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欧阳的那么多,这个村庄为何叫陶官屯?

文丨欧阳兆堂

山东省嘉祥县仲山镇陶官屯村的由来与明朝初年的移民屯垦有关。 据《陶氏家谱》记载,明朝初年陶氏祖随朱元璋征北伐元,官居百户,干戈停息后于洪武九年(1376年),由庐州合肥迁移至此屯垦,故而取名陶官屯。

欧阳氏迁至仲山陶官屯村的时间是明永乐二年(1404年)。 据相关记载,明洪武三十年,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第十二世孙欧阳廷贰随明成祖征战,当时陶氏为百夫长,欧阳廷贰为副百夫长。明成祖定都北京后,明永乐二年陶、欧阳两位百夫长在山东嘉祥城西13公里定居,遂以陶姓定村名为陶官屯。

“百夫长”是对百户这一官职的通俗称呼。 百户是明朝卫所制度中的基层军官职位,主要负责统领士兵、管理军事防务。百户隶属于“千户”,每10个百户所组成1个千户所。 1名百户统领100名士兵,其所辖军事单位称为“百户所”。 主要职责是负责士兵的日常训练、兵器装备管理,以及执行守卫、巡逻、作战等军事任务。 官职等级属于正六品武官,是连接高层军事指挥与基层士兵的关键环节,在明朝军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百夫长虽然是低级武官,但其地位却并不低。他们在军中身手不凡,战时勇猛冲锋,和平时则能放下武装,归隐田园,拓展疆土。

百夫长是明朝的基层武官

陶官屯属(火中)山镇

陶官屯西接巨野县欢口,东邻程庄,北与庞庄隔河相望,南与仲山、彭官屯相邻。陶官屯村中间南北一条潜潜的河沟俗称河垃沟,把村庄分成东西两部分,陶氏基本在西,欧阳氏基本在东,成立人民公社时就以河垃沟为界分设东陶官屯、西陶官屯两个生产大队,1984年改设为东陶官屯、西陶官屯两个行政村。

陶官屯属嘉祥县

陶官屯村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古村落,东陶官屯村先后有王氏、乔氏、姜氏、牛氏、石氏、李氏等西陶官屯先后有吴氏、何氏、丁氏、张氏等姓氏在此安家落户。目前东陶官屯有户数420余户,1300人左右,西陶官屯有户数360余户,1200人左右。目前,陶官屯又合并成为一个行政村,成立一个党总支。

陶官屯村卫星图

陶官屯地理位置优越,全是平原,适于耕种,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大豆、玉米、高粱,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这里水源丰富,洙赵新河和洙水河两条河流的支流,把陶官屯包围,在陶官屯东北方有五条河流的支流在此交汇,形成“五河头”,适合农业灌溉。

陶官屯村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古村落,但这里民风淳朴、人杰地灵,人文荟萃,这里人民勤劳智慧,从村庄走出曾任南京军区联勤分部参谋长、南京军区联勤部司令部副参谋长的欧阳兆标大校。

陶官屯村走出的欧阳兆标

微山县、沛县也有陶官屯

微山县张楼镇也有一个陶官屯又是怎么回事呢?那也与咱嘉祥陶官屯有关。微山县张楼镇的陶官屯村,其历史与清朝咸丰年间的黄河水患及移民垦荒密切相关。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黄河在江苏丰县决堤,导致微山湖西岸的沛县等地遭受严重洪灾,百姓流离失所。洪水退去后,湖滩显露,形成了大片的肥沃土地,吸引了山东鲁西南地区嘉祥、巨野等地的贫困百姓前来垦荒。

微山陶官屯村名碑

清咸丰二年亦即公元1852年,嘉祥县陶官屯村的欧阳修的后裔欧阳昂以及褚、王、张、李等多姓移民结伴在微山湖西岸的江苏沛县定居。为纪念故乡在新定居点直接采用了欧阳昂故乡的名称——陶官屯。1953年8月,陶官屯由江苏沛县划归山东微山县张楼镇管辖。

沛县北陶官屯村地图位置

现在江苏徐州沛县还有一个西陶官屯村、一个北陶官屯村,同样与微山县的陶官屯一样,从嘉祥陶官屯村迁居过去开垦荒滩而居的居民。您如果有兴趣,可以从百度地图上查看到,微山陶官屯和沛县西陶官屯、北陶官屯周边的村名,有好多与嘉祥陶官屯村周边村民保持一致比如西仲山、东仲山、夏官屯、六营、大屯、欢口、曹庄等,他们也大都是从嘉祥陶官屯周边村迁徙过去定居的。

沛县西陶官屯村地图位置


江苏省书协理事、南京市书协副主席刘长平题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历史   欧阳   村庄   沛县   嘉祥   微山县   百夫长   明朝   嘉祥县   南京军区   微山   武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