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44!千亿县江苏兴化,把菜花种成世界奇观

江苏兴化,这座位于江淮腹地的水乡古城,2024年以千亿县GDP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前列,而其真正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古称“昭阳”“楚水”的兴化,承载着2300余年城址未变的厚重历史,以“兴盛教化”为名,以河网纵横的垛田为骨,以诗画文脉为魂,在时光长河中绘就了一幅水韵与人文交织的锦绣画卷。

兴化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的灵感之源。唐代诗人贾岛以“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描绘其园林的别致风骨;白居易在裴度府邸的池亭雅集中写下“山公倒载无妨学,范蠡扁舟未要追”,勾勒出水乡宴游的闲适意趣。宋代刘克庄则用“松阁晴看山色近,石渠秋放水声新”道尽兴化山水之清幽。至南宋,范仲淹任兴化县令时,主持修筑“范公堤”,更留下“沧浪之水天与清”的咏叹,其重建的濯缨亭成为后世文人凭吊之地,吴莘赞其“足以广吾胸中之云梦而助笔下之波澜”。明清以降,郑板桥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竹石精神浸润故土,施耐庵则在《水浒传》中暗藏水泊梁山的垛田原型,让兴化成为文学地理的鲜活注脚。

兴化最独特的符号莫过于“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垛田奇观。这种“水中垒土成岛”的农耕系统,始于南宋黄河夺淮后的泥沙淤积,历经明清加高防洪、现代生态调适,形成“四面环水、五面耕耘”的智慧结晶。春日万亩菜花浮金,秋日荻花映水,不仅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更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之名,成为人与自然共生的典范。穿行其间,木船欸乃,艌缝技艺传承千年的非遗匠人,仍在用桐油与麻丝续写“破木成舟”的匠心故事,而清明会船上齐唱的茅山号子,则将先秦劳动号子化作现代节庆的澎湃乐章。

漫步兴化古城,东门街区的青砖马头墙下,清代药铺“上池斋”经“最小干预”修缮,新旧砖瓦如年轮般镌刻时光;郑板桥故居内“室雅何须大”的题咏,与文创店里的年轻业态碰撞出古今对话的火花。这里曾走出262名举人、105名进士,范仲淹、施耐庵、郑板桥、刘熙载等先贤铸就“中国文学之乡”的底蕴,而今又孕育出院士林鸣、作家毕飞宇等新时代英才,文脉生生不息。

作为2024年千亿县成员,兴化在守护文化根脉的同时,亦焕发产业新机。竹泓镇木船产业年产值超7亿元,传统工艺与现代电商共舞;湿地公园与水上森林构建生态经济双赢模式,李中水上森林蓄积量年均增长12%,成为长三角绿肺。历史街区的文旅融合,让“金东门”商脉重焕生机,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23%,印证了文化遗产活化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共生。

从范仲淹“先忧后乐”的精神高地,到千亿GDP的现代县域,兴化以水为媒,将垛田的坚韧、文人的风骨、匠心的坚守熔铸成“垒土成垛、择高向上”的城市品格。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如其春日的千垛菜花,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绽放出璀璨的时代芳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8

标签:旅游   兴化   菜花   江苏   奇观   全国   世界   文脉   匠心   木船   号子   风骨   粮农组织   南宋   水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