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窑老板套现离场,32亿中国饮料巨头,终被“卖身”美国资本大鳄

大窑这个从小县城爬起来的饮料品牌,眼瞅着就要换东家了。说起来,大窑的年销售额稳稳的32亿左右,在国产汽水里算得上老大哥,可没想到创始人王庆东直接把85%的股权甩给了美国私募大佬KKR,套现走人。这笔交易刚在2025年7月4日被重庆市市场监管局批了,公示期从6月20日到29日,现在尘埃落定。KKR这家华尔街老牌私募,手里管着几千亿美元的资金,在中国投了不少项目,从字节跳动到蒙牛,再到南孚电池,都见过他们的身影。这次瞄上大窑,估计看中了它那张铺满县镇的销售网,三十多万个终端点,直通亿万老百姓的饭桌。话说回来,王庆东从1990年推三轮车卖汽水起步,到现在60岁出头,干了三十多年,也该歇歇了,但这事儿让不少人觉得国产品牌又丢了阵地。

先说说王庆东这个人吧。他出生在内蒙古,1990年左右就开始干饮料买卖,那时候就是个小贩子,骑三轮车在街头巷尾兜售汽水。没几年,他攒了点本钱,1996年盘下了一家叫八一饮料厂的国营小厂子,当时厂子快黄了,他接手后慢慢搞起来。2006年,他把厂子改名叫大窑,专攻碳酸饮料,主打大窑嘉宾这个系列。起步阶段,王庆东没跟可口可乐百事那些巨头硬碰硬抢超市货架,而是钻空子走餐饮路子。烧烤摊、大排档、小饭馆,这些地方成了他的主战场。大窑的瓶子是520ml厚玻璃瓶,容量大,包装像啤酒,进价低,卖价能翻倍。餐饮老板进货4块一瓶,卖8块,赚得盆满钵满,比卖可乐多出一截利润。加上他给渠道的返利高,20%,还允许卖不完退换,经销商乐意合作。渐渐地,大窑从东北烧烤摊扩散到西北面馆、南方饭店,终端点越铺越多。

大窑的打法挺接地气的,不玩高大上,就是抓准下沉市场。那些县城小镇的饭店,顾客点菜时总得配饮料,可乐雪碧价格透明,加价空间小,大窑就成了替代品。它的口味甜,碳酸足,解腻提神,特别适合配重口菜。2010年代,王庆东开始建厂扩张,工厂从内蒙古延伸到全国多个省份,供应链拉长了,生产规模上去了。销售网覆盖31个省市,终端超百万家,主要是餐饮渠道。2021年,他找华与华公司升级品牌,换了包装,定位成国民汽水,还请吴京代言。吴京那广告一出,大窑从地摊货摇身一变成网红,销量蹭蹭涨。2024年,营收达到32亿左右,成了碳酸饮料里的黑马。

不过,饮料行业变数大,大窑也碰上瓶颈。年轻人现在追健康,低糖无糖成主流,元气森林、东方树叶这些新品牌一年卖上百亿,大窑的传统配方糖分高,添加剂不少,显得有点跟不上趟。去年推出的低糖版,在便利店卖不动,架子上压根儿抢不过别人。大玻璃瓶是标志,但运输成本高,回收麻烦,尤其往南扩时,在广州那些讲究效率的茶餐厅里,笨重瓶子没啥竞争力。原材料涨价,建厂投入大,利润被蚕食。王庆东60岁了,玩转草根打法行,但互联网营销、资本运作这些新玩意儿,他估计吃力。市场红海,可口可乐百事占了90%份额,大窑想再上台阶,缺钱缺资源。

这时候,KKR就进场了。谈判从2024年中就开始,持续一年。KKR看中大窑的下沉渠道,那张网能直达数亿消费者的餐桌,对他们来说是黄金管道。远景国际有限公司是王庆东2024年在开曼群岛注册的控股公司,全资持有,下面关联企业干饮料业务。KKR通过新设的Dynamo亚洲控股II私人有限公司,收了85%股权,王庆东留15%。交易估值没公开,但外界猜5亿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几十亿。王庆东套现大头,估计养老够了。重庆市监局6月20日公示,7月4日批复,无条件通过。现在交易在进行,交割分批,预计年内启动。

KKR这家公司在全球私募圈响当当,1976年成立,管理资产超5000亿美元。在中国投了80多亿美金,控股权交易15笔,总值超120亿。他们的风格是高效,进场后往往优化供应链,降成本,推动国际化。拿下大窑后,估计会动刀产品线,减糖调配方,迎合健康风。玻璃瓶可能换塑料,方便运输,进超市便利店。渠道会继续深耕餐饮,但加码线上,海外出口也可能上日程。之前大窑计划2025年下半年香港IPO,募资5亿美元,现在搁浅,转向并购。维维股份去年7月传闻要收大窑,结果辟谣了,这次是真事儿。

对消费者来说,这事儿挺讽刺的。大窑靠国货情怀起家,吴京代言喊国民汽水,现在控股权在美国人手里,代言还能续吗?老顾客喝惯了甜口,改配方会不会不买账?资本逻辑冷冰冰,追求利润最大化,大窑的草根味儿能留住多少?王庆东交权后,估计退居二线,当小股东分红。企业未来咋样,得看KKR怎么折腾。饮料市场竞争白热化,新品牌层出不穷,大窑要想稳住32亿营收,得赶紧转型。话说回来,这也反映了中国消费品行业的现实,好品牌起来了,往往被外资盯上,创始人套现离场,品牌换血继续混。

大窑的案例不是孤例,蒙牛、南孚这些都走过类似路。KKR在中国布局消费服务,投了字节、蒙牛,经验丰富。大窑的销售网是王牌,覆盖百万终端,餐饮渗透率高。收购后,资金充裕,管理专业化,利润率可能提升。但挑战在产品迭代,低糖健康是趋势,大窑得跟上。南方市场弱,运输瓶颈得解。国际化机会大,东南亚那些地方,类似口味有需求。吴京代言的国民标签,换东家后还能用?消费者心态复杂,有人觉得卖身可惜,有人无所谓只要好喝。

王庆东的创业路挺典型,从小贩到老板,靠钻空子逆袭。1990年起步,2006年改名,2021年升级,2024年营收峰值。现在套现,算明智,年纪大了,市场变快,个人英雄时代过去了。KKR接手,带来国际视野,但本土品牌魂儿会不会丢?饮料行业门槛不高,配方简单,渠道为王。大窑的网建了三十年,值钱。交易获批快,监管松,说明外资对中国消费市场还有信心。未来看,大窑可能上市,KKR擅长退出机制。

这事儿闹腾一阵,网上议论纷纷,有人说国货又丢了,有人说资本无国界。反正,大窑还会卖,口味变不变,得喝了才知道。王庆东估计在家享清福,留15%股权,跟着喝汤。企业转型期,员工经销商得适应新管理。饮料巨头易主,折射行业洗牌加速。总的来说,这笔买卖对王庆东是解脱,对KKR是机会,对消费者是考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6

标签:财经   美国   中国   巨头   饮料   资本   老板   汽水   终端   低糖   厂子   渠道   销售网   餐饮   品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