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菲律宾惨了!据菲律宾国家减灾委发布的最新消息显示,截止10月4日早晨6时,今年第21号台风“麦德姆”已导致菲律宾5000余人受灾,还造成37处发生洪水灾害,18个市镇电力供应中断。
祸不单行,自7月底以来菲律宾因接连遭遇台风“韦帕”、“竹节草”、“范斯高”带来的暴雨等恶劣天气的袭击,已经造成34人死亡、18人受伤,另有7人失踪,受灾人口超过667万。
另外,菲律宾国家减灾委统计的数据显示,台风已经导致菲律宾193个城镇因灾情严重宣布进入灾难状态、48445公顷农田受灾,仅农业和基础设施损失就高达93.16亿比索(约合1.63亿美元)。
美国的 “空头支票”
作为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 “靠山”,美国的表现堪称讽刺。小马科斯政府近年来甘当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代理人,在南海频繁制造摩擦,甚至搬出《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来对抗中国。今年 7 月小马科斯访美时,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信誓旦旦地承诺:“条约涵盖南海任何地区对菲律宾武装部队、飞机或公共船只的攻击。” 可当菲律宾真的遭遇灾难时,美国的 “支持” 却缩水到令人咋舌的程度 —— 通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提供 1380 万比索(约 25 万美元)的援助。
这 25 万美元是什么概念?仅占菲律宾基础设施损失的 0.03%,连修一条乡村公路都不够。更讽刺的是,今年 4 月美国刚批准向菲律宾出售价值 55.8 亿美元的 F-16 战机及配套武器,如今却在救灾上如此吝啬,25 万美元仅相当于军售金额的 0.045%。这种 “卖武器大方,救灾小气” 的反差,让菲律宾民众愤怒不已,纷纷嘲讽小马科斯政府 “用尊严换武器,结果连尊严都没了”。
日本与澳大利亚的 “政治表演”
日本和澳大利亚这两个在南海问题上频繁刷存在感的国家,在救灾中的表现同样令人失望。日本早在 2024 年 7 月就与菲律宾签署了《互惠准入协定》,并承诺提供 500 万美元的援助。然而直到 2025 年 10 月,这笔援助的物资仍未运抵菲律宾。更可笑的是,日本在本年度对 “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支援框架” 的预算高达 81 亿日元,却连基本的救灾物资都拿不出来。澳大利亚则宣布捐赠一批净水设备,结果这些设备因 “军事用途” 的莫须有罪名被扣在海关,无法及时送到灾民手中。有菲律宾媒体尖锐地指出:“澳大利亚的援助不是在救灾,而是在给海关添麻烦。”
中国的 “冷处理”
与西方的敷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这次选择了 “冷处理”。尽管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屡屡挑衅,但中国过去一直是菲律宾救灾的重要支持者。2013 年 “海燕” 台风后,中国不仅派出医疗船、运送大量物资,还持续多年参与灾后重建。然而近年来菲律宾的所作所为让中国寒了心:一边接受中国援助,一边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对抗,甚至在国际场合公开批评中国。2025 年台风灾害发生后,中国政府没有像以往那样立即宣布援助,而是选择观察局势发展。这种态度的转变,反映出中国在处理对外援助时更加注重底线意识 —— 援助不是义务,更不是换取对方妥协的筹码。
小马科斯的 “临时抱佛脚”
面对西方的敷衍和中国的冷淡,小马科斯政府终于坐不住了。9 月 25 日,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离任时,小马科斯罕见地公开露面与其举行告别会晤,并释放出明显的妥协信号。他不仅高度评价黄大使为稳定中菲关系所做的努力,还主动表示 “南海问题并非菲中关系的全部,不能让南海争议定义两国关系”,并承诺通过对话协商管控分歧。
这种态度的转变,显然是小马科斯在内外交困下的无奈选择。一方面,菲律宾国内因灾情和腐败丑闻爆发大规模抗议,民众对政府的不满达到顶点;另一方面,西方的援助远水解不了近渴,菲律宾急需中国的支持来缓解危机。然而,中国对这种 “有事才想起中国” 的做法显然保持着警惕。黄溪连大使在回应时强调,双方应通过对话协商管控分歧,但并未给出明确的援助承诺。
菲律宾的反思
这场灾难暴露了菲律宾外交策略的根本性问题:过度依赖外部支持,忽视自身救灾能力建设,最终在危机面前陷入被动。多年来,菲律宾政府将大量资源投入到与美国的军事合作中,却在民生领域投入不足,导致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低下。更严重的是,菲律宾的政治腐败问题加剧了灾情的影响。今年 9 月曝光的防洪工程贪腐丑闻显示,菲律宾三年间投入 5450 亿比索(约 681 亿元人民币)的防洪项目,竟有 1185 亿比索(约 148 亿元人民币)被贪污,许多工程甚至 “完工入账却未动工”。这种系统性腐败让菲律宾在台风面前更加脆弱,也让民众对政府失去了信任。
结语
菲律宾的这场灾难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国际关系的现实: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在菲律宾需要帮助时的敷衍态度,让菲律宾民众看清了 “盟友” 的真实面目。而中国的 “冷处理” 则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国与国之间的合作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单方面的索取和挑衅只会损害双方关系。
对于菲律宾来说,这场灾难既是一次危机,也是一个转折点。只有摒弃 “大国博弈棋子” 的角色,真正把精力放在改善民生、提升自身抗灾能力上,才能避免未来重蹈覆辙。正如菲律宾媒体所呼吁的:“我们不能再用尊严换空头支票,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自己的双手。”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