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号延期返航:空间站6人继续同飞:空间站氧气为何用不完

中国航天圈子里闹得沸沸扬扬的,就是神舟二十号飞船返航推迟这事儿。原本定在11月5日落地东风着陆场,结果因为飞船外壳疑似挨了太空微小碎片一撞,安全起见,只能先缓一缓。地面团队正忙着评估风险,确认没大问题再动身。

这不,现在空间站上神舟二十号和二十一号两个乘组凑一块儿,六个人一起飞着,日子过得还挺稳当。很多人好奇,这么多人挤一块儿,空间站的氧气够使吗?其实这事儿说来有门道,不是简单从地面扛瓶氧气上去那么粗放。

神舟二十号飞船是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火箭推着它上天。飞船上坐着三人:指令长陈冬,还有陈中瑞和王杰。

陈冬这人经验老道,以前飞过神舟十一号和十四号,这次是第三次上太空。陈中瑞和王杰是新手,但上手快。发射后十来分钟,飞船就进了轨道,六个半小时对接上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从那天起,他们仨就开始了半年驻留任务。

在轨这段时间,他们干了不少活儿。空间站现在是三舱三船的阵势,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外加神舟二十号、神舟二十一号和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总重量过百吨,仅次于国际空间站。

乘组主要搞科学实验,比如材料科学,在问天舱用高温炉测试合金晶体生长,控制温度看微观变化。还有生物实验,种太空蔬菜,用LED灯模拟光谱,记录根系和光合效率。陈冬他们还出舱好几次,修外部设备,换实验载荷。

陈冬个人出舱达六次,创了国内纪录。整个任务推进顺利,到10月底,他们在轨已超180天,陈冬累计在轨时间破400天,成为国内第一人。

10月30日晚,神舟二十一号发射,带着新乘组张陆、武飞、张洪章上天。31日对接成功,两个乘组开始交接。交接本来就五天,涉及设备移交、实验数据备份、操作培训。新人学控制台,老乘组演示应急处理,比如气压调整。

原计划11月5日,神舟二十号分离,返回东风场。着陆场那边回收队早布置好,直升机、医疗车待命。

11月3日,地面通过遥测发现飞船外壳有异常。分析下来,疑似太空微小碎片撞击。这些碎片多是废弃卫星或火箭渣子,在轨道上速度飞快,每秒几公里。撞击点在返回舱隔热层,凹痕几毫米大。团队赶紧用空间站相机和机械臂扫描,拿高清图。

风险评估启动,专家用电脑模拟再入大气层热流和应力。要是损伤严重,热应力可能放大,结构出问题。载人航天办公室5日宣布推迟返回,优先安全。评估还在进行,涉及多轮会议,讨论损伤阈值和裕度。截止现在11月9日,在轨时间已196天,估计会破200天纪录。

太空碎片这问题越来越棘手。全球轨道上物体超三万件,中国空间站有防护,但小颗粒难挡。国际上类似事儿不少,国际空间站也常躲碎片。

这次事件提醒大家,得加强碎片跟踪,共享数据。延期虽麻烦,但也给后续任务攒经验,推动防护升级。比如,未来飞船设计可能加厚隔热层,或用新材料抗撞。

延期对乘组影响不大,他们保持作息,继续工作。陈冬他们可能成为首个破200天单次在轨乘组。事件也暴露太空环境风险,碎片密度高,需全球合作清理轨道。未来,中国计划扩空间站,更多实验舱,驻留更长。像新一代载人飞船,能带七人,可复用,降低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科技   空间站   神舟   用不完   氧气   飞船   碎片   太空   轨道   天和   块儿   东风   地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