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为了从美国手中换回一个人,中国释放了十几名技术高超的美军飞行员,这是发生在真实历史中的国家级“谈判艺术”。
被换回的人名为钱学森,是一名被美国视为“一个人抵得上五个师”的男人。
70年前的今天,钱学森回到了祖国,他带着满腔热血,点燃了新中国科技的星火,为“两弹一星”奠定了根基,也让世界对这个东方大国刮目相看。
“在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种苹果树是我报效祖国唯一的方法的话,我可以去种苹果树。”这句掷地有声的誓言,早是一位科学家心中最本真的信仰,是一个时代的回响。
据央视国家记忆记载,1950年,钱学森办好了回国手续,却不曾想,美国移民局人员突然出现,像早已排练好的剧本一样,将他拦下。
他的行李被搜查,理由是“藏有机密文件”,尽管最终没有任何确凿证据,但他被带走了。
从那一刻起,钱学森的人身自由被剥夺,行动范围被严格限制,连一封普通的家书都必须经由联邦探员审查才能寄出。
那段日子里,被关押的他受尽非人折磨,失声、暴瘦,即便如此,他心中依旧心系祖国,想凭自己的本事报效祖国。
电影片段
如此荒诞的场景背后,是美国对新中国的深深忌惮,一个钱学森,竟让五角大楼如临大敌,他们知道,放走他,就等于放走了中国的未来。
可他们又怎会知道,即便是在千里之外,钱学森依旧用一种近乎“谍战片”的方式,向祖国发出了求救信号。
有天,钱学森和夫人蒋英发现一张报纸上面刊登了陈叔通的照片,此人是钱学森父亲的好友,两人立即意识到这是个机会,于是写下信件,想办法国内。
那是一张小小的香烟纸,上面写着“求救信”,他们将其藏进蒋英写给妹妹的信中,那封信穿越了海洋,绕过了密不透风的审查,最终送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案头。
命运,就是在这无声的字里行间悄然转动。
1955年,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展开,表面上这是关于战俘交换的谈判,实则暗流涌动。
中方代表王炳南不疾不徐,从包中拿出那封由钱学森亲笔写下的求救信,当众朗读,那一刻,美国代表团如遭雷击,现场陷入短暂的沉寂,这封信,就像当头棒喝,打碎了美国“自由选择”的虚伪说辞。
美国想继续装聋作哑,可国际舆论的压力已无法回避,为了保全形象,也为了换回飞行员,他们咽下了这口苦水,提出一个近乎无理的条件:必须一次性释放11名美军飞行员,才能归还钱学森。
在当时,一个飞行员的培养成本高得惊人,被俘意味着巨大的军事损失,美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却又不敢明说目的。
为了表示中国有诚意,周总理安排释放了11名被关押的美军飞行员,恐怕有些人难以理解,为何中国会毫不犹豫地答应这个苛刻要求?
因为他们知道,钱学森的价值,远远不止一个人,他是中国通往科技强国的钥匙,是点燃民族自信的火种,用11名美军换他一个,这不是交易,这是战略。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四口终于启程,从洛杉矶出发,经日本大阪、香港,辗转抵达祖国怀抱,那一刻的激动与释然,不止属于他一个人,更属于整个中华民族。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远在美国的钱学森也在加州的家中听到了广播,那晚,他激动地对妻子蒋英说:我终于可以回家了。
彼时的钱学森是冯·卡门的关门弟子、加州理工航空系教授,更是参与过美军多个绝密计划的核心科学家,在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工程控制论等领域,早已是美国最顶尖的专家之一。
可新中国的呼唤,是他心中最深的归属,他想回国,哪怕放弃一切荣誉和优渥的生活。
正是这个念头,让他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系统的“高危人物”,他们不敢放他走,怕他带走技术、带走情报,更怕他帮助中国完成军事技术的突破。
一个科学家,成了“阶下囚”,五年,1800多个日日夜夜,钱学森在“自由的国度”里,失去了自由。
美国,又何尝不是在用一种最荒谬的方式,自证了它口中“自由”的虚伪?历史就是这样讽刺。
钱学森回到祖国后,带着满腔的愤懑与信念,投入到祖国的国防科技建设中,他召集了一批批有志科学家,默默无闻、埋头苦干,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推动“两弹一星”的落地。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震惊世界。
1967年,氢弹试验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升空。
这一切,离不开钱学森。
钱学森给中国带来的,不只是技术,更是一种信心,他让中国人第一次意识到,我们也能造原子弹,也能上天,也能成为世界强国。
没有他,中国的科技发展将至少落后十年。
很多人说,钱学森是“战略科学家”,是“民族脊梁”,这些词语都对,但远远不够,在我看来,他更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的大门。
当年,为了换回他,中国释放了11名美军飞行员,这是筹码,也是信仰的证明,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只为把最重要的人带回家。
今天,当我们站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提到中国科技的崛起,“两弹一星”的辉煌总是被反复提及,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一切的起点,是一位科学家写在香烟纸上的几行小字,是一次用11名战俘换一个人的惊天之举。
历史不是偶然,它是亿万选择的汇聚,钱学森回来了,中国才有了底气说“不”,他回来了,才有了后来那个自信昂扬的中国。
当你仰望星空,看到中国卫星划过苍穹时,请记得,那不是普通的光,那是一个人,用一生点燃的火。
钱老,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遭美方拘禁后失声暴瘦,70年前的今天钱学森回国.人民日报2025-10-08 08:05北京
钱学森被美拘禁15天瘦30斤.新浪财经2025-10-08 08:56北京
更新时间:2025-10-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