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亡了”该怪谁?众人都说怪慈禧,溥仪却说出另一个人的名字

清朝在1644年入关后,迅速站稳了脚跟。康熙年间,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开拓疆域,国力达到巅峰。乾隆时期,人口激增,经济繁荣,国库里的银子多得数不过来。但好景不长,乾隆晚年,政治开始腐化,贪官和珅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他的家产据说高达11亿两白银,比国库好几年的收入还多。这些钱本该用来修河道、赈灾,结果却进了他的腰包,导致黄河泛滥,百姓苦不堪言。嘉庆上台后收拾了和珅,可腐败的根子已经扎深了。

到了19世纪,外部压力接踵而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清朝输得一败涂地,被迫签下《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口通商,还赔了2100万银元。从此,列强接连逼迫清朝签下各种不平等条约,国门被彻底打开,主权受损,财政也捉襟见肘。

内部问题同样严重。1850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洪秀全带着几十万农民军席卷南方,攻占南京,搞得清朝焦头烂额。这场动乱打了14年,死伤两三千万人,直接把清朝的家底掏空了。紧接着,白莲教、捻军等起义此起彼伏,地方官员忙着救火,中央的控制力越来越弱。

经济上,西方商品大量涌入,传统的手工业被冲得七零八落,棉纺织业几乎全军覆没。物价飞涨,银子贬值,老百姓日子越过越艰难。军事上,清军还停留在火枪大刀的时代,面对列强的洋枪洋炮,完全不是对手。1894年的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成了清朝军事落后的最好证明。

满汉矛盾也是清朝灭亡的一大隐患。满族作为少数民族,靠八旗制度统治全国,但汉族士大夫对满人特权早就看不顺眼。反清复明的思想在民间流传,天地会之类的组织在南方活动频繁。这种民族对立在清朝晚期越来越尖锐,为革命埋下了火种。

说起清朝灭亡,慈禧太后几乎是板上钉钉的“头号嫌疑人”。作为晚清的实际掌权者,她的决策确实在关键时刻把清朝往深渊里推了一把。

慈禧最常被人诟病的一件事,就是挪用北洋水师的经费修颐和园。1880年代,北洋舰队是清朝军事现代化的希望,朝廷拨了不少钱用来买军舰、建基地。可慈禧为了给自己庆生,把这笔钱拿去修了颐和园。

结果,海军经费短缺,装备老化,到了1894年甲午战争时,北洋舰队根本打不过日本,彻底覆灭。这件事让很多人觉得,慈禧为了个人享受,把国家安全都给卖了。

1898年,光绪皇帝想搞变法,学西方推行新政,改科举、建学校、裁冗员,试图给清朝来个大翻身。可慈禧不干了,她觉得这威胁到了自己的权力,直接发动政变,把光绪软禁起来,维新派领袖不是被抓就是被杀,变法只搞了103天就夭折了。这次失败让清朝错过了现代化的最好机会,国力继续下滑。

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反洋教、反列强,慈禧居然站出来支持。她以为能靠这些民间武装赶走洋人,结果完全低估了列强的实力。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带着光绪跑路,签下《辛丑条约》,赔了4.5亿两白银,相当于全国好几年的财政收入。

慈禧在位几十年,始终把满族统治和个人权力放在第一位。她重用亲信,排挤改革派,朝政被搞得乌烟瘴气。她的保守让清朝在全球现代化的浪潮中越落越远,最终成了列强砧板上的鱼肉。

跟大众的看法不同,溥仪对清朝灭亡有自己的见解。他觉得,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慈禧身上,清朝的灭亡是整个统治阶层和体制的问题。

溥仪1908年登基时才三岁,1912年就退位了,皇帝当得稀里糊涂。长大后,他在天津静园住了几年,开始翻看历史书,反思清朝为什么垮台。他发现,慈禧再怎么专权,也离不开底下那帮人的支持。

可这些官僚呢?贪污成风,办事拖拉,关键时刻只会争权夺利,根本没人管国家大事。比如甲午战争时,朝廷里还有人在忙着内斗,没人认真组织抵抗。这种烂透的体制,才是清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溥仪还注意到,清朝晚期的大臣大多没啥本事。面对外敌入侵,他们要么束手无策,要么一味妥协。鸦片战争后,清朝签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官员们除了点头哈腰,根本没想过怎么反击。内乱时,地方官员也只会报喜不报忧,等中央反应过来,事情早就收拾不下了。溥仪觉得,这种集体无能比慈禧一个人的失误更致命。

溥仪也承认,外部压力是清朝灭亡的重要推手。列强的入侵、赔款和割地,不是慈禧一个人能挡得住的。19世纪的西方列强,工业革命后实力暴涨,清朝那点老底子根本不是对手。加上内部问题一大堆,清朝就像个病入膏肓的人,稍微一推就倒了。

溥仪的这些想法,很大程度上来自他自己的经历。小时候在紫禁城,他见过太监和大臣们的勾心斗角。辛亥革命时,宫里乱成一团,没人站出来力挽狂澜。退位后,他在伪满洲国又当了日本人的傀儡,深刻体会到国家弱小被人摆布的滋味。

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清朝正式覆灭,中华民国取而代之。这是中国两千多年帝制的终结,标志着新时代的开始。可新政权刚起步就内乱不断,军阀割据,列强还在旁边虎视眈眈,清朝留下的烂摊子收拾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溥仪退位后,先是住在紫禁城,后来被冯玉祥赶到天津。1932年,日本占领东北,把他扶上伪满洲国的“皇帝”宝座。可这皇帝当得窝囊,什么事都得听日本人的,连签个文件都得看人脸色。1945年日本投降,溥仪被苏联红军抓住,成了战俘。

1950年,溥仪被引渡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从皇帝到囚犯,再到普通人,他的生活彻底变了样。每天扫地、种菜,慢慢学会了自食其力。1959年,他被特赦,回到北京,在植物园当了个小职工,过上了平平淡淡的日子。1967年,他因病去世,葬在清西陵附近,墓地简单得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清朝的灭亡,到底该怪谁?慈禧的责任没法否认,她的保守和失误确实让清朝错过了翻身的机会。可溥仪说得也没错,一个王朝的倒台,不可能只怪一个人。政治腐败、官僚无能、经济崩溃、军事落后、外敌入侵、民族矛盾,这些问题像一张网,把清朝死死困住。慈禧是推倒这张网的关键人物,但网本身早就破得不成样子了。

从历史角度看,清朝的灭亡是封建制度走到尽头的必然结果。那是个大变革的时代,全球都在现代化,清朝却死守老一套,不垮才怪。慈禧的错误是加速了这个过程,而溥仪看到的,是整个体制的崩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2

标签:历史   清朝   慈禧   名字   列强   北洋   甲午战争   光绪   皇帝   鸦片战争   紫禁城   颐和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