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生存时刻都依赖着水资源。
日常生活中,总是会听到一些多喝水的忠告,毕竟水对维持身体正常运转至关重要。但喝水这件事并非多多益善,一旦喝错,极大可能物极必反;不恰当的喝水方式,看起来很寻常,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对肾脏造成伤害,如同给其施加无形的“刑罚”。那么,究竟是哪3种喝法会堪称给肾脏“上刑 ”呢?
目前,全球约有十分之一的人群正受到各种肾脏疾病(CKD)的困扰,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传统常见慢性病的患病率。但由于大家对于此类疾病的认知度普遍都不是很高,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基本就已经进入到了中晚期,不仅错过了最佳干预的时机,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也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死亡风险。
实际上,由此类疾病引发的死亡率正逐年稳步攀升。据预测可能再过15年,它将该疾病将跻身全球导致死亡的五大原因之列。此类疾病多数情况下并不适孤立存在的,就比如与肾功能正常的人群相比,慢性肾脏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了3至5倍,同时发生急性肾损伤及进展至终末期肾病(即尿毒症)的风险也会急速增高。
在慢性肾脏病的可干预风险因素中,长期或习惯性的低水摄入被证实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存在密切关联。水作为生命之源,在人体新陈代谢废物的清除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尤其是对肾脏而言,充足的水分摄入是保障其正常运作的基础。通过充足饮水,可以有效维持肾脏充足的血流灌注,确保肾小球保持稳定而高效的滤过率,可以将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尿素、肌酐、尿酸等“废物”充分溶解并带走,通过尿液顺利排出体外。
作为人体调节水平衡的核心器官,肾脏的功能高度依赖于充足的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压。当饮水量不足时,人体会激活精氨酸加压素系统,通过促进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减少水分的流失,这本是人体在缺水状态下的正常代偿反应。但是如果长时间的处于精氨酸加压素高水平状态,则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
就比如肾脏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负荷加重,同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也可能被激活,这些变化共同加速了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推动慢性肾脏病的发生与发展。
肾脏血流量代偿性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也随之降低,这不仅影响了代谢废物的有效清除,还可能导致这些废物在血液中蓄积,血液中尿素氮、肌酐等含氮代谢产物的浓度升高,会对身体的多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它们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患者出现乏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还可能会影响消化系统,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表现。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及时纠正,肾脏将持续受到损害,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结构和功能将进一步受损,最终可能导致肾脏功能衰竭。
同时,浓缩的尿液还会使尿液中钙、草酸、尿酸等溶质处于过饱和状态,极大地增加了晶体沉积和肾结石形成的风险;而肾结石的反复形成与排出过程,还会对敏感的肾小管细胞产生渗透应激,直接损伤细胞功能,并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和梗阻,进一步损害肾功能,形成恶性循环。
随着功能的恶化,身体对于水分的调动能力也会大不如前,尿液没有办法有效地浓缩和稀释,患者就可能出现多尿或少尿等异常情况。多尿会使身体进一步失水,加重水摄入不足的状况;而少尿则会使代谢废物在体内更加难以排出,进一步加重氮质血症。同时,肾脏功能的恶化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如高血压、贫血、电解质紊乱等,这些并发症又会反过来加重肾脏的负担。
长期以往,这种反复的、低度的损伤与修复循环,会逐渐使健康的肾单位减少,而代偿性肥大的肾单位则因负荷过重而加速衰竭,最终使肾脏功能步入不可逆的恶性循环。
所以,保持每天充足且规律的水分摄入,被视为维护肾脏健康最简单、最经济且有效的习惯。它不仅有助于稀释尿液,降低尿液中溶质的过饱和状态,有效预防结石形成;还能维持稳定的肾脏血流,减缓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异常激活,从多环节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更重要的是,充足饮水促进了代谢废物的及时排泄,降低了毒素在体内的蓄积风险,这不仅对健康人群具有重要的预防意义,对已有肾病患者而言,也能有效延缓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不过,在日常中,很多人深知喝水很重要,但却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甚至因采用了不科学的饮水方式而无意中加重了肾脏的负担。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液体摄入都等同于有效的补水,也并不是简单的完成每天饮水量指标就能高枕无忧。如果饮水不当,就如同方向错误的努力,不仅事倍功半,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将本应保护肾脏的行为转变为伤害它的利器。
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体中,其本身的水分调节能力已经因水通道蛋白功能的自然衰退而有所削弱,这些不恰当的饮水习惯无疑会雪上加霜,使得肾脏在应对代谢压力时更加力不从心。所以,在倡导“多喝水”这一普遍性原则的同时,我们更需要一双能够辨别真伪的火眼金睛,清晰的识别出那些看似补水、实际上很伤肾的饮用方式。
第一种、饮料当水喝
当下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并不爱喝水,口渴了就会拿各种含糖饮品(如奶茶、碳酸饮料等)作为替代品。大家可能会觉得,它们都是一样的,都是水,都能解渴,但其实它们大不一样。
当高浓度的糖分(如果葡糖浆、蔗糖等)进入到人体后,会造成明显的渗透压失衡。为了将这些多余的糖分排出体外,肾脏不得不强行带走体内本应被重吸收的宝贵水分,使尿量异常增多。表面上来看,似乎是尿很多,水也喝的很足。但其实是强迫肾脏加班工作,长期如此只会加速其滤过功能的劳损和老化。
同时,许多饮料中的果糖成分,在肝脏代谢时会直接导致体内尿酸生成增加,高尿酸血症不仅会引发痛风,其形成的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脏,更是直接损伤肾小管、诱发肾结石的元凶。
还有一些会含有大量的磷酸,如果长时间大量的摄入,就会破坏人体内的钙质与磷元素的平衡。这不单单会加速骨骼中钙质流失,也同样会增加磷酸钙类肾结石形成的风险。
此外,如果仔细看配料表不难发现,这些饮品中大多都会包含各式各样的人工色素、防腐剂、香精等化学添加剂,如果把此类饮品当作日常白水的替代品,长期大量饮用,这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都需要经过肾脏过滤并排出。这对肾脏而言,意味着日积月累的额外解毒压力和潜在的毒性负担,同样也是一种无形的消耗。
所以,我们更应该清楚的意识到,任何含糖或含添加剂的饮料,都不能替代纯净的白开水,还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如果觉得饮用白水过于乏味,可以选择往水中适当加一些柠檬片之类的天然替代方案。
第二种、晨起一杯淡盐水来养生
在不少人的养生观念里,早晨起来喝上一杯淡盐水能排毒、清肠。
但其实人体经过一晚上的代谢,血液本就处于一种轻度浓缩的状态,此时最需要的是补充纯水来稀释血液、降低渗透压,而不是摄入盐水。如果在这时选择喝淡盐水,就意味着肾脏必须额外动用能量和水分,先将体内多余的钠离子排出去,才能完成血液的净化过程。
尤其是是老年人,很多人的血压本来就都不在正常范围内,多数都是偏高,甚至很多本身就是高血压患者。而钠离子是维持血压的关键因素,对血压正常人群来说,长期额外摄入钠会增加未来患高血压的风险;而对已有高血压或有家族病史的人,这种错误的养生习惯,只会让原有的病情变得更加不好控制。
要知道,这是损害肾脏的首要祸首之一,它会不断冲击肾脏的滤过单位,加快其硬化步伐,甚至促使肾脏走向衰竭,严重威胁肾脏健康。
而且,在身体并没有大量流失钠盐的情况下,饮用淡盐水由于其渗透压高于血液,身体反而需要先调动自身水分去稀释它,导致其在短时间内并不能高效补充细胞真正需要的水分,甚至可能引发轻微的口渴,成为一种事倍功半的补水方式。
所以,养生也要尊重科学。淡盐水其实更适用于在高温、高强度体力劳动或大量出汗后的电解质补充场景,绝不适用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更不适合作为早晨起来的第一杯水。对大多数人而言,温白开水才是唤醒身体、稀释血液、减轻肾脏负担的最佳选择,它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无需肾脏进行任何额外处理。
第三种、长期依赖咖啡提神
在疲惫的时候,许多人会本能的求助于咖啡,把它们当作快速唤醒身心的开关。但这种习惯一旦变成长期依赖,就可能对肾脏造成伤害。
作为一种天然利尿剂,长期大量饮用,极有可能抑制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功能,促使机体加快通过尿液排出水分。这种强制性的利尿,容易使身体进入到一种轻度但持续的脱水状态,水分流失的速度会远远的大于补充速度,血液也会因此而变的相对浓缩。当浓缩后的血液流经肾脏,代谢负担就会明显的上升。长期如此,自然就会加速肾单位的功能损耗。
同时,在脱水的情况下,尿液被高度浓缩,其中的矿物质如钙、草酸等浓度也随之升高。
而且,它的代谢依赖肝脏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尤其是CYP1A2,而许多常用药物也通过同一途径代谢。如果其与某些抗生素或心血管药物等同服,就可能发生代谢竞争,抑制药物正常分解,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药效改变,间接的增加肾脏处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负担与风险。
所以,咖啡虽好,但同样不可以代替水。如果感觉疲惫,那不妨小睡一下,这可能本身就是身体发出的休息信号。如果坚持想要用咖啡来提神,那就建议每天总量不要超过300ml,且尽量在上午十点之前喝,以免干扰晚上的睡眠质量。而且不要连着喝咖啡,中间最好补充些白开水,来抵消其利尿效果,降低其对于肾脏的影响。
总而言之,喝水看似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喝对的人却在少数。
而肾脏又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它在受损的早期往往不会发出明显的疼痛信号,一旦出现水肿、乏力、恶心等症状时,肾功能可能已经损失了一半以上。所以,想要肾好,就从放下手里的饮料、淡盐水和咖啡开始吧。
[1]唐墨莲,徐仁应指导.含糖饮料当水喝,无意中吃了十几块糖[J].康复, 2023(6):32-33.
[2]思雨.早晨该喝什么水 淡盐水并不是最佳选择[J].中国食品, 2017(4):2.
[3]玄云.咖啡是咖啡,水是水,别拿咖啡当水喝[J].东方养生, 2021(8).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