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3招帮孩子做好开学收心准备(附新学期规划表)

每到开学季,孩子们或多或少要产生情绪波动,小阁近期就收到不少家长及小读者留言:

“我不想去上学,新学期的课会不会很难?”

“作业补不完了,好崩溃!”

“孩子要升学,新环境不适应怎么办?”

“爸爸妈妈,我不舒服,我不想上学!”

有一个词专门用来描述这种焦虑、紧张的情况,即“开学综合症”

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克服“开学综合症”?《人民日报》给大家支招了,快来随小阁一起看看吧~

No.1 快来测一测,看孩子是否中招

许多家长会感到疑惑:“开学综合症”,这居然也是一种病?

实际上,孩子的种种不适应,是身心上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各位爸爸妈妈千万不能大意。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洪明曾做过一个小调查,分析了形形色色的“开学综合症”,并列举了相应症状,家长们不妨对照着来观察一下自家孩子:

·认知上,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

·情绪上,表现为对开学产生抵触情绪,容易紧张焦虑;

·行为上,表现为坐卧不宁、疲倦失眠、体虚健忘。

归根结底,“开学综合症”是由于开学准备不足。

为什么孩子会轻易“中招”?《人民日报》给出了“权威解释”:

1)假期作息不规律,每天看视频、打游戏、追剧、晚睡。

2)假期里过惯了被照顾的生活,对开学后的独立生活忧心忡忡,无所适从。

3)担心作业完不成,失眠焦虑。

4)担忧开学后的课业以及同学、师生人际关系。

No.2 三重准备,帮孩子赶走“综合症”

如果自家娃不幸“中招”,家长也莫慌!

小阁从【认知准备】【情绪准备】【行为准备】三个方面总结归纳了这份“中小学新学期最全准备攻略”,希望这三剂“良药”下去,孩子们都能“药到病除”~

中小学新学期最全攻略

一、认知准备

1)和孩子一起进行假期复盘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开一个开学前家庭会议,一起来总结、回顾这个假期的得与失。

会议开始,大家不妨先集中分享一下假期里各种好玩有趣的事件和经历,翻翻照片,看看视频,回顾欢聚的时光。

然后,需要和孩子聊聊假期的学习任务落实得如何。复盘、讨论的思路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我们假期完成了什么,这些内容都做得好吗?收获在哪里?

假期没有完成什么?这些没有完成的内容,还要继续进行吗?

以上内容,对新学期有什么影响?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做好呢?

复盘的时候,要把主导权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先发言和分析,家长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补充。

在自我总结的过程中,孩子会学着评估自己的表现,并逐渐面对“假期已经结束”这个事实,心也就开始往回收了。

2)做好新学期规划

回顾完假期后,就轮到新学期规划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锚定效应”:即当因事物的不确定性而产生恐惧时,可以通过一段预测、设想的过程来降低内心的不安。

因此,一个好的规划,不仅能够让新学期更有条理,还可以大大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

新学期计划该怎么做?

小阁建议为孩子准备两份表格——

一份是“周计划时间表”,可以贴在书桌显眼处,方便父母和孩子清楚每天的大致安排:

△示例

一份是“学习日志”,写清楚新学期计划完成的目标后,记录下每日学习情况,并可以随时调整:

△示例

在做规划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提前沟通。

新学期要完成的目标,一定要和孩子提前商量好,然后再督促他按时完成。

要点不要多。

如果孩子的阅读能力薄弱,那这个学期就重点练习阅读,有余力再完善别的,而不是要求孩子在一个学期之内做到面面俱到。

要详细,可量化。

计划越细致,越容易抓住完成的核心点。比如:每天听2课《典范英语》(1a)录音、每天做三道错题等。

安排新学期计划后,父母也可以和孩子分享一下自己的规划,共同打造“成长型”家庭。

温馨的假期回顾,再加上新学年的计划,可以让孩子从认知上完成开学适应环节,更好地为新学期蓄力。

二、情绪准备

1)开一个“吐槽大会”

当孩子为开学而烦躁不安时,家长语重心长的劝导可能无济于事。

这时,不妨让孩子邀请自己的朋友、同学,开一个“吐槽大会”,彼此倾诉一下开学的焦虑,毕竟只有同龄人才能对自己受到的“苦难”感同身受。

让他们尽情吐槽,用这种方式从彼此身上获得安慰和面对的力量。

温和的情绪发泄能够帮助孩子转移部分对开学恐惧和排斥,还能减轻一些开学后的社交压力,甚至会让孩子对回学校见同学、融入集体产生期待感。

2)SWTC思维转换方法

当孩子被负面情绪困扰时,家长可以陪他们进行一个SWTC思维转换,它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冷静下来并理清头绪。

第一步STOP(“停”)——让孩子想象在脑中亮起红灯,停下胡思乱想,中断负面思维的扩散。

尝试通过腹式呼吸迅速平缓情绪,闭上眼睛,把双手放到腹部做几组腹式呼吸。先把气吐出去,让肺部清空,再深深吸一口气,屏住三秒,再缓慢轻轻地吐气。

第二步WRITE(“写”)——直接表达负面情绪。

情绪没有好坏对错,允许孩子有消极情绪。让他将自己当时的不安、害怕、忧虑、愤怒等负面情绪都写下来或者画下来,并写出当下最困扰自己的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三步THINK(“思”)——启动理智积极思考。

当情绪稳定以后,让孩子在头脑中思索回忆一个自己曾经成功解决问题的经历,通过回忆成功时的自信感受,激活内在力量。

最后一步CHANGE(“换”)——换一种思路重新思考。

此时,让孩子再拿出自己写下的小纸片或笔记本来看一看,引导他们换一种思路,带着积极的、自信满满的力量,重新思考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愿意跟孩子谈心,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能够真诚地认可他们,这样能增加孩子的安全感,拉近亲子关系。

家长还要不断引导孩子善于从曾经的体验中发现正面、积极的情绪,帮助孩子看见自己的力量,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去。

三、行为准备

1)约定时间,陪孩子“断网”

许多孩子在假期养成了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依赖,如果家长强行要求他们立刻戒断,可能会让孩子坐立难安,加重他们的抵触情绪。

正确的做法是,给孩子一个缓冲的过程,逐步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

比如,刚开学这几天,家长可以和孩子约定:回家先做作业,不碰手机;睡觉前一小时不碰手机。

此外,家长还可以陪孩子进行做一些其他活动转移注意力。

等学习生活步入正轨后,再和孩子协商,进一步限制在家时使用手机的时间。

2)调整生物钟

开学前的几天,很多孩子想要抓紧最后的时间再“放纵”一下,继续晚睡晚起,但换来的却是开学后的无精打采。

这几天,家长可以和孩子约定每天早睡一小时,晚上早点酝酿睡意,通过亲子共读或闲聊的方式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同时,家长也要引导孩子每天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通过激活身体来激活情绪。

3)整装待发

最后,做好开学前的物质准备,有效避免开学后“手忙脚乱”。

第一件事就是整理好暑假作业,看看有没有遗忘的或漏掉的,抓紧最后的时间补起来。

此外,别忘了陪孩子一起准备新学期的“装备”。

这个开学季,家长不妨为孩子准备一份“开学大礼包”。除了必要的学习用品外,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新学期计划,为孩子增加一些“小礼包”。

比如,如果计划在新学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那么就可以在礼包中放一套他感兴趣的书。

这不仅能带给孩子惊喜,还能增加“开学仪式感”,提升孩子对于新学期的期待。

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明天的成功作准备。

9月新学年的开始,带上《人民日报》这份“权威指南”,让我们陪孩子走出焦虑的阴霾,轻松走向充满机遇的新阶段吧!

点个赞,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进入良好状态,新学期收获满满~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30

标签:育儿   人民日报   新学期   孩子   情绪   家长   假期   综合症   计划   焦虑   作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