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国际新闻,看得人五味杂陈。特朗普一句话,让亚太地区的经济格局突然紧张了起来。他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美国与越南达成了一项新贸易协议——美国将对越南出口到美的商品征收20%的关税,并对“借道”越南出口的商品征收高达40%的关税;与此同时,美国商品将以零关税进入越南市场。
一头雾水的网友们可能还在疑惑:这跟我们有啥关系?但仔细一看,你就会发现,这不是简单的美越双边贸易协议,而是精准地向我们挥来了一刀。
一纸协议,捅破了谁的保护伞?
我们先看清楚一个背景——越南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重要成员之一。这个协议的初衷是为了降低区域内的贸易壁垒,推动包括中国、东盟十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5个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
RCEP的实施,让中越之间的很多商品关税几乎归零。比如我们的电子元器件,长期以来是越南制造业的重要原材料供应。也正因如此,中越之间的贸易依赖关系非常紧密。
但现在,美国突然插了一脚。
在新协议下,美国商品可以“免票入场”进入越南市场,这看似是美国的外交胜利,实则让整个RCEP体系出现了结构性漏洞。越南成了一个被撬动的支点。
如果说过去RCEP像是一张连环的安全网,那美国现在的操作,就像是往网眼里塞了一根钢管,把网撑破了一个口子。
为何说这一步,是冲着中国来的?
过去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中国对美国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加征关税,是我们反制美国关税压力的一部分。但现在,美国商品通过越南这条“零关税通道”,可能变相进入中国市场。
比如,美国农产品通过越南“洗一洗”,再以越南身份进入中国。按照RCEP规则,这种原产地变化的认定可能被模糊处理。这不仅能绕过中国对美商品的高关税,还让我们此前对美国的反制措施基本失效。
这还不止。美国的商品也可能借此方式倾销进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其他东盟国家——这对东盟本地的农业和制造业将造成极大冲击。
而一旦各国发现“通过越南通道更省钱”,那越南将迅速被推到整个亚洲贸易转口中心的位置。而这,才是美国真正看中的价值——用制度优势,撕开一个对华制衡的突破口。
我们来看个更直观的例子。
中国目前对美国进口大豆征收25%以上的关税,但如果美国大豆通过越南转口,然后进入中国,根据RCEP的原产地累积规则,很有可能享受关税优惠。
再想一步,假如中国试图堵住这条路,要求提供更加严格的原产地证书。那怎么办?越南就可以在本国完成初步加工,比如清洗、分类、包装,甚至标上“Made in Vietnam”的标签。这样一来,商品就具有了“越南成分”,可以顺利入关。
这种“路径套利”的空间,是精确卡在RCEP规则的灰色地带。
表面上,美国是在帮越南打开市场,实际上,是在用越南做杠杆,对抗整个RCEP,特别是中国。
“零关税入越南”只是个开始,美国的野心更大
有意思的是,这场操作背后的节奏越来越清晰了。
刚签完协议,美国又紧锣密鼓地推出了“大而美法案”,不少人还没反应过来这名字意味着什么。其实,这项法案核心内容是大规模扩张财政支出,为美国产业回流与高科技制造提供巨额补贴。其财政赤字预估会在未来五年升至3.2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宾西法尼亚计划”聚焦制造业重建,“稳定币法案”力图打造全球支付体系霸主地位,“全球关税计划”则剑指全球供应链重构。
这些看似分散的措施,实际上是在统一一个大逻辑:美国要彻底从全球化体系中撤回控制权,然后重构属于自己的“核心—外围”经济模式。
越南只是第一个节点。
下一步,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甚至RCEP中的其他国家都有可能被拉入“零关税+高关税”双重机制中。
说白了,美国要做的是:用优惠吸引外围国家站队,用高关税打压中国的出口主导型经济体制。
而越南,为什么愿意接这个盘?
从表面上看,越南似乎是“赚到了”:出口美国的商品税率上升幅度有限,而能得到美国商品零关税进口的机会,还可能吸引更多美资制造业转移。
但我们仔细看看,就会发现背后的风险:
美国对“转口”商品征收40%的关税,看似限制中国产品,其实也限制了越南自身的“中间商利润”。长期下去,越南产业链中的“中国依赖部分”被切断,本土制造成本可能会上升。
如果未来东盟国家为了和美国做生意,都要通过越南,那其他国家会不会感到“不公平”?区域内部协调机制可能出现裂缝,RCEP的凝聚力将被削弱。
越南对美国的依赖度提高,也就意味着在国际话语权上更受制于华盛顿——这是“经济独立换政治自主”的一个典型博弈。
所以,越南这步棋,看似聪明,其实是拿区域信誉赌一个国家短期利益。
中国怎么看?怎么应对?
7月3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在例行发布会上就此事回应说:“我们正在开展评估,坚决反对任何以牺牲中方利益为手段的协议行为,中方将予以反制。”
这话说得很明确,中国不排除在适当时候对越南、甚至RCEP内部贸易规则进行重新审视。
那么下一步怎么走?
首先,堵漏洞是当务之急。必须推动RCEP内部就“第三方转口贸易”制定更加清晰的原产地规则。例如,对进入中国市场的越南农产品,要求更严格的原材料溯源机制。
其次,要积极主导召开RCEP临时经贸会议,拉住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这些有强大经济体量的成员国,共同讨论应对策略。美国撕裂RCEP的目的就是挑拨离间,我们反而应借此机会巩固联盟内部团结。
再者,也该反思国内在“替代路线”上的产业政策,比如,推动农业自给率进一步提升,同时扩大与巴西、阿根廷等其他大宗商品供应国的贸易合作,削弱美国农产品对亚太市场的影响力。
这一刀,捅向的不只是中国
别忘了,美国在操盘这场局的时候,不光是为了经济账。背后还有更深的战略考量——打破亚洲区域自组织能力,阻止亚洲经济体抱团。
越南可能只是这场博弈的起点,不是终点。东盟其他国家若继续跟随越南模式,那么整个RCEP将面临“内部碎裂”。美国要的不是谈判桌上的公平交易,而是在规则之外,重新制定规则。
中国与东盟能否看清这点,决定了未来整个亚太经济秩序,是走向融合,还是分裂。
希望我们下一次看到的,不是谁又“背刺”谁,而是区域合作共同反制外部操控的成功案例。
更新时间:2025-07-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