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大叔”刘诗利走红仅4天,令人恶心一幕上演,央视发声力挺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丨A.JJ

四天前的他被全网赞叹,然而四天后却被网友骂上热搜。

58岁的刘诗利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不过捧起了一本书,竟然会遭受如此批判。

直到官方亲自下场站队,这场闹剧才终于结束。

而他到底经历了什么?难道农民工就不配读书吗?

格格不入的他

6月25日的晚上,北京西单图书大厦里灯火通明人来人往。

知名作家陈行甲正在举办着新书发布会,在现场的人群中,有着这么一位格格不入的大叔。

因为他和周围人相比有些太“沧桑”了,穿着发旧的衣服,脸上满是风吹日晒的痕迹。

并且手中还提着几个旧袋子,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局外人。

人群中的他看起来有些紧张,不敢随意走动,眼神中充满对书籍的渴望,但也有着一丝局促。

很快就有一位记者注意到了这位淳朴的大叔,对其进行了采访。

经过记者的了解,原来这位大叔名叫刘诗利,老家是在河南的一个小县城。

马上六十岁的他平常就在北京打打零工,做点下力气的工作。

每天天不亮就要去上工,干的最多的就是打混凝土、扎钢筋的工作,一天可以挣个两三百的辛苦钱。

谈到这里,刘诗利的脸上也充满了不好意思,他肯定也没想到会有记者来采访自己。

与此同时,远处的陈行甲也注意到了记者这边的情况。

在记者的帮助下,陈行甲了解到了这位农民工大叔的故事。

原来由于手头紧,刘大叔每天都要骑两个小时的自行车来这里看书,常常是只看不买。

了解到情况之后,陈行甲被刘大叔对读书的热爱深深打动,当即就拿出一本书送给了他。

而且陈行甲在递书的时候还特意双手拿书,弯下腰递给的他,这一幕也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陈行甲还在书的空白页写下了:“谢谢大哥,我们一起度过热爱的一生”。

并且还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反复和大叔强调:“记得要联系我啊,大哥”。

谁也没想到,这充满人情味的一幕竟然在短短的24小时就引爆了全网络。

不出意外,这条视频的爆火也传回了刘诗利的老家。

他的妻子一个一个的接着乡亲们的电话:“看了吗,你家老刘上电视了”。

然而在得知了自己成名之后,刘诗利心里并没有多么的开心,反而充满了深深的不安。

他说到:“我的形象不好,怕家里人看到了觉得我在外边丢人了”。

在视频仅仅爆火了四天之后,这位爱读书的大叔就被另一种风评给淹没了......

恶意揣测

世界上总有一些人见不得别人的好,就在这位大叔走红的4天后,令人作呕的一幕上演了。

网络上突然就出现了各种揣测和谩骂声。

“哪有农民工喜欢看书的,他能看懂哪个作家的书”“做苦力的看陈行甲?明显就是摆拍吧”。

这样的质疑声铺天盖地的袭来,瞬间就淹没了之前的欣赏和赞叹。

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

在这些人眼中,似乎只有戴着眼镜,穿着文艺的人才配叫做“读书人”。

而这位穿着朴素的大叔和他们眼中的“读书人”形象大相径庭,纷纷怀疑这是营运手段。

他们怀疑“农民工读书”“陈行甲留电话”这些环节有些太过戏剧化,就像网红团队刻意策划的剧本。

目的就是为了用这种底层人民的励志故事来博取观众们的流量。

更是把矛头指向了陈行甲,认为他就是一个热衷炒作靠着制造噱头赚流量的商人。

虽然刘大叔面对镜头也解释过自己只读书不买书的原因:

因为自己手头实在不宽裕,并且在工地上做工容易把书弄脏弄坏,所以每次都是骑两个小时自行车来书店读书。

但还是有人无法相信:在工地做苦力的工人,哪里有时间精力去读书,认为肯定有“猫腻”。

终于,在网络上的各种声音达到高潮的时候,国家媒体站出来为刘大叔发声了。

权威媒体发声

央广网直接发布了题为《热爱读书的工地大哥,为何能感动全网?》的文章。

在文章中明确的指出了刘大叔的坚持让平凡的生活有了不一样的时光。

并且央视新闻也站出来发声,明确的表示了这件事不存在什么炒作的行为。

还强调了公民共读书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更不应该成为被揣测的对象。

不仅如此,还有媒体专门赶到刘大叔的河南老家对他的背景进行了实地调查。

随着记者的采访,刘大叔的更多人生经历也浮出了水面。

原来在老家的时候,刘大叔曾做过多年的民办教师。

小学一到五年级的数学、语文课程他都教过。

只不过后来在生活重担的压迫下,才被迫放下课本成为了一名建筑工人。

这下,官方媒体的发声和摆在眼前的事实总算堵上了这些人的嘴。

况且以貌取人这种事本来就是不对的,毕竟每个人上学的时候班都有喜欢读书成绩不好的人。

这次的舆论风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些人的认知太刻板,他们认为劳动者就不应该读书。

可是生活并不是定式,刘大叔也用行动给我们证明了:任何人都有喜欢读书的权利。

如今风波也逐渐的平息,刘大叔还是那个爱读书的刘大叔。

每天清晨五点,他依旧会准时到马驹桥的劳务市场等活儿。

但是现在他的背包里除了换洗的衣服,还多了那本陈行甲送的书。

希望在未来社会能多一些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少一些无端的揣测。

参考资料:央广网——从乡村教师到工地读者:刘诗利的讲台生涯与一生书缘

央广网——从找零工到“找自己”:刘诗利在工地与书页间穿行

光明网——感动全网!59岁工地大叔拎大包小包参加读书会,被赞“脚踩泥泞依然仰望星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5

标签:娱乐   大叔   工地   央视   刘诗利   记者   农民工   老家   媒体   零工   大哥   苦力   河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