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一年少卖了70亿!
2025财年,耐克大中华区收入65.86亿美元,同比暴跌13%。
这个数字不仅创下近年新低,更是耐克在全球范围下滑幅度最大的市场。一言以蔽之:中国市场,变天了。
“国际大牌”的神话,在中国年轻人心里破灭了。
哪怕你曾在我们心中“封神”,哪怕你有乔丹、有科比、有闪耀的 swoosh,那也顶不住现实的冷水一盆又一盆地泼下来。
泼到心凉,泼到信仰坍塌。
耐克给出的解释是流量疲软、促销环境恶化。是吗?
未必。
我认为——这不是突发事件,而是水滴石穿的必然崩塌。
耐克在中国少赚70亿人民币,而国产运动品牌呢?
安踏突破千亿营收;特步专业运动收入大涨57.2%;361度增速领跑同行;新面孔On昂跑、HOKA,抢占跑圈天花板;2024厦门、上海、广州等6场大型马拉松,“破3”跑者中,57.3%穿的是国产鞋;十四场金标级赛事,耐克只赞助1场,而特步独揽6场。
可以说,每一个你看到的“增长”,背后都有一个耐克的“流失”。
难道是消费者不运动了?不掏钱了?
不是。
是他们转向了更本地、更懂他们、更值这个价的品牌而已。
现在的年轻消费者,没有那么容易被品牌忽悠了。尤其是技术门槛不高的服装鞋帽类产品,“贵”就要配得上“值”。
耐克以前能卖高价,因为独此一家、别无选择。
但现在呢?要专业跑鞋,有索康尼、特步、李宁。要潮流设计,有鸿星尔克、STORM、MAIA ACTIVE。你一个“标志”卖三位数,国产品牌科技满满卖你一半,选哪个?
更重要的,是文化共鸣不在了。
耐克仍在靠巨星代言、自上而下地投放,但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抖音上,X博主种草“体测专用鞋”时口口声声先提安踏李宁;小红书上,马拉松博主晒国产跑鞋1300公里不坏,顺带吐槽耐克300公里就开胶;大学生在学校操场晒的鞋,85%是国产LOGO。
耐克错过了“体测经济”这一波窗口,错过了“马拉松黄金期”,甚至错过了和00后打招呼的机会。那一声“我是谁?”
至今没喊出来。
以前是没人跟打这个仗。现在,是四面楚歌、八方进攻。
老实说,耐克和阿迪这几年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试图向DTC(Direct to Consumer)转变。
听起来很美:“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更贴近消费者”。
丢了什么?
丢了与几十年合作的经销商关系;丢了上万家的一线门店渠道;丢了线下试穿体验、快速库存分销的能力;最糟糕的,是丢了中国市场独有的零售节奏与价格敏感。
而耐克自研的四个App,没有一个能打得过拼多多、淘宝和抖音。
打比方,你做出了劳斯莱斯,还非要放在天猫旗舰店里按“经济型小轿车”卖,价格没优势、传播没流量、体验还参差。
消费者为什么要买账?
直播电商你三年前就在商量入驻抖音,直到去年才真正开第一场直播。这速度,不是“慢一拍”,是“慢三年”。
用吴春生的话说:耐克App的唯一亮点,是让消费者比价更方便了。
记得那双乔丹AJ吗?中国一代少年的“精神图腾”。
但乔丹退役,光环褪去,“信仰经济”走到了头。
现在,耐克还能靠什么?
靠明星?年轻人看广告更看KOC真实测评; 靠潮流款?定位不清,新品节奏慢,时髦眼球还比不上留学生圈子里的国潮 C2C;
靠科技?你研发不错,但你的同级国产品牌已经逼近——他们不是追你,而是开始超过你。
耐克这两年搞了个“Win Now”战略,说得很燃,实操下来依旧是:打折清库存;把产品线收紧,但缺爆款;起量靠低价,但主打款不舍得降价;搞户外ACG,又没能拼过始祖鸟、凯乐石;
这些招,都是应急之计。
但不是“本地性竞争”该有的姿态。
而本土品牌在干嘛?他们在中考体测、校园联赛、广场健步、马拉松终点线里,用心耕耘。
你高高在上,我入乡随俗。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第一,别迷信标签,重回用户心智
过去的“Just Do It”,成就了耐克。现在,年轻人不吃一套。他们需要的是:
能坚持日跑五公里不磨脚的鞋;比拼多多还便宜还能“上镜”的单品;让他们感到“不是我追品牌,是品牌懂我”的贴合感。
第二,加快本地产品、营销、渠道三位一体
产品上,科技普惠化,爆款创新化,不要只靠打折;营销上,别再“崇洋明星”,把注意力放在真正培养热爱运动、愿意内容分享的中国跑者KOC上;渠道上,不只更快开抖音直播、更懂算法,而要想清楚:中国消费者不是耐克的“目标人群”,而是唯一能救命的人群。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把中国市场当作全球战略核心,而不是“锻炼新CEO”的临时岗位
很多跨国巨头犯同一个错——总部拍脑袋定全球政策,中国只是执行。结果换来的是牛头不对马嘴,市场冷却,品牌滑坡。
耐克已经换帅,新CEO叫“Win Now”,我更想问一句:
Win In Where?In USA?In Vietnam?还是In China?
如果答案不是中国,那我们很难看到那个曾让无数孩子为一双鞋发光发热的耐克。
70亿的消失,并不是惩罚,而是提醒。
告诉耐克,也告诉所有还在用“国际品牌滤镜”面对中国的企业:时代变了。心若还在,得重新赢回来。
中国消费者,不再迷信logo,不再执着于“品牌权威”。
他们更愿意为自己的体验、认同、舒适、环保——和实打实的性价比买单。
走在大街上,曾经“一水耐克”变成了“百花齐放、国产逆袭”。
曾经你是唯一,现在你是选项之一,再之后呢?你若不变,连“选项”也不见了。
愿耐克听懂70亿的“沉默”。
也愿更多品牌懂得尊重中国市场,真正走入中国消费者的内心。
加油!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