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那些杀不死华为的,只会让华为变得更强大。
这句话果然是至理名言。
根据余承东的消息,华为Mate 80系列将在一周后发布,届时将会搭载麒麟9030芯片、全新的鸿蒙6系统以及支持星闪技术。

如果说60是华为满血复活时刻,70是华为王者归来的代表,那么80绝对是华为乃至中国攻守易型的代表,是中国25年前设想中的样子。
为啥这么说呢?这还要从20多年前中国科技伤心往事说起。
1999年,当时中国科技蓬勃发展,但是时任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却悲痛的说“中国科技缺芯少魂”,呼吁中国企业应该自主研发芯片和操作系统。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缺芯少魂,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大部分媒体都会告诉你,中国芯片和操作系统怎么依赖国外,被国外企业垄断市场等等,一到国外断供,中国科技根基就没了。
现实却比这更加残酷,真正的原因科索沃战争中,美国主导的北约切断了南联盟的通信系统,并且轰炸了中国大使馆。
这一举动惊呆了国外,原来战争可以不用任何武器就能让一个国家作战体系崩溃,而我们面对这没有任何办法。

南斯拉夫建筑
也就是说,“缺芯少魂”的背后,不单单是科技行业的兴衰,更是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
因此在这之后,中国无数人为此而奋斗,甚至发生了很多让人痛心的事情,比如倪光南和联想的路线之争、思科产品后门事件,中国超级计算机被断供、华为被谷歌停用GMS,甚至中国AI企业被集体制裁等等。
缺芯少魂对中国科技的伤害,堪比一场几十年无声的战争。
中国有无数人为此而努力,前仆后继都失败了。
现在,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芯片和操作系统,还是一家企业带头突破了,那就是华为!华为就是中国20多年前梦想中样子,不仅有麒麟芯片,鸿蒙操作系统,甚至顺带着帮助中国企业解决了“缺芯少屏”的尴尬。
但华为还不仅仅如此,它还用苹果最擅长的创新,扭转了中国只能做“低端产品”的刻板印象。
华为用“史上最强Mate”来形容即将发布的新机,有没有最强,我们静待发布会,但它确实是华为非常有代表性的一款手机。

啥意思呢?简单给大家总结一下
可以说,华为Mate80集合了四大值得关注的中国黑科技产业,分别是麒麟芯片的芯片产业、鸿蒙操作系统、国产OLED屏幕和星闪连接技术。
先说下麒麟9030突破

它采用中芯国际N+3工艺,性能直追旗舰手机的水平。
它或许不是跑分最强的芯片,但绝对集合了华为乃至整个中国科技的大智慧。它只有5nm制程,但通过3D封装,泰山V3架构,让整个性能直线飙升,不输于给所谓的3nm,2nm芯片。
根据博主测试,它与高通骁龙GEN4和苹果A18都有的一比。
除此之外,它还融合了集成了华为自研新一代巴龙基带,因此在制程上虽然落后。数值上可能不如高苹果最新芯片,但在通信上绝对独一档,不但可以支撑Wifi7,而且创下多项世界第一,

这还没完,麒麟9030还融合了华为自研的盘古GPU,不仅首次在华为手机上突破了光线追踪技术。而且能效上也超过高通GEN4。
这样一款芯片不就是中国20年前梦想中的“芯”吗!
其次鸿蒙操作系统也是实现了突破。

这次华为Mate80系列手机将搭载鸿蒙 6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最难的是不是技术,而是生态,而鸿蒙操作系统经过多次迭代,不仅成功活了下来,还长成了参天大树:从内核到框架的 100% 自研重构,百分百自研,老一辈的设想被华为给实现了。
不仅如此,截止10月份,鸿蒙直接终端设备已突破 2300 万台,如果华为Mate80手机继续热卖,突破3000万台不是问题,就算销量一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不会等很久。

除此之外,鸿蒙生态覆盖更是高达10 亿台设备,
更关键的是APP,在APP前5000 排名的,基本已全部适配,这意味着鸿蒙不但活下来了,而且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生态。
最后再说说星闪
星闪是中国主导的短距离通信技术,你可以这么理解,它就是蓝牙和WIFI的集合体,中国已经组建了星闪联盟,并且准备将它推广到全球。

要知道,蓝牙和WIFI等技术,是欧美主导的通信技术,长期以来,不但利用这项技术挣的盆满钵满,关键时刻还用它来卡中国的脖子。
现在我们也实现了突破,华为Mate80就接入了星闪,它的速度和连接数量是蓝牙的好几倍,换句话说,这是中国在操作系统、芯片、通信技术上位数不多,中国创造和领导的技术。

想想20多年前,中国还在感叹缺芯少魂,20多年后,中国不但实现了当初的愿望,还走到了世界前列。
这是不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事情?
所以我才说华为Mate80可能是华为王者归来的代表,它卖的好不好先不说,但它真是我们20年前我们梦想中的样子。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