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务谷正文晚年坦言:吴石案是一辈子最重包袱,低估了他的意志力

2000年前后,台北一间老旧公寓里,88岁的谷正文坐在轮椅上,面对日本NHK记者的镜头,突然红了眼眶。这个一辈子搞特务工作、手上沾满鲜血的老人,提起60年前的吴石案,竟罕见地沉默了。良久,他才喃喃道:“吴石案是我一辈子最重的包袱。”

当记者追问“你后悔过吗”,谷正文盯着窗外,半天冒出一句:“干这一行就是押大小,输家没资格抱怨。”可没人知道,他书桌抽屉里,藏着一本未完成的手稿《吴石案补遗》,三页空白纸上,只歪歪扭扭写着一行字:“我输了,输在太相信眼睛。”

你可能会问:一个特务,为什么会对自己办的“大案”耿耿于怀?被他视为“包袱”的吴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这场震惊两岸的谍战,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悲壮与背叛?咱们从1949年那个夏天说起——蒋介石一道紧急命令,拉开了这场大戏的序幕。

1 、晚年谷正文的“心病”:赢了案子,却输了“底气”

先说说谷正文这个人。他是国民党保密局的老牌特务,一辈子搞破坏、抓地下党,手上有多少人命,连他自己都数不清。晚年的他,总爱跟人吹嘘当年“破获多少大案”,唯独提到吴石,他要么沉默,要么语气复杂。

NHK记者采访他时,曾拿出一张老照片——1950年6月,吴石在台北马场町刑场就义前的照片。照片里的吴石,穿着旧军装,腰杆挺得笔直,脸上没有丝毫惧色。谷正文盯着照片看了很久,突然说:“我低估了他的意志力。”

原来,当年审讯吴石时,谷正文用了各种手段——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可吴石从头到尾没松过口,没供出一个同志。谷正文后来在手稿里写:“我以为只要让他看到妻儿的照片,他就会妥协;我以为只要提他在军界的朋友,他就会动摇。可我错了,他的心比石头还硬。”

更让谷正文难受的是,吴石案后,他在保密局的“地位”虽然高了,可心里总像压了块石头。有次他跟老同事喝酒,醉了之后说:“吴石那样的人,怎么会是共党?他要是想当官,国民党里谁能比他混得好?”

这话其实戳中了关键——吴石不是没出路,而是主动选择了“死路”。他是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陆军中将,军界人脉广,连陈诚、周至柔都是他的好友或门生。这样的人,为什么会冒着掉脑袋的风险,给中共送情报?

2 、从保定军校到国防部次长:谁能想到他是“密使一号”

1894年,吴石出生在福建闽侯一个普通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读书刻苦,20岁时考上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这可是当时中国最牛的军校,出来的学生都是军界的“香饽饽”。吴石在军校里表现突出,尤其是战略战术课,每次考试都是第一,连教官都夸他“有大将之才”。

毕业后,吴石从基层军官做起,一路升到陆军大学教育长。陆军大学是国民党培养高级将领的地方,吴石在这儿教过的学生,后来很多成了军长、司令,所以他在军界有个外号叫“吴校长”——不是因为他当过大学校长,而是因为他的学生遍布军界。

抗战时期,吴石更是立下大功。他负责整理日军的情报,制定防御计划,好几次帮国民党军队避开了日军的包围圈。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被任命为国防部史政局局长,后来又升为参谋次长,成了国民党的“高层智囊”。

按说,吴石的日子本该过得顺风顺水——官至中将,朋友满天下,家人团聚。可他偏偏看不惯国民党的腐败:有人借着抗战的名义贪污军饷,有人强征老百姓的粮食,有人为了争权夺利互相拆台。他曾跟身边的人说:“这样的党,怎么能救中国?”

就在这时,中共地下党找到了他。对方没有逼他,只是给了他一些解放区的报纸,跟他聊老百姓的生活——解放区里,官兵平等,农民有地种,孩子们能上学。这些话,戳中了吴石的心事。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没饭吃,就是因为地主占了土地。他慢慢明白:自己要的不是高官厚禄,而是一个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中国。

于是,吴石答应了——他成了中共潜伏在国民党内部最高级别的特工,代号“密使一号”。没人知道,这个在国民党会议上侃侃而谈的“吴次长”,口袋里装着要传给中共的情报;没人知道,这个深受蒋介石信任的将领,心里早就装着另一番天地。

3 、香港来的“姑妈”:朱枫与三人情报小组

1949年8月,蒋介石下令让吴石赴台,还特意嘱咐“带全家一起走”。吴石表面答应,心里却早有打算——他把长子吴韶成、长女吴兰成留在了大陆,只带了妻子王碧奎和年幼的两个孩子去台湾。后来有人问吴韶成:“你爸为什么不带你去台湾?”吴韶成说:“我爸跟我说,大陆才是咱们的根,他去台湾是‘出差’,早晚要回来的。”

其实吴石心里清楚,台湾是国民党的最后据点,特务活动肯定猖獗,带着年幼的孩子去,是怕他们有危险;留下年长的儿女在大陆,是想给他们留条后路。这个决定,后来成了他对家人最后的牵挂。

到了台湾后,吴石很快联系上了中共地下党。1949年11月,一个名叫朱枫的女人从香港出发,乘船抵达台湾。她对外的身份是“探望养女陈莲芳的姑妈”,实际身份是中共地下党,肩负着跟吴石对接、传递情报的任务。

朱枫可不是普通的女特工。她本名朱谌之,浙江镇海人,早年参加革命,在上海、香港做过地下工作,经验丰富。她曾多次冒着风险,在国民党特务的眼皮底下传递情报,有“红色女谍”的称号。这次来台湾,她带了一个特制的手提箱,夹层里藏着密写药水和密码本。

很快,吴石、朱枫,还有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组成了一个三人情报小组。蔡孝乾是台湾本地人,熟悉当地情况,负责联络基层地下党;吴石负责获取国民党的核心军事情报,比如兵力部署、防御工事图;朱枫负责把情报加密后,通过基隆港的商船,送到华东局。

这个小组配合得有多默契?举个例子:1950年初,国民党计划在台湾海峡部署军舰,阻止解放军渡海。吴石利用职务之便,拿到了军舰的航线图和部署时间,连夜交给朱枫。朱枫用密写药水把情报写在一本《古文观止》的空白页上,让商船船长以“探亲”为名,带到了厦门。正是这份情报,让解放军提前做好了准备,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短短几个月里,他们传递了几十份重要情报,包括国民党在台兵力分布、机场和港口的防御情况,甚至还有蒋介石的秘密军事会议记录。这些情报,为后来的解放事业提供了关键支持。

可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似牢不可破的情报网,会毁在一个最不该出问题的人手里——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

4 、悬念:美人计下的背叛!谁毁了整个情报网?

1950年3月,台湾省工委的一个地下党员被捕,经不起拷打,供出了蔡孝乾的藏身之处。保密局的特务很快抓住了蔡孝乾。这不是蔡孝乾第一次被捕——1947年他就被捕过,后来趁机逃脱,可这次,他遇到了谷正文。

谷正文太了解特务的套路了。他知道蔡孝乾好色,就找了个跟蔡孝乾有染的女人——他的小姨子马文娟,让马文娟假装“探监”,去监狱里劝蔡孝乾“认罪”。

马文娟见到蔡孝乾后,哭着说:“你要是不招,我也会被牵连,咱们的孩子怎么办?”蔡孝乾本来就没多少骨气,被马文娟这么一劝,加上谷正文承诺“只要招供,就放你和家人一条生路”,他当场就叛变了。

他不仅供出了自己知道的所有地下党名单,还交出了一个笔记本。笔记本里,有一行字让谷正文眼睛一亮——“吴次长”。

谷正文赶紧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保密局局长毛人凤。毛人凤当时就笑了:“你是不是搞错了?吴次长是蒋委员长信任的人,陆军大学的教育长,怎么可能是共党?”

不光毛人凤不信,国民党内部的将领也都不信。陈诚专门找到蒋介石,说:“吴石为人正直,军事素养高,绝不可能叛变。”蒋介石也觉得不可思议,说:“再查一查,别冤枉了好人。”

谷正文却认定吴石有问题。他知道,硬来肯定不行,得用“软招”。他想到了一个人——吴石的妻子王碧奎。

5 、无心之失:王碧奎怎么泄露了朱枫的名字?

谷正文先是派人查了吴石的人际关系,发现自己早年在史政局工作时,吴石曾是他的上司,还提拔过他。于是,他借这个“恩情”,给王碧奎写了封信,说:“当年承蒙吴次长提拔,我一直想报答,最近听说次长遇到点小麻烦,我想请您来家里坐坐,帮您想想办法。”

王碧奎是个老实人,没多想,就去了谷正文家。谷正文一见到她,就装出一副“热心肠”的样子,倒茶、递水果,拉着她聊家常。聊着聊着,谷正文话锋一转:“王女士,最近有没有陌生人来找过次长?比如从大陆或者香港来的?您别担心,要是有,您跟我说,我帮您摆平,毕竟妇道人家,交错朋友,并不知其共党身份,当然不会成为重大案子。”

这句话其实是个陷阱——谷正文故意提“香港来的人”,就是想套出朱枫的消息。王碧奎哪里知道这是圈套,她想起朱枫来家里时,吴石介绍说“这是从香港来的朱小姐,探望养女的”,就随口说了句:“倒是有个朱小姐来过,说是从香港来的,跟先生聊过几次天。”

谷正文心里一喜,表面却不动声色,接着问:“这位朱小姐叫什么名字?住在哪儿啊?要是有需要,我也能帮着照顾照顾。”王碧奎没多想,就把朱枫的化名和住处告诉了他。

等王碧奎走后,谷正文立刻派人去查“香港来的朱小姐”,很快就确认了朱枫的真实身份。而另一边,吴石听说蔡孝乾叛变,心里咯噔一下,知道大事不好。他赶紧找到朱枫,说:“情况紧急,你必须马上离开台湾。”

吴石利用自己的职权,给朱枫签发了一张特别通行证,上面写着“朱谌之,赴舟山探亲,准予通行”。他让朱枫从舟山乘船去上海,因为舟山当时还有国民党的驻军,用这张通行证,不容易被检查。

可吴石没想到,这张他亲手签发的特别通行证,后来成了给他定罪的关键证据。

6 、末路:朱枫的延误与吴石的绝笔

朱枫拿着特别通行证,连夜赶往舟山。可偏偏赶上台风,去上海的船延误了,她只能在舟山的一个小旅馆里等着。没想到,谷正文的人已经追到了舟山,很快就找到了朱枫,把她抓了起来。

与此同时,谷正文又派人去抓吴石的副官聂曦和国防部三厅作战科长黄德美——这两个人都是吴石的亲信,也参与了情报传递。聂曦和黄德美很快被捕,没几下就被拷打招供了。

接下来,谷正文带人去搜查吴石的家。特务们翻箱倒柜,不仅找到了那张特别通行证,还在一个隐秘的抽屉里,发现了陈宝仓手写的一份军事情报——陈宝仓是吴石的好友,也是地下党,负责协助吴石获取情报。

证据确凿,蒋介石再也不能不信了。他气得拍桌子:“吴石辜负了我的信任!”1950年4月,吴石被正式逮捕,关押在台北看守所。

在狱中,吴石知道自己难逃一死,却始终没低头。他写下了一首绝笔诗:“天意茫茫未可窥,悠悠世事更难知。平生殚力唯忠善,如此收场亦太悲。”诗里没有抱怨,只有对信仰的坚守。

朱枫在狱中也表现得无比坚强。特务们对她严刑拷打,逼她供出更多地下党,可她只说:“情报是我传递的,跟其他人无关,要杀要剐,冲我来。”

1950年6月10日,台北马场町刑场,阳光刺眼。吴石、朱枫、聂曦、陈宝仓四位烈士被押了过来。他们穿着整齐,神态自若,没有丝毫恐惧。当行刑的枪声响起时,吴石还大声喊着:“中国一定会统一!”

这一天,成了两岸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四位烈士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信仰。

7 、命运的反差:叛徒的长寿与烈士的传承

让人唏嘘的是,与四位烈士的悲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叛徒和特务的“长寿”。

蔡孝乾叛变后,成了国民党的“污点证人”,帮着特务抓了更多地下党,手上沾满了同志的鲜血。可他却活得好好的,一直到1982年才病死,享年79岁。

谷正文更是活到了2007年,享年95岁。他晚年虽然对吴石案耿耿于怀,却从未真正忏悔——他在采访中说“输了”,不是输在良心,而是输在“低估了对手的意志力”。

而烈士们的后代,却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父辈的精神。

吴石留在大陆的长子吴韶成,后来考上了南京大学,成了高级经济师,还当选了河南省人大代表。他一辈子都在为经济建设出力,常跟子女说:“你父亲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才牺牲的,咱们不能辜负他。”

长女吴兰成,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后来成了中医科学院的研究员,当选北京市政协委员。她一辈子致力于中医研究,救治了无数病人,她说:“父亲常说‘医者仁心’,我想做的,就是帮父亲完成他没完成的事——让老百姓健康生活。”

在台湾由王碧奎抚养长大的两个孩子,因为历史原因,记载很少。但据知情人士说,他们后来都成了普通人,低调生活,从不提及父亲的往事——或许是怕被牵连,或许是想守护这份沉重的记忆。

王碧奎在吴石牺牲后,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长大,日子过得很艰难。她从未抱怨过,只是常常对着吴石的照片发呆。1980年5月,她带着孩子移居美国洛杉矶,1993年2月,在洛杉矶病逝。

而吴石,直到1973年,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94年,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王碧奎的骨灰被从美国运回北京,与吴石的骨灰合葬在福田公墓。这对分别了43年的夫妻,终于在九泉之下团聚了。墓碑上,只刻着两行字:“吴石 王碧奎 夫妻合葬”,简单却庄重。

8 、吴石案的回响:信仰与背叛的启示

吴石案虽然已经过去70多年,却一直影响着两岸。它告诉我们:

第一,信仰的力量有多强大。吴石本来可以享受高官厚禄,却选择了一条充满危险的路;朱枫本来可以在香港安稳生活,却毅然奔赴台湾;聂曦、陈宝仓本来可以置身事外,却选择跟同志并肩作战。他们不是不怕死,而是更怕辜负自己的信仰——让中国统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第二,背叛的代价有多沉重。蔡孝乾虽然活了很久,却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没人记得他的“功绩”,只记得他是个叛徒;谷正文虽然长寿,却一辈子被吴石案的“包袱”压着,连晚年都无法释怀。背叛或许能换来一时的苟活,却换不来内心的安宁。

第三,两岸统一是必然趋势。吴石在刑场上喊的“中国一定会统一”,不是空话。70多年来,两岸同胞一直为统一努力,而吴石等烈士的牺牲,更是提醒我们:统一不仅是国家大义,更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期盼。

现在,当我们站在福田公墓的吴石墓前,看着那简单的墓碑,总能想起那个在台北马场町刑场上,腰杆笔直的将军。他用生命告诉我们:有些东西,比生命更重要——那就是信仰,是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

而谷正文晚年的那句“我输了”,或许也在告诉我们: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信仰或许会面临考验,但永远不会被打败。这,就是吴石案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

我们要记得那些曾经为了信仰而付出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这些有名和无名的英雄,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历史   特务   意志力   晚年   坦言   包袱   正文   国民党   次长   情报   台湾   舟山   保密局   香港   国防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