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真的变了。曾经高高在上的“德国制造”,如今竟也显露出“破落户”的窘境。
寒冬的冷风席卷黑森林,破产潮正吞噬德意志。仅今年上半年,就有11900家德国企业申请破产,创下近年来新高。其中不乏百年老店与“隐形冠军”。

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拥有200年历史的克虏伯钢铁厂。这家工厂见证了德国的崛起,经受住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却最终因高昂的能源成本而难以为继,于今年5月被拆分为四大业务板块,分别出售。

遥想100多年前,李鸿章首次访问德国时,克虏伯是何等辉煌?!他们极力向李鸿章推销当时的最新发明-——马克沁机枪。
“哒!哒!哒!”在震耳欲聋的射击声中,一棵大树在30秒内被打成筛子。
望着李鸿章震惊的神情,克虏伯代表满意地问:“中堂大人有何感想?”
李鸿章只喃喃道:“太快!太快!”不合天朝国情,连价格都不敢问。
彼时,洋务运动所用的半数机器设备来自德国;如今,同一种钢板,克虏伯的生产成本却是中国钢厂的两倍,彻底丧失市场竞争力。

为挽救主业,克虏伯曾试图出售旗下的电梯业务,并一度与中国企业接触。然而,德国政府以“安全”为由,将该业务低价转卖给西方财团。
这笔资金未能挽救钢厂的命运,失控的电价,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今年10月,克虏伯最后一座高炉熄火,上万名工人黯然离岗。
另一家“隐形冠军”瑞卡罗(Recaro)同样难逃厄运。保时捷、奔驰、宝马、奥迪、兰博基尼都采购他家的汽车座椅,在高端车座椅领域市占率超过60%。
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瑞卡罗始终专注于汽车座椅领域,将产品做到极致,掌握核心技术,构筑了极高的“护城河”。它坚持不上市、不涉足金融,一心深耕实业,在1平方厘米的土地上,打出了一口深100米的水井。
然而,新能源汽车浪潮改变了游戏规则。用户不再只关注安全,更看重智能、舒适与性价比。瑞卡罗固守“只做高端、不卷价格”的思维,既失去老客户订单,又难以吸引新势力车企,最终被时代巨浪拍死在沙滩上。

德国支柱产业汽车,同样风雨飘摇。你没听错,全世界最好的车企也不行了!今年第三季度,德国汽车产值暴跌18%,创下二战以来最差表现。
一家车企的前高管预测:未来全世界只会剩下5家车企,可以确定的是有中国的比亚迪,日本的丰田,剩下的车企要争抢最后3张“入场券”。
难道德国汽车要消失了吗?
“不,” 该高管回答:“它们中绝大多数会被收购,继续以独立品牌的形式经营。”
中资正在德国悄悄散开一张大网:
美的收购了德国工业机器人巨头库卡;
潍柴动力收购了物流自动化领头羊凯奥;
三一重工收购了全球最大混凝土泵制造商普茨迈斯特;
京东收购了德国最大的电子零售集团......
“中资+德国制造”的组合,正在创造双赢。但某些德国人仍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一切。
不久前,一位在德国生活20年的华人尝试放弃德国国籍、回归中国籍。当他前往移民局咨询程序时,工作人员投来难以置信的目光,仿佛无法理解:“抱歉先生,我们从未处理过此类申请,需要时间研究。”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对时代转向的集体迷茫。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德国社会在干什么呢?
他们在找人“背锅”。
左派指责右派不愿对富人加税,导致产业升级缺钱;
右派反呛左派放任非法移民冲击福利体系,坐吃山空;
而主张激进环保的绿党则宣称:“别吵了,我们去炸电厂吧!”
即便在电价已飙升四倍的当下,他们仍坚持关闭最先进的燃煤电站,只因“不够绿色”。

政治家相互推诿,民众四处寻找替罪羊,国家乱成一锅粥。
但企业家没有坐以待毙。化工巨头巴斯夫、光学龙头蔡司、宝马、大众纷纷加大在华投资,动辄百亿布局新厂。唯有借助中国高效的供应链与低廉的制造成本,才能获得足够利润,反哺德国本土业务。
一个令人警醒的事实是:11900家破产企业并非终点。过去三年,德国每年企业破产数量屡创新高,这一趋势短期内恐难逆转。
德国若想走出困境,仅靠固守传统西方模式恐怕难以为继,或许需要重新审视东方,顺应全球产业格局的新变化,与正确的历史大潮站在一起才行。
作者:9527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