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酒类消费市场出现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不仅白酒消费持续萎缩,啤酒和红酒的饮用量也在年轻群体中明显下滑。
这一变化背后,是人口结构、消费场景与价值观转变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先从白酒说起。
去年白酒批零价格一度跌破2400元,市场惊呼已跌破经销商成本线。
随后价格持续下探,跌破2000元甚至1900元,无论是一线品牌还是区域名酒都难逃冲击。
表面上,“禁酒令”等政策对市场形成压力,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白酒消费人群正在萎缩。
回顾历史,2012年后政务消费在白酒市场中占比已从30%以上降至不足5%,婚宴、商务、聚会等成为消费主力场景。
然而当前“违规吃喝”的界定模糊,令不少潜在饮酒场合消失。
更关键的是,饮酒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25—44岁人群既是购房主力,也是白酒核心消费群体,但该年龄段人口七年内减少约4670万人。
与此同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从2015年的10.51%升至2024年的22%,年轻人不愿喝、老年人喝不动的趋势日益明显。
从消费场景看,200元以下白酒主要依靠亲朋聚会,300元以上中高端产品则依赖商务正餐。但2024年北京限额以上正餐餐饮企业营收虽超5000亿元,利润总额却亏损1.5亿元。
调研显示,餐厅包间人均消费下滑15%—30%,而家庭消费、散客为主的模式反而增长。
上海餐饮烹饪行业协会2024年8月对61家企业约千家门店的调查也显示,正餐营收下降21.3%,西餐降15.8%,火锅烤肉则微增2%。
这些数据折射出中高端白酒消费场景的转移。商务宴请减少,包间冷清,而星级酒店甚至开始摆摊售卖卤菜。
当消费场景从高雅包间转向路边摊,饮酒需求自然从白酒转向更随性的选择。
与白酒相比,啤酒市场表面稳定,实则暗藏转折。
2013—2025年,啤酒产量从5061万千升降至3521万千升,降幅缓于白酒,但消费模式已发生根本变化。
十年间啤酒均价从4元涨至近9元,企业试图通过高端化对冲销量下滑,但年轻人饮酒量与频次明显降低。
究其原因,饮酒场景与人群代际更迭是关键。
十年前,KTV、大排档、烧烤摊是啤酒消费主阵地,如今年轻人更倾向在家独饮,搭配游戏、追剧,一次一两罐足矣。
精酿啤酒、茶啤等细分品类崛起,天眼查数据显示近五年成立的精酿相关企业占总数六成以上。
而当年豪饮“绿棒子”的年轻人,如今步入中年,因健康原因(如尿酸升高)主动减少啤酒摄入。
红酒市场同样不容乐观。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报告显示,全球葡萄酒消费量自2018年持续下滑,中国市场年均减少200万百升,2024年消费量仅550万百升,同比下降19.3%。
行业龙头张裕去年营收与净利润分别下降25.26%和42.68%,772家葡萄酒企业倒闭,超万家处于异常状态。
与白酒兼具自饮、社交、礼品等多重属性不同,红酒过度依赖“格调”“仪式感”的消费场景。
上海餐饮数据显示西餐业态营收降15.8%,折射出红酒在日常餐饮中的边缘化。
当开瓶、醒酒、换杯等一系列仪式成为负担,而直播间却出现30元包邮的同款产品时,消费者对红酒的“高雅”标签产生疏离。
综合来看,啤酒从拼酒狂欢转向独酌微醺,白酒因酒桌文化被年轻人排斥,红酒则因仪式感过重而失去亲和力。
这三类酒饮消费下滑的共同根源,不能简单归因于消费降级或经济周期,而在于人口结构与价值观的深层变迁。
按照15年一个代际周期,1995—2009年出生的Z世代已成为消费新势力。他们中独生子女比例更高,本科率已达30%,自我意识更强,消费理念更个性化。
他们成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期,浸润于互联网文化,习惯解构权威、拒绝说教。
这种价值观转变直接反映在饮酒行为上,年轻人不再接受酒桌文化中的座次规矩、敬酒套路,也对红酒的繁复仪式失去耐心。
酒回归其本质,一种由粮食或水果发酵而成的含乙醇饮料。饮酒场景从酒店包间、KTV、西餐厅转向家庭小聚、路边摊、独饮时刻。
值得注意的是,排斥过度酒桌文化的不仅是年轻人。许多中年人也开始远离充满利益纠葛的应酬,转而青睐老友间的小酌闲谈。
这类轻松真实的社交场景,正成为酒饮消费的新土壤。
酒类作为成瘾性消费品,其产销总量下滑并非偶然的周期波动,而是社会进步的必然。
当消费者不再为文化符号买单,而是关注产品本身与饮用体验时,酒饮市场必然经历重构。
《说文解字》中释“酒”为“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酒本无善恶,唯人赋予其意义。
如今不爱酒者不必被批判,爱酒者亦可选择低度酒、果酒等多元品类。
只要相聚时真诚相待,杯中物是果粒橙还是53度酱香并无高下之分。
酒饮市场的演变,折射出社会正向更包容、多元的方向发展。而这或许比饮酒量增减更值得关注。
更新时间:2025-10-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