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连续三天的急跌后,周五的暴力反攻总算让不少投资者松了口气。但即便短期迎来这样的强势反弹,从多个角度来看,下周乃至未来一段时间里,A 股仍存在出现巨震的可能。
1、九月历史上,全球市场表现较弱。
九月刚开局,全球市场整体表现就不尽如人意,A 股自然也难以独善其身。虽然周五出现了暴力反攻,但这种急跌后的强势反弹,不能简单等同于调整已经结束。
从历史数据来看,九月历来是全球市场表现相对疲软的时段。美国银行分析师Paul Ciana就援引可追溯至1927年的数据指出,标普500指数在9月下跌概率高达56%,平均跌幅为1.17%。而在过去十年里(2015年-2024年),标普500指数有六次在9月出现下跌,平均跌幅为1.93%,为历月最糟,其中更是存在如2022年9月单月暴跌9.34%的“凄惨”案例;
A 股也带有类似的季节性特征,过去十年间,上证指数在9月有6次出现下跌。仅从历史规律看,市场在 9 月想要迎来持续上行的概率本就不高,投资者对短期反弹还是要保持理性看待。
2、以史为鉴,牛市中的调整还在途中,整体结束或仍需反复
从A股自身的运行规律来看,当前市场正处于牛市途中的调整阶段。多家中信期货研究所整理历史牛市调整规律后发现,A股牛市里的典型调整,平均会持续20日,回调幅度大约在10%左右。对照当前的调整节奏,无论从时间跨度还是回调空间来看,都似乎还未到位。比如2007年牛市中的某次调整,持续时间为27日,2015年牛市中的某次调整也有9个交易日,而本次调整从启动至今,时间上明显偏短;空间上,主要指数的回调幅度也没达到历史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市场或许还需要更长时间、更充分的震荡,来消化前期积累的涨幅,同时为新的上涨动能蓄力。
3、对当前投资者而言,最关心的莫过于如何判断短期走势、做出适配的投资决策。技术面可以重点关注20日均线与60分钟55均线这两个关键参考位:如果指数能放量突破并站稳这两个位置,或许说明调整有结束的迹象;反之,要是反弹力度不足,又再次跌破这些支撑位,就意味着调整可能还会延续。成交量的变化也很关键,真正有效的反弹需要成交量来确认,要是反弹过程中成交量没能有效放大,很可能只是 “假突破”。另外,市场热点的持续性也得重点留意 —— 如果市场始终没有明确的主线热点,或者热点轮动太快,都说明市场信心还没完全恢复,调整大概率尚未结束。
4、结合历史规律与当前市场现状,投资者不妨提前做好市场可能持续震荡的心理准备。其实牛市中的调整并不可怕,甚至算得上是健康的正常现象,关键是要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当前环境下,保持仓位的灵活性格外重要:既不必因过度悲观而全面清仓,也不该因盲目乐观而满仓入场。建议把仓位控制在5-7成左右,留足现金储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进一步调整;同时也可以关注市场回调中浮现的低吸机会,为下一阶段的上涨提前布局 —— 毕竟历史经验早就证明,牛市里的调整,往往是布局优质股票的好时机。
板块选择上,建议采用均衡配置的思路。一方面可以关注低估值蓝筹股的防御价值,像银行、保险等金融板块,以及消费、医药这类增长相对稳定的行业,这类板块在市场震荡阶段往往能展现出更强的抗跌属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逐步布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具备长期成长空间的科技与创新板块,比如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 —— 这些板块虽然短期波动可能较大,但长期来看增长潜力值得期待。需要注意的是,尽量避免过度追逐前期涨幅过高、估值偏离合理区间的热门题材股,这类股票在市场调整时,通常回调幅度也会更大。
最后,对投资者而言,最终还是要保持长期视角,不被短期市场波动打乱节奏。A 股市场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释放的红利也仍在持续。眼下的市场调整,不过是长期牛市进程中的一段小插曲,反而给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布局机会。保持耐心与信心,坚持价值投资理念,聚焦优质企业的长期成长,才能在市场波动中真正把握住有价值的投资机会。要知道,投资本就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短期波动不该影响长期战略的坚守与执行。
更新时间:2025-09-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