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5年“五一”假期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中消协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5月1日至5月6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数据显示,消费服务、安全事故、景区管理、宣传规范等方面维权诉求较为集中。
中消协在5月1日至5月6日共计6天监测期内,共收集到“消费维权”相关信息20,889,961条,日均约348万条。舆情走势平稳波动,5月6日信息量达到峰值,为4,079,752条。
监测期间,共监测到“消费维权”吐槽类信息1,594,239条,占“消费维权”总信息量的7.63%。监测发现,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消费者吐槽主要集中于消费服务、安全事故、景区管理、宣传规范等方面。
其中,有关“消费服务”负面信息共747,154条,占吐槽类信息的46.87%,日均信息量12.5万条。5月6日达到峰值,为13.9万条。“五一”假期消费需求旺盛,强买强卖、毁约涨价等问题也随之增多。如南京夫子庙花贩专盯情侣强卖高价花、酒店民宿毁约涨价等事件被曝光。
监测期间,有关“安全事故”负面信息共223,623条,占吐槽类信息的14.03%,日均3.7万条。5月5日达到峰值,为6.7万条。其中,贵州黔西游船侧翻事故引发舆论高度关注。“五一”假期期间,气温回暖,游船、漂流等户外活动颇受欢迎,多地纷纷上马热门项目,但接连发生的安全事故为景区和消费者敲响警钟。其中,陕西漂流翻船当事人说4人座挤5个人、苏州直升机坠落的景区开园仅1周等事件发生。
监测期间,有关“景区管理”负面信息共174,494条,占吐槽类信息的10.95%,日均2.9万条。5月5日为峰值,达4.9万条。“五一”假期热门景点到访人数再创新高,运力、服务人员配给不足导致游客滞留、服务简配等问题突出。望仙谷游客凌晨等不到接驳车、游客骑摩托艇出海跟丢向导被困1小时等事件遭网友吐槽。
监测期间,“宣传规范”类负面信息共124,917条,占吐槽类信息的7.84%,日均2.1万条,5月6日为峰值。节日期间媒体曝光多起违规宣传事例,侵害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个别商家宣传时未能注意到地域文化差异,引发消费者不满。有媒体假期提示警惕体重优惠低价游陷阱,游客吐槽天津一奶茶品牌包装有不雅字等。
中消协表示,今年“五一”假期,多起安全事故敲响警钟。极端场景下,景区管理失序、应急救援能力不足等问题被消费者吐槽;宰客、毁约、虚假宣传、消费陷阱等问题反复出现,也暴露出系统性管理漏洞。
中消协建议构建全链条信用监管体系,严惩失信主体;强化高危项目安全准入与动态监管;优化服务资源配置,探索智慧化调度;加强宣传内容合规性审查与消费宣导。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实习生 付娆
更新时间:2025-05-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