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虾仁炒蛋到罗永浩怼西贝,预制菜进校园,谁来守护孩子的餐桌?

上海某所学校的午餐时间,几个孩子打开餐盒就皱了眉,那份本该鲜美的虾仁炒蛋,闻着有股怪味,后来这些菜被紧急撤下,供应商绿捷说虾仁里有细沙,可孩子直白地说“就是发臭了”。

这事刚在家长群里闹开,另一边罗永浩吐槽西贝的话又传了过来,他说“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卖得很贵”,尤其提到西贝儿童餐里有保质期24个月的冻西兰花,还有能放很久的羊腿,不少给孩子点过儿童餐的家长一下子就炸了。

两件事凑到一块,预制菜到底能不能放心吃,尤其是进校园给孩子吃,成了所有人都在问的问题。

西贝这事戳中了很多消费者的心思,本来大家去外面吃饭,多少盼着新鲜现做,要是花了不少钱吃的还是预制菜,心里难免不舒服。

更别说儿童餐了,家长给孩子点,图的就是健康新鲜,冻了两年的西兰花,营养能不能保住先不说,给孩子吃总觉得不踏实。

我本来想,西贝作为连锁品牌,对食材的把控应该严一些,可后来发现,不少餐饮品牌为了省成本、提效率,都在悄悄用预制菜,只是没明说,罗永浩这一挑破,大家才意识到问题。

再看校园里的事,比西贝的争议更让人揪心。

绿捷不是小公司,在上海服务着500多所学校,一天要送50万份餐,可之前就因为食材里有异物、用“僵尸肉”、饭菜变质上过热搜。

这次虾仁炒蛋的事,不过是把家长攒了很久的不满全引了出来。

有家长晒出孩子的午餐照片,几块炸鸡配着蔫黄的蔬菜,要花15到25块钱,说实话,这个价格在外面能买到更实在的饭菜,给孩子吃的却这么敷衍。

更无奈的是,教育部早说过学校要让家长知道孩子吃什么、能监督,可实际情况是,家长只有在出问题时才知情,想管也管不上。

搞不清为啥校园餐会变成这样,直到看了预制菜的市场数据才有点明白,现在做预制菜的企业有6万多家,2023年市场规模就超了5000亿,大家都盯着这块肥肉。

而全国有46万所中小学、2.37亿学生,校园餐是稳定的刚需,谁都想分一杯羹。

对配餐公司来说,15块左右的餐标要覆盖食材、人工、运输,还要赚钱,用预制菜成了最“高效”的选择,可这种高效,是拿孩子的健康换的。

罗永浩说预制菜是“工业垃圾”,虽然有点极端,但确实点出了问题,有些企业只想着赚快钱,根本没把吃的人的感受放在心上,而且校园餐的问题不只是上海有。

前几年江西有个家长,因为不放心学校的饭,干脆辞了工作,每天中午往学校跑给孩子送饭;广东也有家长发现孩子的餐食不对劲,自己花钱送去检测。

这些家长的无奈,其实是全国家长的缩影,大家争的不是餐费多少,是孩子能不能吃得健康、吃得安心。

教育部也说过,预制菜进校园要“十分审慎”,言下之意就是没解决安全问题前,不能随便进,可现实是,资本的脚步比政策的落实快多了。

还好,今年12月1日要实施《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了,这是国家第一次针对校园配餐出这么细的标准,要求搞“互联网+明厨亮灶”,食品要留样48小时,还得少用冷冻肉和油炸食品。

说实话,这些规定要是能真落实,家长能少操不少心。

但我也担心,会不会只是纸上谈兵?毕竟之前也有规定,可执行不到位还是白搭。

所以监督得跟上,不能只靠企业自觉,监管部门得常去查,学校也得把好关,让家长能参与进来,比如定期让家长代表去看配餐流程,这样才放心。

其实我不是反对预制菜,现在生活节奏快,家里偶尔吃点预制菜很方便,但校园餐不一样,那是孩子天天吃的,得有更高的标准。

比如预制菜得少盐少糖,不能加太多添加剂,食材来源得透明,这些都做到了,家长才可能接受,要是连这些都做不到,就想着把预制菜送进校园,肯定不行。

说到底,孩子的餐桌不是资本的“试验田”,一顿午餐看着简单,却连着食品安全、社会信任,还有教育公平。

预制菜进不进校园,不是企业说了算,也不是政策一句话的事,得看能不能让孩子吃得饱、吃得好,能不能让家长放心。

老实讲,这不仅是企业和监管部门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毕竟孩子的健康是一代的事,谁都输不起。

希望从这次的“虾仁炒蛋”和西贝的争议开始,大家能真正重视起来,把孩子的餐桌守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美食   虾仁   餐桌   炒蛋   孩子   罗永浩   家长   校园   配餐   学校   吃得   企业   教育部   午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