择撤离,美国AI产业很可能陷入半瘫痪状态。
反观中国,虽然在人才争夺战中暂时处于劣势,但手里握着破局的关键牌...
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对数学等学科的高强度训练,让本土AI人才在底层逻辑和算法能力上有着天然优势。
现在要解决的,是打通“实验室到商业”的最后一公里。
与此同时,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等新赛道正在崛起,这些领域中美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
去年国内某家专注人形机器人研发的企业,成功吸引了一批海外AI人才回流,原因就是看到了新赛道的潜力。
这些新兴领域或许能成为中国在AI竞争中的突破口,让人才争夺战出现新的变数。
再看这场AI霸权争夺战的终极目标——通用人工智能(AGI)。
扎克伯格已经豪掷600亿美元押注Meta的超级智能实验室,赌的就是率先实现AGI。
而中国这边,依靠举国体制的资源整合能力,正在集中力量办大事。
从高校科研院所到头部企业,一场跨领域的协作正在展开。
有国际战略专家直言:“这场AI争夺战,不是简单的企业竞争,而是关乎未来20年国际权力格局的重塑。”
谁先掌握AGI,谁就能在全球科技、经济甚至军事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是美国科技巨头的资本攻势更胜一筹,还是中国的教育底蕴与体制优势实现逆袭?
这场未来之战,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