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睡总是凌晨3、4点就醒来?医生:5个不良习惯让你“越睡越累”

“王阿姨,你睡得怎么样?”体检中心的候诊区里,65岁的王阿姨苦笑着对医生说:“哎呀,我现在不到10点就困得不行,头一沾枕头就着,可偏偏总在凌晨三四点钟莫名其妙地醒来,然后就再也睡不着了。早上一照镜子,眼圈发黑,还头昏脑涨,比年轻时通宵加班还难受……”

你有过同样的体验吗?是不是也抱怨——“睡得挺早,可白天还是没精神,下午昏昏欲睡”?更可气的是,亲友还总安慰你“睡得早身体才好”,却不知道你早早入睡反而越来越困、白天越来越没劲!很多中老年人甚至因此担心:这是不是衰老的信号,还是身体出了其他毛病?

一项由北京协和医院睡眠障碍中心牵头的大型调查显示,我国超过38%的40岁以上居民有不同程度的“早醒困扰”,其中“不到10点困,凌晨3、4点醒”的现象在女性、压力较大和慢病人群中尤为常见。到底这是正常现象,还是健康拉响了警报?哪些因素在悄悄困扰你的睡眠?又该如何科学应对,让“夜醒”不再成为你的睡眠噩梦?别急,尤其第3点,90%的人都忽略了!

不少人以为,早睡早起是健康的表现,可现代医学却告诉我们,如果晚间过早犯困、凌晨三四点固定时间段醒来且难以再次入睡,这其实是一种“早醒型失眠”,绝不是你想象中的“作息好”那么简单。

医学定义中,失眠包括:入睡困难、夜间易醒、早醒和睡眠质量下降。王阿姨遇到的就是“早醒”型困扰。研究发现,40岁以上居民“早醒”发生率可高达28.7%,而50岁后,这一数字进一步升至36.4%。你并不孤单。

为何会这样? 生物钟紊乱:人体的“生物钟”——即昼夜节律功能,调节激素分泌和神经活动。健康人晚上10点至凌晨6点为最佳睡眠时段。但长期劳累、压力、作息混乱,会让大脑常年处于高度紧张的“警报”模式,导致熟睡期缩短、清晨觉醒信号提前。 慢性疾病影响: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会影响神经内分泌平衡,使人更易早醒。 心理因素:焦虑、抑郁和更年期常见的激素波动,都是导致清晨早醒的高危因素。年龄相关变化:自然衰老过程中,脑内褪黑素分泌减少,导致入睡和维持睡眠能力下降。

很多人以为自己“睡够了8小时”,其实真正有效高质量的“深睡期”(修复期)不到4小时,难怪第二天会越睡越困、精力不济。

坚持这些不良习惯,短期内你可能会出现这5大异常

为啥本来是“睡觉大户”,现在反倒成了“失眠俱乐部”骨干?多项临床数据表明:5类生活习惯是“早醒型失眠”高发的“元凶”,而你或许都感同身受!

压力大、情绪紧张 - 2023年《中华医学杂志》数据显示,76%的早醒患者有长期心理压力史。压力激素(皮质醇)分泌过多,会损害大脑的睡眠调控系统,让人很难沉下心来安稳入睡。

晚餐过饱或餐后立即休息 吃太饱或者饭后“葛优瘫”直接睡觉,消化系统被迫夜间高强度运作,睡眠系统和消化系统“打架”,导致睡得浅、容易早醒。

频繁玩手机、刷屏到睡前 - 电子屏幕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延迟入睡并使清晨觉醒提前。相关实验发现,入睡前30分钟刷抖音、看电视的人早醒率比不碰电子产品的高2倍以上

运动安排不合理 晚间剧烈运动会让人体肾上腺素激增,虽感到疲乏却大脑兴奋,反而易导致夜间浅眠和早醒

随意服用安眠药或错误保健品 部分人常年用安眠药控制睡眠,但药物依赖后反而撕裂正常睡眠节律,导致清晨“被闹钟般”准时提前醒来

如果你已经持续一周以上出现晚上提前犯困、凌晨固定时段醒来,并且还有白天易疲劳、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一定要高度警惕,及时关注自己的健康变化!

睡得早却睡不好,怎么办?医生建议这样做,5招助你改善

失眠并不是年龄的必然产物,关键还在于调整生活习惯、寻求科学干预。切记,别一味“忍忍就过去”,否则拖成慢性病,身体和情绪都会大受其害。

学会科学减压,情绪管理很重要 - 建议“睡前1小时关闭手机、电视”,选择柔和音乐、冥想或泡脚,帮助身体逐步进入“睡眠倒计时”。 可以试试日记记录情绪、跟亲友适当倾诉,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数据显示,“写睡前情绪日记”有助于降低早醒风险12.6%

调整饮食,晚餐宜清淡、不过饱 - 避免高脂肪、高蛋白、辛辣刺激性食物。晚餐后间隔2-3小时睡觉,利于消化和睡眠。

合理安排锻炼时间 - 日间适量运动有益睡眠,但应在睡前2小时内停止剧烈运动。漫步、瑜伽、八段锦、太极都是不错的选择。

构建有规律的作息表 - 保持每天同一时间上床、起床;即便周末也要避免暴睡。长期规律的作息有助于大脑“重新设定”健康生物钟

必要时借助专业辅助,但一定要遵医嘱 - 如果早醒持续、影响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辅助(如盐酸罗通定片等,副作用较安定类药物更小,更适合伴随慢性病的中老年人)。 注意:孕妇、哺乳期女性、帕金森患者等特殊人群不宜自行用药。

很多人不知道,良好的睡前习惯+心理疏导,改善效果比单纯吃安眠药来得真实且持久。王阿姨也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调整习惯,和家人散步、做拉伸、听舒缓音乐,一段时间后“夜醒”问题显著减少,心情和体力也变得好多了。

不是所有的“提前犯困+夜间早醒”都是衰老,但它确实提醒我们:现代人面对压力时,健康的睡眠管理远比我们以为的更重要。只要科学调整习惯,合理减压、改善作息,许多“越睡越累”的问题是可以逆转的。如果尝试多种方法后仍无明显好转,一定要尽早前往正规医院进行专业评估,查明睡眠障碍真正根源。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晚上不到10点就困了,总是凌晨3、4点就醒来,是衰老的征兆吗?》 3.《不到10点就困了,凌晨3、4点就醒来是衰老信号?医生:小心失眠》 4.《晚上10点前就困了,凌晨3、4点就醒了,这些是衰老征兆吗?》 5.《不到10点就困了,凌晨3、4点就醒来,是衰老了?提醒:小心失眠》 6.《晚上不到10点就困了,凌晨3、4点就醒来,是衰老的征兆吗?》 7.《早晨、上午、下午、傍晚、晚上、深夜、凌晨是怎么区分的》 8.《晚上不到10点就困了,总是凌晨3、4点就醒来,是衰老的征兆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4

标签:养生   不良   习惯   医生   凌晨   睡眠   衰老   晚上   情绪   征兆   健康   小时   夜间   生物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