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反应!女篮丢冠后 宫鲁鸣打世界杯附加赛 还得用王思雨杨力维

女篮亚洲杯已经结束几天了,这次丢冠后面临的不只是一个季军的问题。说实话,外面有的声音挺乐观的,说女篮最近几年的成绩已经不错了,可我心里实在不踏实,这次丢冠带来的不是一个面子问题,是连锁反应,甚至后面一大串的计划都全乱套了。


比赛结束当天晚上,网上已经有人把世界杯名额的事情翻出来说,说冠军直接拿资格,第二名到第六名还得和别的大洲队伍去打附加赛,最后只有十六个队才能拿到世界杯门票。

我一看规则,心里思绪万千——丢冠,我宁可球队多练一年新人,现在你不让老队员退下来,过渡期就卡在这了。


这场失利,让原本安排好的新老交替一下就不得不推迟了。队里的王思雨、杨力维,还有黄思静,这几个老将,之前就说可能本届亚洲杯后慢慢退出,给新人机会。打算让她们“功成身退”,把年轻人顶上来,好备战2028年奥运会。

计划挺好,可现实不给机会。亚洲杯除了第一名之外没法直接进世界杯,得再和日本队、还有欧美的队伍抢资格,压力大着呢,老将真走不了。

有的人可能觉得,让新人去锻炼一下也无所谓,输赢都能接受。我并不是那么看的。世界杯附加赛定在2026年3月份,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人才不是这样一下就能顶上去的。

尤其是后卫这一块,王思雨、杨力维位置很难马上被年轻球员取代。你让李缘、其他年轻队员一来就挑大梁,风险太大。老将还得坚持拼一把,否则连世界杯都进不去,那真就是倒退了。


说句实在话,这批球员打到现在,很辛苦,也很不容易。从东京周期到现在,几乎场场硬仗,没有出什么大错但是都是在忐忑中过来的,外面只能看到成绩,其实背后的压力只有她们自己知道。

这次丢冠,情绪肯定受影响,外界讲得容易,真到比赛场上,谁都想赢,谁都想一把就拿到名额。现实没给机会,下一轮就还得靠这些人扛着。新老交替计划往后拖,队里谁都没料到,但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我觉得现在最应该反思的就是后备力量的问题,说实话,这几年女篮成绩看着还行,基本靠的还是老一批主力撑着,年轻队员在大赛里能站出来的太少。

出现这种必须依赖老队员的情况,说到底是平时新人上场机会太少,选拔、培养没跟上。这严重影响以后的竞争力。所以说,没有谁能长远地依赖一批人打天下,老将终究要退,接班得早点准备。


团队规划是提前就做好的,但是球场上计划赶不上变化。我心里其实最担心的,一是世界杯正赛资格能不能守住,二是等到明年三月份就算拼下来,老将体力消耗也大,再顶2028年奥运周期很难。

到时候新人再没能站稳,怕是女篮会陷入被动。这么多年只要换代慢,就容易拉开差距,中国女篮也不例外。

说到底,亚洲杯丢冠不是终点,是警示。球迷该批评也要看清楚,不能指望眼前一两场的表现掩盖深层问题。

既然新老不会立马无缝衔接,这期间更应该给年轻球员压力和机会。不是说成王败寇,而是我们自己要把这道坎当成提醒。

不能等到最后老将全退了再说新人才轮换,那样来不及,比赛场上不会给你设演练时间。


对于宫鲁鸣今年的安排,我能理解,但我自己的看法是,这时候不能再光等和保守。球队管理者得主动出击,安排中长期的新老交替计划,每次大赛都得排上新人,哪怕过程艰难。

让新人提前磨合,就是被人骂两句,也得沉住气,别把所有压力都推给老队员。只有这样,女篮未来才有希望。

王思雨、杨力维,黄思静,她们的坚持值得尊敬,但我更希望球队能给她们一些空间,逐步过渡,而不是到最后实在没人了才牵强下场。

这是对人负责,也是对中国女篮负责。世界大赛是残酷的,不能靠一批人撑到头。别等彻底没人可用时才舍不得改变。

亚洲杯丢冠,不只是一个结果,是排头兵换人的信号,不能再拖。


最后,我特别想问一句,各位看这次的丢冠,你觉得我们应该更快让新人上场,经受竞争,还是应该把晋级压力一直放在老队员身上?你怎么看现在中国女篮的新老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7

标签:体育   连锁反应   世界杯   女篮   鲁鸣   杨力   亚洲杯   老将   新人   新老交替   球员   机会   计划   压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