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上,咋整?》
——共享单车和充电宝的“归还难题”到底卡在哪儿
你有没有过这种瞬间:
明明找到了停车点,单车却死活不认账;
抱着充电宝跑了半条街,机柜个个爆满,最后要么交调度费,要么被迫高价买断。
共享经济,本该是便民神器,怎么却演成了“添堵剧”?
其实,“好借难还”早就是投诉榜常客。
根子在哪?
一是系统漏洞:
定位不准、提示隐蔽,用户常常摸不着头脑;
二是运营短板:
高峰区域缺少调度,设备空置与饱和并存。
久而久之,便利的光环就被“折腾感”抵消。
解决办法并非无计可施。
唐加文博士建议,
一要立标准,系统稳定、提示直白,不再靠“小字提醒”;
二要建信用,让企业为糊弄用户付出更高代价;
三要靠科技,用大数据预测潮汐需求,科学布点,保证机柜有“虚位以待”。
北京的行业自律公约就是个好例子:
明确要求机柜空位,归还失败暂停计费,把“企业逻辑”换成“用户逻辑”。
共享经济的价值在于“共便利”,而不是“共麻烦”。
它既能解决“最后一公里”,也完全有能力搞定“最后一步还车”。
关键,就看企业愿不愿意把便民真正落到实处。
(唐加文,笔名金观平)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