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

2025年10月10日,是故宫博物院成立100周年的日子。同时,也是辛亥革命114周年纪念日。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一声炮响,敲响了清王朝覆灭的丧钟,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持续了2132年的封建帝制进入了倒计时。14年后,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昔日的皇宫大内,向普罗大众揭开了神秘面纱。



一、帝国的崩塌,辛亥革命开辟新纪元


武昌首义震动全国,点燃了革命的火焰,各地起义不断,纷纷宣布脱离清廷掌控。


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汉阳、汉口驻军起义。10月22日长沙、西安起义,10月23日九江起义,10月29日太原起义,10月30日蔡锷领导昆明“重九起义”,10月31日南昌起义。



11月3日贵阳、上海起义。11月4日杭州起义,蒋介石为敢死队长,率100人先登攻城。11月5日苏州和平光复。山西方面,北洋军第六镇统制吴禄贞与阎锡山等会面,商议组建燕晋联军,直捣北京。11月8日安徽宣布独立,11月9日广东宣布独立、福州起义,11月11日海军舰队起义,11月22日重庆宣告独立,11月24日江浙联军会攻南京。11月26日,入川镇压保路运动的鄂军在资州起义,杀署理四川总督端方,回师湖北。11月27日成都和平独立。


响应日期

省份/地区

关键事件与人物

1911年10月22日

湖南

长沙新军起义,焦达峰、陈作新被推为正、副都督。

1911年10月22日

陕西

西安新军与会党联合起义,张凤翙被推举为领导人。

1911年10月23日

江西

九江新军起义,后光复南昌,吴介璋初任都督,后由李烈钧继任。

1911年10月29日

山西

太原新军起义,阎锡山被推为都督。

1911年10月30日

云南

昆明新军起义(重九起义),推举蔡锷为都督。

1911年11月3日

上海

革命党人发动起义,陈其美任沪军都督。

1911年11月4日

贵州

新军起义,成立军政府,杨荩诚被推为都督。

1911年11月4日

浙江

新军起义,立宪派汤寿潜被推举为都督。

1911年11月5日

江苏

江苏巡抚程德全在苏州宣布反正,任都督。

1911年11月7日

广西

巡抚沈秉堃等宣布独立,后陆荣廷控制广西。

1911年11月8日

安徽

巡抚朱家宝宣布独立,后几经变动,革命党人孙毓筠出任都督。

1911年11月8日

福建

新军起义,孙道仁任都督。

1911年11月9日

广东

各界代表集会宣布独立,推举胡汉民为都督。

1911年11月27日

四川

成都宣告自治,成立军政府,蒲殿俊为都督。


武昌起义后,清廷重兵于武昌城下,虽占有上风,但顾此失彼,各省起义独立不断。地方督抚大员,或逃或死,或被迫共和。各地满城被破,驻防八旗兵丁老少被屠,尤以西安屠满最烈,满清权贵军力丧失。



1911年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南京。12月7日,海军全部反正。12月12日,十四省代表齐聚南京。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29日,各省代表公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即着手准备北伐。


1912年1月30日,孙中山向参议院提交咨文对北伐作出具体部署:“现在用兵方略,当以鄂湘为第1军,沿京汉铁路前进;宁皖为第2军,向河南前进,与第1军会合于开封、郑州之间;淮扬为第3军,烟台为第4军,向山东前进,会于济南;秦皇岛合关外之军为第5军,山陕为第6军,向北京前进。1、2、3、4军既达第一之目的,复与第5、6军会合,共破虏巢。”



1912年1月,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率8000劲旅沿津浦线(天津至江苏南京浦口)北上,三战皆捷,连克张勋巡防营及山东第五镇驻守的固镇、宿州、徐州等要地,满清拥趸(yōng dǔn)张勋败走济南,革命军威大震。


1月3日,孙中山任命蓝天蔚为关外大都督、北伐军第二军总司令。自海上率军光复山东烟台,拿下北洋门户,威逼京津。2月1日,挥军登陆辽东半岛,威胁满清后路。


2月3日,湖北北伐军总司令季雨霖,在襄阳誓师北伐,兵分三路,进军南阳。右翼纵队由襄阳绕枣阳出唐县,中央纵队由襄阳趋新野,左翼纵队自老河口指郑州。2月11日,右、中二路会合攻破新野。季部出师告捷,大有直逼宛洛,包抄清军退路之势。


此时,出任清廷内阁总理的袁世凯,待价而沽,在大势之下,指使段祺瑞等北洋将领电奏清廷,确立共和政体。



二、未尽的革命,紫禁城的复辟大梦


1912年2月12日,在汹涌的革命浪潮下,溥仪奉隆裕太后懿旨,颁布由袁世凯等一众人等执笔的退位诏书,宣布退位。但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溥仪等遗老遗少们,依然长居紫禁城,谋划着意图复辟的戏码。



1917年,随着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病死,黎元洪、段祺瑞成为执牛耳者。黎元洪虽为总统,但大权为国务总理段祺瑞所掌控,两者相争,即为“府院之争”。


1917年6月7日,张勋以调停之名,率5000“辫子军”,自徐州北上入京。7月1日,张勋入宫,溥仪宣布即位诏书,宣布复辟。12日,在段祺瑞组织的“讨逆军”炮火下,复辟失败,张勋逃入荷兰使馆。后在北洋军阀的庇护下,张勋在天津做起了寓公,溥仪继续留在紫禁城过皇帝的瘾,偷运国宝图谋复辟。


溥仪在其的回忆录中写道,以赏赐的名义,由其弟弟溥仪每日放学带出宫,持续不断的干了半年多,大约有1000多件手卷字画,200种挂轴册页,200种宋版书。


三、从皇宫到故宫博物院,民主的胜利


时间来到了1924年,经过北洋军阀混战,以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开创者冯国璋为直隶人)掌控北京政府,曹锟通过贿选成为了总统。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对此颇为不满,爆发直奉大战。直系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因受吴佩孚的打压排挤,和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遂与张作霖联合发动“北京政变”,软禁贿选总统曹锟,电邀孙中山先生北上共商国是。


1924年11月4日,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摄政内阁会议召开,决议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规定:“清室应该按照原优待条件第三条,即日移出宫禁。”执行者为警卫司令鹿钟麟、警察总监张璧,李煜瀛为国民代表会同办理。当初以清室遵从共和,这才有了优待条件,可暂居宫内,年拨400万用度,尊号不变。对比满清对各族的屠戮,可谓自古未有之优待。满清复辟违约在前,帝制的尾巴是该扫除的时候了。



11月5日,清废帝溥仪移出故宫。上午,北京国民军当局撤换驻清宫与景山一带之守卫兵士及驻神武门护城河营房之警察;并由京畿警卫司令鹿钟麟、警察总监张璧、直隶士绅李石曾前往清宫,与清室内务大臣绍英交涉,告以摄政内阁已修正优待条件,要求溥仪即日废去尊号,交出宫殿及印玺,并商改优待费为每年50万元。绍英当即报告溥仪,溥仪对修改优待条件全部接受,并允移出宫禁,将国玺及宫殿全座交还民国政府。


下午3时,溥仪及其妻妾并少数太监宫女,在鹿钟麟、张璧陪同下分乘汽车五辆出宫,移居后海德胜桥载沣之醇王府,由鹿派兵保护。旋鹿即将所接收之国玺送国务院,由黄郛及陆军总长李书城点收,交第—科妥存。黄郛以溥仪愿意取消帝号,与国民一体享受民国政府之法律待遇,特传谕警察厅通知市民于次日一律悬挂国旗一日,以志庆祝。



1924年11月7日午夜,临时执政府摄政内阁正式发布命令:“修正清室优待条件,业经公布施行,着国务院组织善后委员会,会同清室近支人员,协同清理公产、私产,昭示大公。所有接收各公产,暂责成该委员会妥善保管,俟全部结束,即将宫禁一律开放,备充国立图书、博物馆等项之用,籍彰文化而垂久远。”


11月11日,孙中山致电冯玉祥,嘉许逐溥仪出宫行动,并谓“复辟祸根既除,共和基础自固”。


1925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4周年纪念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了。14年间历经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共和国首都连续上演两次复辟闹剧,这是封建帝制与民主共和的激烈交锋,天下大势不可逆,它最终属于人民。


自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600年间,明清两代24位帝王在此登基。它取自亿万民众的付出,今天它又回到了人民的手中,不但是中华文化集大成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走向新生的见证。


参考:故宫博物院官网、《中华民国史全集》

民国大事记 ¥1080 购买 【现货首发】2026年·故宫日历·书画版 盖章版66枚章100匹马 ¥138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5

标签:历史   武昌起义   都督   优待   新军   独立   辛亥革命   共和   紫禁城   帝制   襄阳   满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