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西岸的宜兴,地处沪宁杭三角中心,不仅是享誉全国的“教授之乡”、“陶都”,更是长三角经济带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这片民营经济活跃的热土上,2025年8月28日揭晓的最新榜单显示,江苏三木集团有限公司以375.15亿元营收在202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位列全国第342位,
在宜兴本土企业中仅次于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605.99亿营收,排名全国第198位)和江苏江润铜业有限公司(433.37亿营收,排名全国第287位),稳坐宜兴民企第三把交椅。
然而在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一位叫刘洪林的农家子弟,用45年时间书写的从村办小厂到商业巨头的传奇。
在江苏省宜兴市官林镇都山村,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至今仍每天到他的21层三木大厦办公室工作。他就是刘洪林,江苏三木集团的掌舵人。
1951年8月,刘洪林出生在江苏宜兴一个普通家庭。17岁那年,他告别校园,扛起锄头,开始了务农生涯。那时的都山村,是个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产业落后的经济薄弱村。
1980年,31岁的刘洪林迎来了人生第一个重大转折点——被任命为都山化工二厂厂长。当时的化工厂只有8间平房、一座旧锅炉和35名员工,产品单一、销路不畅,年产值仅3.5万元。
面对设备陈旧、技术匮乏、资金短缺的困境,刘洪林没有退缩。他带着工人从几间破厂房起步,从做电瓶水、硫酸铜、氧六化锆、硝酸铅等产品起家。
没有技术,他就用心钻研化工技术;没有市场,他就带着产品四处寻找销路。
值得一提的是,刘洪林作出了一个关键决策:从单一的外贸产品转向国内市场,开发生产那些投资少、见效快的小型化学试剂产品。
“三木”这个名字的由来,据说就源于早期的“三块木板一口缸”,形象地勾勒出当时简陋的生产条件。这种简单的小作坊式生产模式,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苏南乡镇企业草根式发展的真实写照。
在他的带领下,都山化工二厂这个濒临困境的小厂逐渐有了起色,并开始了快速发展的步伐。
在化工二厂成功的基础上,刘洪林展现了其敏锐的商业眼光。他看准了涂料用树脂市场的巨大潜力,坚信这将是未来的“金矿”。
他大胆决策,创立了宜兴市三木化工实业公司。随着业务不断发展壮大,1994年,企业升级为江苏三木集团,形成了以醇酸树脂、环氧树脂、UV固化树脂、氨基树脂等产品为主的专业生产体系。
上世纪90年代末,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日益紧张的生产要素制约,刘洪林又作出了第二个重大决定:企业必须走出去,开拓外部新天地。
他们在广东江门创办了第一个分公司。在2个月的时间内,刘洪林跑了15趟广东,最忙的时候当天来回,使分公司迅速投产见效。
接下来的3年里,他又在北京、沈阳、成都、西安、山东创办了5个生产性分公司,为集团全国多点开花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总部化工园区的不断壮大,2008年和2013年又创建了泰兴三蝶和山东三岳分厂,随后又建成了榆林和抚顺2个分公司,为“三木”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集团还锚定化工行业建设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以及生物化工四大产业链,完善上下游产品体系。
如今的三木集团,已成为以化工产品为主导、铜厂、电缆等相关产业配套经营、跨行业和地区的多元化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了合成树脂、溶剂、精细化工原料等多领域发展的产业格局。
企业发展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2014年,三木集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资金偏紧的制约日益突出。雪上加霜的是,三木联保的一家企业遇到财务危机,银行纷纷对三木收紧贷款。这对正在强劲扩张的三木集团来说,无疑是“勒住了七寸”。
刘洪林找到刚调任官林镇党委书记的裴焕良时,脸色难看,语气急促。这位熟悉并敬重刘洪林的镇党委书记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裴焕良想出了一个办法: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银行行长一起去考察三木集团的泰兴生产基地。在那里,繁忙的发展图景向每一位参观者传递着发展的热度。
随后,裴焕良又专程邀请12家银行行长,赶至山东考察三木集团建设的两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园区内红红火火的生产场景最终打消了银行的疑虑。
与此同时,裴焕良向刘洪林提了个建议——将宜兴的一处闲置地皮卖给政府,换取2.93亿元的现金流。
刘洪林起初舍不得:“几年前人家出价6亿我都没卖。”但裴焕良为他算了一笔账:近3亿的现金流,可以为三木带来什么?
“如果民间短期拆借近3亿,每天的财务成本就是将近20万!企业正是用钱时,这个生意为什么不做?”刘洪林被说服了。
2014年12月22日,刘洪林在办公室向来访的裴焕良报告了一个好消息:“今天三木第一次钱生钱了,银行账户上的钱,帮我赚了50万。”
尽管50万对于刘洪林实在是个小数字,但他知道,这笔钱代表了一个转折点:企业的账户上有了不少的现金流,他们已经渡过难关。
作为三木集团和都山村的掌舵人,刘洪林始终怀揣着一个愿望:把都山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态优美、生活幸福的宜兴“华西村”。
他积极探索 “以工哺农、以企带村” 的农村发展新模式,使三木集团成为宜兴市首家民营企业党组织管理行政村的试点单位。
在刘洪林的带领下,三木集团每年都拿出一定的企业利润用于中心村建设和村民福利。集团累计建造安置别墅及安置房、老年公寓近2800套,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超98%的村民已入住中心村。
同时,他还大力支持文化教育事业,2009年投资近3000万元建设都山小学,2012年投资600余万元建设都山小学附属幼儿园,对都山村村民及三木职工子女,免收保护教育费,这也是无锡地区唯一免收“两费”的幼儿园。
为改善村公共设施建设,提升新农村整体形象,提高村民幸福指数,集团先后投资修建了休闲广场、灯光篮球场、网球场、游泳池、老年活动室、门球场、电影院及各类健身路等。
都山村民每年可享受基本生活补贴、养老金、过节费、助学金、奖学金等各类补贴超万元。
刘洪林还带头捐资,倡导推动成立都山村慈善基金和“三木”爱心基金,持续加大对困难职工和村民的救助力度。
他还规划设计了占地2800多亩的都山村农业生态观光园,园内产出的水果及家禽则作为“生态礼包”发放给都山村民及企业员工。
从一个年产值几万元的村办小厂,经过46年发展,三木集团已经一跃成为总资产超200亿元、年生产能力超400万吨的大型企业。
尽管2025年中期财报显示公司面临一些挑战,但三木集团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在2025年的多项权威评选中,三木集团不仅位列“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42位,
还同时入围“2025江苏民营企业200强”(第52位)、“2025江苏民营企业制造业100强”(第39位)和“2025江苏民营企业研发投入100家”(第76位)。
近年来,三木集团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产学研合作,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组建专业研发团队,不断研发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
从传统的涂料树脂到环保型水性树脂,从普通的工业溶剂到高纯度的电子级溶剂,用一次次突破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潮流。
其自主研发的功能性光固化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8年稳居第一,产品还应用于“复兴号”高铁涂层、C919大飞机复合材料等重大工程。
在陕西榆林的戈壁滩上,一座座银灰色的现代化厂房正拔地而起。建成的厂房内,工程师们正在调试生产线,一旁投入试生产的机器轰鸣不止。
这是江苏三木集团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电子级溶剂项目的建设现场,也是该集团布局全国、贯通产业链的第八个生产基地。
一手抓产品创新,一手抓智改数转网联。在三木集团的“五位一体”平台系统大屏上,24小时实时跳动着每个车间的生产动态、原料情况等,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即可知晓厂区所有情况。
“这个平台整合了自动化技术、信息化技术、网络技术,达到了管控一体化、业务一体化、信息一体化。”
如今的三木集团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涂料用原料超市”,在100多个城市设有营销办事处,出口化工产品达60多种,销往全球50多个国家,形成了完整、成熟的生产和销售网络。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