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赚1651亿碾压农夫山泉,伪装成国货的日本饮料,凭啥拿捏国人?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要说咱们中国人最熟悉的瓶装水品牌,十个人里有九个得提“农夫山泉”,那句“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的广告词,简直是刻进了中国人的DNA里。

也正是靠着这份国民级的信赖,农夫山泉的老板钟睒睒,硬是靠着卖水卖成了亚洲首富,这足以证明,农夫山泉在国内的饮料市场有多么成功。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农夫山泉稳坐钓鱼台的时候,有网友发现农夫山泉那几百亿的年营收,在一个品牌面前居然显得有些“不够看”,农夫山泉在2024年全年收入不足429亿,但根据三得利集团的官方财报,其2024年合并收入达到了惊人的1651.8亿元!

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个被很多人误认为是国货的三得利,确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日本品牌,三得利究竟是怎么一步步打入中国的水市场呢?它又为何能碾压农夫山泉?

三得利的生意经

提起三得利,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是它家的乌龙茶,味道清淡,不甜不腻,瓶身设计也挺有东方韵味。

在前些年,大家普遍追求“多糖多快乐”的时候,三得利这种“寡淡”的饮料并不算主流,但风水轮流转,随着健康意识的觉醒,无糖、低糖茶饮异军突起,三得利和东方树叶这些品牌,一下子成了追求健康生活的年轻人的新宠。

这股风潮,也让三得利的业绩一路狂飙,根据三得利集团2024年的官方财报,其全年合并收入达到了惊人的1651.8亿元!这么一对比,农夫山泉的营收连三得利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这个数字让人大跌眼镜,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个在我们生活中如此常见,甚至被很多人误以为是国货的品牌,实际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日本企业。

三得利作为一家拥有超过125年历史的公司,由鸟井信治郎于1899年在日本创立,最初是从生产葡萄酒起家,后来才慢慢扩展到威士忌、啤酒和我们今天熟悉的无糖茶饮等领域。

一个日本品牌,是怎样在中国市场做到了如此“润物细无声”,甚至让无数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把它当成“自己人”的呢?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巧合,而是一场长达数十年、精心策划的“本土化”营销大戏。

三得利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从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天起,就在刻意模糊自己的“国籍”。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当大部分中国企业对品牌营销还懵懵懂懂时,三得利就已经带着它的乌龙茶,开始在中国拍摄极具中国风情的广告片了。

他们深入中国的大街小巷,镜头对准的是咱们最熟悉的茶馆、庭院和日常生活场景,广告里出现的也全都是中国面孔,这种做法,从根上就给消费者植入了一个印象:

这,就是我们中国的茶文化,这,就是我们中国的饮料。

更绝的是,三得利在产品包装上,也在不断地“去日本化”。

你仔细看看三得利乌龙茶的瓶子,上面几乎找不到任何显眼的日文标识,反而是大大的中文“乌龙茶”三个字,这种设计,极大地降低了消费者的识别门槛,也成功地误导了大众的判断。

毕竟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写着中文大字的,不就是国货吗?这种巧妙的伪装,让三得利在中国市场的扩张之路异常顺畅,甚至在1999年就已经占据了上海市场的最大份额。

可以说,三得利是把中国消费者的心理拿捏得死死的,它用咱们自己的文化,来包装它的产品,再反过来卖给我们,这招实在是高,这种策略让它在享受中国市场巨大红利的同时,又避免了可能因国籍问题带来的潜在风险和抵触情绪。

其实,像三得利这样“伪装”成国货的外国品牌,并不在少数。

比如很多人从小用到大的“中华”牙膏,名字里带着“中华”二字,听起来再“根正苗红”不过了,但它实际上早被荷兰的联合利华收购。

还有咱们吃牛排、做沙拉时常用的“味好美”酱料,听着像个地道的中国牌子,其实是百分百的美国货。

更别提过年过节家家户户糖果盘里必备的“徐福记”,这个听起来充满乡土气息的品牌,也早早地被瑞士的雀巢公司收入囊中。

这些品牌的操作手法,和三得利大同小异,都是通过取一个中国化的名字、采用符合中国审美的包装,来弱化自己的“外国血统”,从而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

稀里糊涂之间,我们可能抱着支持国货的心态,结果却为外国品牌的营收贡献了一份力,心里确实有点憋屈。

然而时代在变,消费者的心态也在变,过去咱们或许觉得“洋货”就是品质的保证,一些国产品牌甚至要想方设法把自己包装成“洋货”才好卖。

比如曾经的元气森林,就用日文的“気”字代替中文的“气”,包装上也印着“日本国株式会社监修”的字样,试图营造一种日系高端感,还有像“慕思”寝具、“美特斯邦威”服装,都通过起一个洋气的名字,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

但这一套在今天,越来越行不通了。

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和国家实力的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空前高涨,国人不再盲目迷信“洋品牌”,反而对优秀的国货抱有极大的热情和支持,大家发现,咱们自己生产的东西,质量越来越好,设计也越来越潮,完全没必要花更多的钱去追捧那些所谓的“洋货”。

在这股“国潮”风浪之下,那些曾经拼命“装洋”的品牌开始坐不住了,纷纷掉头,急着证明自己的“中国心”。

元气森林悄悄地把日文“気”改回了中文“气”,曾经叫“奈雪の茶”的奶茶店,也把那个日文“の”字去掉,改成了更本土化的“奈雪的茶”,这种“改头换面”虽然看起来有些滑稽,但也真实地反映了市场的风向变了。

回过头来看三得利的成功,我们不得不承认它的高明,但同时,这也给我们所有的中国品牌上了一堂深刻的课。

市场的竞争,终究要回到产品本身,三得利能在中国长盛不衰,除了精明的营销,更离不开它对产品品质的把控和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敏锐洞察,当大家开始关注健康,它就立刻推出了符合需求的无糖茶饮。

所以我们不必过于纠结于“被骗了”,更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我们的本土品牌没能占据这个先机?

与其抱怨对手的精明,不如潜心打磨自己的产品,建设自己的品牌,真正的强大,不是靠包装和口号,而是源于扎扎实实的技术、无可挑剔的质量和深植于本土的文化自信。

当我们的国货足够强大,强大到让消费者发自内心地认可和喜爱时,任何“伪装”都将无所遁形。我们期待那一天,货架上最耀眼的,永远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品牌。

信息来源:

ZAKER2025.08.31《“伪装”国货40年,一年捞金1651亿,三得利终于露出真面目》

央广网2025.03.26《农夫山泉2024年收入428.96亿元,即饮茶类产品收入首次超过水类产品》

东方财富网2025.02.24《三得利2024全年收入达1651.8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美食   山泉   国货   日本   农夫   国人   饮料   中国   品牌   中国市场   日文   乌龙茶   消费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