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果供应链这些年闹得沸沸扬扬,尤其是往印度转移产能的事儿,本来以为能避开中美摩擦,顺便利用印度那边的劳动力优势,结果一堆供应商栽了跟头。
先是纬创这个苹果的组装厂,从头到尾在印度折腾六年,最后灰头土脸地把工厂卖给当地塔塔集团,彻底撤出。
这事儿直接给跟在后面的富士康敲了警钟,富士康作为苹果最大代工厂,本来雄心勃勃地追着苹果去印度建厂,结果各种问题接二连三,外媒直言郭台铭这回算是吃了个大亏,学到新兴市场没那么好玩。
纬创的退出不是孤例,它暴露了印度营商环境的痛点,从工人罢工到基础设施拉胯,再到政策变动,这些都让外资企业头疼不已。
纬创最早是2017年响应苹果的号召,在印度卡纳塔克邦北部建厂,主要组装低端iPhone SE那种入门机型。

那时候苹果正想分散供应链,印度政府也推生产激励计划,纬创觉得机会来了,雇了上千本地工人,打算慢慢扩大规模。
可没多久,问题就冒出来了。2018年,工厂经常断电,当地电网不靠谱,生产线动不动就停摆,纬创只能自己买发电机应急,但成本直线上升。
工人技能也跟不上,组装精密电子产品需要经验,可本地员工大多没接触过这种活儿,培训花了好几个月,产品合格率一直上不去。
到了2019年,纬创试着加码产能,引进了些自动化机器,但供应链卡壳了。零部件大半靠进口,印度本地供应商质量参差不齐,物流还老延误。
疫情一来,2020年更乱,工厂勉强运转,可年底12月12日爆了大麻烦:工人骚乱。起因是工资发不及时,加班费算得糊里糊涂,2000多名员工砸设备、堵路,损失7000万美元。
苹果一看不对劲,立马停了纬创的新订单,让他们自查整改。纬创赶紧调整,涨工资、加福利,还提供免费饭和班车,但根子上的问题没解决。

2021年勉强稳住,纬创继续运营,可印度雨季一来,排水系统不行,洪水泡了仓库,库存零件报废一大批。政府审批新设施也拖拖拉拉,纬创的投资回报眼瞅着打水漂。
2022年5月,又出事儿,组装车间电气火灾,烧了多条线,停产两周。苹果又来查,强调供应链得可靠。纬创本来订单就不多,利润薄得像纸,代工费才2%到3%,加上这些事故,运营吃力。
2023年上半年,他们开始谈出售,找上塔塔集团。塔塔要全盘控制,10月27日宣布1.25亿美元买下全部股权,11月9日交易完事儿。
纬创六年投了2亿多美元,最后一走了之,把资源转去越南等地。这撤退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积累的问题逼的,印度的基础设施和劳动力素质跟预期差太远。
富士康看到纬创这样,本来该警惕,可他们2019年就跟进,在泰米尔纳德邦斯里佩鲁姆布杜尔建厂,专攻高端iPhone。起步时从中国调了数百工程师带队,但本地工人上手慢,培训周期长。
2019年底试产,电力波动就影响测试。2020年疫情,零部件短缺,产能只用到六成。2021年12月17日,食物中毒闹大了,250多名女工中招,她们堵高速,抗议宿舍脏乱。

苹果查出招聘歧视已婚女性,富士康道歉,改政策,涨薪5000卢比,取消宿舍强制规矩。可这些只是表面,深层问题还在。
2022年,富士康恢复,但供应链依赖进口,订单老延误。他们试本地采购,质量不稳。2023年产iPhone 15,目标产量大增,可良率低,郑州工厂得帮忙补。
7月10日,富士康和Vedanta的半导体合资散伙,进展慢,伙伴闹掰,投资计划黄了。这事儿让富士康在印度的野心受挫,本想深耕芯片,结果半途而废。
2024年6月26日,外媒曝出富士康工厂拒雇已婚妇女,说是文化和安全原因,印度人权委员会介入调查。2025年1月,国家人权委员会批劳动部门调查不力,命令重查Foxconn招聘歧视。
7月2日,富士康开始撤中国员工,到月底超300名工程师和技术员回国,转派台湾人,但生产效率掉下来。
印度签证政策紧缩,外籍工人限额,富士康运营成本更高。9月12日,印度政府说这不会大影响Foxconn,但实际情况是培训本地人更慢,技术转移卡壳。

小米在印度的遭遇更像个活生生例子。2022年4月30日,印度执法局以外汇法违规为名,扣押小米印度公司账户里5551.27 crore卢比,约7.25亿美元,说是非法汇款。小米否认,上诉法院。
2023年4月21日,高院维持冻结6.76亿美元。小米继续打官司,2024年1月12日递新证据。2025年3月20日,小米考虑和政府和解,损失已超50亿人民币。
这事儿不光罚钱,还让小米在印度市场步履维艰,营商信心大打折扣。纬创和小米这些案子,让富士康意识到印度不是那么好混的,政策风险高,执法随意,外资容易成靶子。
苹果这边也在分散风险,不再把鸡蛋全放富士康篮子里。2023年iPhone 15订单,27%分给了和硕和立讯精密,富士康份额缩水。
这逼富士康想办法多元化。郭台铭作为富士康老板,早年推动印度布局,2020年公开说要转3000亿产能过去,可现在看,这步棋走得险。
外媒像彭博社评论,这经历让他见识到新兴市场的坑,供应链转移没想象中顺。郭台铭管理风格强势,早年说过领导就是决断,但印度这些事儿证明,忽略本地实际,后果严重。

富士康开始调整,减少对苹果依赖,转向其他领域。2023年选郑州做新业务总部,覆盖电动车、电池等。2024年7月23日,宣布投1亿人民币建总部大楼。
2025年2月28日,动工,第一期占地2.67公顷。从上海微电子买46台封测光刻机,扩青岛半导体项目。
这些动作显示富士康把重心放回大陆,利用成熟产业链和员工素质,避开印度不确定性。业内说,这才是明智,印度虽有潜力,但短期内问题太多。
总的来说,纬创全面撤出印度,给富士康上了一课,郭台铭的印度梦碰壁,外媒直呼他被现实教育了。苹果供应链转移还在继续,但印度路子没那么直,富士康及时回头,专注大陆发展,才是长远计。
外资进新兴市场,得接地气,看清风险,不然容易栽跟头。这事儿也提醒其他企业,全球化不是一蹴而就,得一步步来。
更新时间:2025-10-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