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伟毕节报道 一座城市,足球从无到有,需要多久?在贵州毕节成为8个西部地区体教融合足球试点一年零八个月之后,本报记者带着这个问题来到这座拥有953万人口的西部城市深入探访。在这里,记者真切地感受到毕节上下在为足球做着各种努力,大家都充满信心。其实,足球没有多复杂,只要重视,只要方法正确,就有收获。
毕节户籍人口953万,超过很多大城市,其中以年轻人居多。“毕节大力推动足球事业发展,不久后这里一定会涌现优秀人才。”这是毕节市体校党委书记张文明和从贵州省体育局到毕节市体校挂职的副校长黄冬冬共同的观点。
2023年底,为深入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在西部地区开展体教融合青训试点建设的指示精神,国家体育总局决定在吉林延边、江西赣州、广东梅州、四川凉山、贵州毕节、陕西志丹、新疆喀什和伊犁8个市州县实施首批体教融合足球青训体系建设试点公益项目。
正是这个试点为毕节足球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机遇。
“你遇到的四个贵州人当中就有一个会是毕节的。”这是当地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目前毕节市有4000多所学校,中小学生有166万人,这里是贵州省的体育强市,先后出过16位世界冠军,2024年巴黎奥运会男子10米气手枪金牌获得者谢瑜就是毕节纳雍人。拥有深厚体育情结的毕节人也想让足球在这里“弹起”,但在获批西部地区体教融合试点之前,受场地、经费、升学政策等因素的限制,毕节足球青训工作一直处于全国、全省末端。毕节获批西部地区体教融合试点后,贵州省市县迅速联动,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贵州省体育局、省教育厅采取各项举措,出台《支持毕节足球青训中心建设的若干措施》,选派具有足球工作经验的干部赴毕节挂职,下拨资金,并组织贵阳、遵义帮扶毕节。在历史机遇面前,毕节市委、市政府亲自谋划部署,市县两级分别建立政府主导的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全力推动试点工作的开展。
经过一年多的持续努力,毕节足球青训工作发生了重大转变,其中有几个重要的节点:2024年2月2日,毕节市足球青训中心在毕节市体校揭牌;同年4月13日,贵州足球青训中心建设启动,以体育总局支持毕节建设国家级足球青训中心为引领,构建“一主四辅”格局;同年5月22日,教育部公布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高水平综合改革试点区,毕节市被确定为其中之一。随后,毕节足球发展进入快车道。
黄冬冬是贵州省体育局派到毕节市体校挂职的干部,现在是毕节体校副校长,他有在贵州省足协担任副秘书长和技术部部长的工作经历,还曾在贵州省游泳运动发展中心担任训竞科科长。从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家乡贵州从事体育工作,黄冬冬在足球工作上思路很清晰。
在毕节挂职一年多的时间里,黄冬冬几乎跑遍了这里的所有县区,甚至乡镇。“毕节这座城市比较大,单七星关区就有53个乡镇,我们在进行充分调研后,把全市279 个乡(镇、街道)划分为47个片区,每个片区有两到三个业务专干来抓乡镇足球。我们的比赛都是从乡镇打起,如果有学校没有场地,就去同片区的另外一所学校,这样可以把乡镇踢球的孩子们带动起来。”黄冬冬告诉记者,现在有超过60个专干在47个片区“挂图作战”。
▲毕节市足协监事长赵磊(左)、毕节体校副校长黄冬冬(中)、毕节体校党委书记张文明(右)
去年10月,毕节市足协完成换届,毕节市体育局副局长朱卫国兼任市足协党支部书记。“毕节市委、市政府对足球的高度重视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在完善组织架构时,充分考虑到各方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朱卫国告诉记者,毕节市确立了“123456”的工作思路,明确为国家体教融合足球青训体系建设做出成果、闯出经验、输送人才的目标,“大力开展足球工作是毕节的历史使命,我们将真抓实干,形成队伍的体系建设。”
在过去一年,毕节各级青训梯队均取得了全国性比赛的历史最好成绩,顺利跻身全省前列,其中U14女子、U14男子足球队分别获得首届“西部青训杯”第三名和第六名,U13、U15男子足球队分别获得“东西部协作杯”第三名和第六名(均为贵州参赛球队的最好成绩)。而在上周六,毕节代表队获得了2025年贵州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男子乙组冠军。
毕节足球专班一开始就树立了目标:努力在足球改革发展上出成果、出经验、出人才,在青训试点工作上想办法为全国闯出毕节经验。围绕这个目标明确两个任务,首先是普及,通过足球促进毕节青少年身心健康;其次要抓实青训,输送足球人才,牢牢抓住“学、训、赛”三个环节。
“如今在搭建足球框架层面,毕节形成了双金字塔结构。比如在县里组建精英足球队,一方面是往职业方向培养,另一方面是向高校输送。这是目前我们工作的蓝本。”黄冬冬说。
如今毕节市开创性打通了3+4升学通道,建立了毕节市体校和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中本贯通升学机制”。此外,毕节市还与团省委联动,并在省体育局统筹安排下,将足球青训与西部志愿者计划结合,有效解决基层教练员不足的问题。
“以前体校招生可能连普通学校的门都进不去,现在没有了障碍,对方甚至欢迎得很。” 毕节体校党委书记张文明说,“毕节有地理优势(1400米海拔以上)、人口优势和政策优势,最重要的是有很多热爱足球的孩子。”如今张文明仍然像以前那样拎着包到处跑,为毕节体校的孩子奔跑未来的出路,“在提前实现了体校学生3+4的升学出路后,孩子们愿意来了。”
张文明还透露,毕节正在筹建中冠球队,也在建设女足队伍参加女乙联赛,形成足球运动的龙头闭环体系,努力将毕节的足球文化氛围打造起来。
▲毕节七星关区甘河街道中心女足
在毕节七星关区甘河街道中心校的球场上,一群8岁的女孩正在训练,小铿锵玫瑰的皮肤晒成了古铜色。
从今年3月开始,该校衔接毕节市体校,进入毕节青训中心“市队校办”体系。据了解,甘河街道中心校的女足队员是从毕节市各个县区选到该校,比如从金沙县到这里的余昕芸,还有从大方县过来的张玥玥和朱紫涵,这些只有八九岁的孩子对记者说:“希望自己将来能代表毕节足球入选国家队。”
▲甘河街道中心校女足教练郭柱
值得关注的是,在人才引进上,毕节市七星关区教育局今年拿出了22个足球教练员岗位事业编制公开招聘,并有望在今年9月完成招聘。“区教育局拿出22个编制招聘足球教练,这是前所未有的,更是开天辟地的,届时区内的学校将有专业的足球教练加入进来。”
甘河街道中心校校长翟高说,“说实话,我觉得现在毕节的孩子特别有福气,相信毕节足球一两年之后一定会培养出人才,这也会给我们的孩子更多出路。毕节的一系列激励足球的措施也带动了我的热情,希望我们学校将来也能够为贵州乃至全国输送足球人才。”
▲甘河街道中心校校长翟高
郭柱是带领甘河街道中心校女足的教练,之前他在贵州遵义带队,当看到家乡毕节大力推动足球工作之后,他决定回来为家乡足球发展助力。“以前毕节可以说是足球荒漠,随着这里成为西部足球试点城市,越来越多的教练来到毕节,这里的学校非常重视足球,足球人口的基数越来越大,更多好苗子开始涌现。希望孩子们把球踢好,把书读好,为家乡争冠、为中国足球争冠。”
“郭柱教练很有家乡荣誉感,他打造了半年的球队已经具备很高的水平。”黄冬冬说。
▲毕节市U12女足主教练康胜丽
毕节市U12女足主教练康胜丽也是贵州人,在看到毕节足球青训中心招聘教练时,她毅然从外地返回家乡,“我是从贵州通过足球单招考上大学的。我们毕节的孩子能吃苦,不怕累,相信这里将来一定会涌现出足球人才。”
毕节市足协监事长赵磊也在为这座城市的足球奔走,“希望毕节足球开展得越来越好,有越来越多喜欢足球的人参与进来,不断提升毕节的足球文化氛围和竞技水平。”
更新时间:2025-08-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