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有美国学者跳出来说中国被低估了,这话听起来挺新鲜,尤其是从他们嘴里说出来。
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艾恺就是其中一个,他研究中国历史几十年,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接触中国大陆,写过梁漱溟的传记,还拿过中国政府的图书贡献奖。
2023年10月12日,他在中国社会科学网的访谈里直接点明,全世界都低估了中国,中国是个真正伟大的文明。
他用历史事实摆在那,古埃及、古巴比伦那些文明早就中断了,文字都成密码需要专家破译,可中国汉字从甲骨文一路用到现在,小学生都能认得出大部分。
艾恺强调,这种连续性靠的不是运气,而是中国文明内部一套稳定的机制,能在乱世里保持社会不散架。
有许多美国学者都类似想法。比如彼得·沃克,他写过书叫《Powerful,Different,Equal》,里面分析中美误解,他说美国总用自己的尺子量中国,结果看走眼。
中国制造业全球份额越来越大,到2025年可能占到40%,这不是靠抄袭,而是中国有自己的发展逻辑。
沃克研究中国多年,他觉得西方忽略了中国文化里的长远眼光,像五年规划这种东西,美国换届就变政策,中国却能一以贯之搞下去。
约瑟夫·奈是哈佛的教授,发明软实力概念的那位,他也说过中国软实力在崛起,虽然中国在宣传上还有短板,但文化底蕴让中国有独特吸引力。
奈在2023年文章里提到,中国不是存在威胁,而是美国得面对现实,中国长期前景不差。
为什么全世界低估中国?这事得从历史说起。中国文明从良渚遗址算起,五千多年前就有水利工程和玉器礼仪,组织万人修水坝,这在当时全球都少见。
黄河洪水多,中国人发明常平仓,存粮防灾,灾后快速恢复生产。外族入侵多,但中国总能吸收融合,像佛教从印度来,变成禅宗,还在敦煌壁画里混着希腊、波斯元素。
汉字稳定性是关键,从商周到现代,结构没大变,让知识跨时代传下去。
艾恺在书《The Uniquenes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n World History》里讲,中国地理因素帮了大忙,山川阻隔让文化核心区不容易被灭,但更重要的是思想体系,儒家强调中庸,不走极端,帮社会稳住。
低估还因为媒体偏见。
哈佛研究显示,中国考古成果在西方报道量少得可怜,2021年三星堆出土六个祭祀坑,青铜器震惊世界,可西方媒体报道比埃及遗址少十倍。
中国本土考古水平高,二里头遗址证明夏朝存在,绿松石龙形器对应古籍记载,但欧美汉学研究在衰退,年轻人学中文的少,就业市场差。
艾恺推动跨文化交流,像费正清那样,中外学者互动出好成果。现在中国学中心移到本土,产出高质量论文,但西方还用老眼光看中国,总贴“威胁”标签。
中国文明的韧性体现在现代发展上。从2020年起,中国光伏装机猛增,到2025年占全球第一,供应链控制70%以上。国际能源署报告说,这靠长期投入,不是烧钱玩。
电动车出口每三辆就有一辆中国造,高技术制造业出口占比从2012年的28%升到2022年的超50%。专利申请增速让硅谷紧张,中国公司注重实用AI,像帮农民种地,提高产量。
农村学生上大学比例十年翻倍,这跟科举传统有关,强调凭本事上位。
2025年,中美摩擦加剧,美国限制科技投资,中国却在非洲建医院,一带一路项目在东南亚落地,印尼高铁虽延期但通车后口碑好。
彼得·沃克在2025年10月访谈里说,美国得面对中国成功现实,中国扶贫让亿人脱贫,基础设施世界一流。高铁里程四万公里占全球七成,5G基站覆盖偏远区。
沃克觉得美国误判中国,因为忽略集体主义,中国人努力不只为自己,还为社会,这在新能源车上体现,以前进口依赖,现在甩开老外。
奈指出,中国软实力弱在宣传,但文化产品如《原神》、《流浪地球》风靡全球,年轻人看到集体希望。中国不全盘西化,走出自己的现代化路,共享成果,避免贫民窟。
低估中国吃亏的是世界。2025年气候谈判,中国承诺提前碳中和,风电光伏年年涨,如果还戴有色眼镜,将会错过合作。
艾恺提醒,中国是慢热型,靠愚公移山劲,在5G、量子计算追平。未来十年,低估中国像当年低估互联网,后悔大。
中国文明独特在包容,从敦煌看,全球化靠共处,不是打仗。史瀚文研究敦煌,说中国魔法让多文化无冲突。
2024年,中国医药出口千亿美元,给发展中国家便宜药疫苗。西方设墙,中国开门。艾恺2024年在北京语言大学做讲席教授,继续讲中国现代化核心动力,跨越50年见证。
这些学者声音在主流媒体难传开,但学术圈影响大。
中国韧性从历史到现代,一直在证明。低估源于文化差异,西方契约精神,中国人情世故,容易被疑不透明。但一带一路显示,关系型合作有效。
中国文明伟大在解决问题能力,从黄河治理到新能源,都体现适应力。全世界低估中国,因为没懂这套逻辑。
中国文明底气在连续,从龙信仰八千年,到现在政治象征没断。中国宇宙观独特,东西龙虎对应天文,早见濮阳遗址。中国不是普通国家,是文明型,时间尺度千年。
参考资料:
1、美国汉学家艾恺:我惊讶于中国文化的特质 新京报 2015-09-05
2、中华文明震撼了我——访美国著名汉学家、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艾恺 《 光明日报 》( 2013年09月03日 08 版)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