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加码对内停摆,华盛顿急了抡关税逼西班牙军费、日本断俄油

谈判桌收起来,关税大棒又抡起来了。日本、欧盟才跟美国达成“降关税、投项目”的共识,火药味却从能源、军费蔓延到贸易。台前是表态,幕后是利益。更扎心的是,华盛顿自己也停摆了,财政部门一边警告损失,一边安抚市场。熟悉的节奏又来: 要谈,但压不减。

“老桥段”还在继续。中美互释往前推进了一些,关税降了一截子,中国给美国多送了点稀土货,美国放松了对EDA、乙烷这类东西的出口限制。气氛缓和,但嘴上火力不减,上周还撂了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的话,“一边谈一边施压”已是常态,盟友也一样。

7月底汽车关税从25%降到15%,日本欧盟的投、买、合作按部就班,还没算到季度报表,风向又变了。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点名希望日本停止进口俄油气。焦点是日本绕不过的萨哈林二号:其液化天然气生产的副产品“萨哈林混合原油”仍在被日本购买,萨哈林二号对日本同样重要,约9%的LNG产自这里。这9%不是“没有就算”的边角料,关乎冬季缺口与电价稳定。若立刻停供,日本短期补位不足。日本回应克制: 乌克兰问题上继续跟七国集团合作,潜台词是会评估,会协调,但是立刻断关键项目,难于登天

对印度压力更大,特朗普说莫迪承诺停买俄油,8月美国将对印关税从25%翻到50%,借加码逼结果,谈拢不了印度继续买。印方否认有此谈话,能源采购要以消费者利益和能源安全为先。还有硬数据,印俄长期购油协议在手,俄罗斯已成为印度海运原油的主要供应国,9月对印日均出口占其进口的三分之一左右。换言之,关税抬高,油仍入港。背后是算账:运距、折价、炼厂匹配、成品油出口收益,件件非“今天说停就停”的按钮。

把日本、 印度放在一起看,此轮博弈的尴尬就更明显了。美国想靠政治压力挤压俄罗斯能源的外部渠道,但日本、印度有自己的账本:能源安全不能光靠嘴上说。日本看电力稳定、 民生成本;印度看炼厂开工,外汇账,通胀。施压未必奏效,反而会在盟友圈里积攒逆反情绪。

镜头转向欧洲。10月14日,特朗普将火力瞄准西班牙:不愿把军费提到GDP的5%,只同意到2.1%,称其“不尊重北约”,并威胁上“惩罚性”关税。用贸易工具为军费服务并非稀奇事,西班牙答复说军费够防务之需,会为集体防御尽力,以前已把F35放在一边。欧盟15日表态: 针对成员国的攻击,就全体回应;分歧尽量在既有美欧贸易协定框架内解决;贸易权限在欧盟,别单挑。

刺眼的是双重标准的观感,要求盟友军费到5%,自己却不受同样约束,“我可以、你必须”。盟友信任裂痕被磨出来,欧盟务实:既护自己人利益,又不撕破跨大西洋关系,能谈就谈,能拖就拖。但是长期看,互信下滑是真问题。

别忘了,美国国内也还在停摆。10月1号开门关上,问题没解决,金融市场看上去稳定,服务业却已受伤:办事大厅熄灯了,联邦合同办着办着就拖延了,机场的人手不够用;白宫还在“省钱”,传出了裁员的消息。停摆时间再长,也不是只有几项服务暂停运转这么简单,而是整体动能被抽空了,贝森特先说停摆每天让经济少150亿美元产出,转眼又改口成每周150亿美元,数据口径一跳变就伤到公信力。

即使按照修正值算也是代价高昂,他呼吁两党合作尽快结束停摆,并且勾勒出“像铁路、互联网时代一样繁荣”的愿景。话是挺好听的,但眼前的停摆就是最碍脚的事儿。财政方面,他给个“安慰剂”,2025财年的赤字会比上一年低些,占GDP比重降到大约3%。问题在于参议院连临时拨款法案都没推动,拐点难寻。

三条线拧在一起:对外,关税与施压频出;对内,政府停摆拉锯。企业决策按季度、按年,政策却像开关灯。日本车企会不会再往美国跑,得掂量那15%汽车关税能顶多久;西班牙食品、机械出口商盯着“惩罚性”三字,报关时心悬着;印度炼厂盯港船期和现汇结算,哪一船卸不了都可能让产线停摆。日本的电力公司盯得更紧是冬季负荷曲线,算着每一船LNG存库,萨哈林二号供下去留不留,不是态度能解决的现实。

这也是为什么能源线比贸易线更难“硬切”的原因。欧洲的“快速替代”是飙涨的电价和紧张的库存;日本的地理与进口结构注定谨慎;印度的炼油产业链是多年资本投入堆积起来的,不会因为一句话就改油源、改工艺。美国想用关税杠杆换政策对齐,但被撬的一端是真基本盘,松不了,只能长期拉锯。

再来是停摆。股指不动就没事?服务业、公共管理、航空、旅游、科研一停,传导的就是供应链延误和企业现金流紧张。贝森特说赤字会降,但停摆本身吃掉增长,政策的“加法”被运行的“减法”抵消,两党各执一词不妥协,时间越拖,社会对治理能力的耐心就越少。

为什么这个节点这么敏感,对外“加码”,对内“停摆”;对盟友多义务,对对手高关税,自己还运转不好。伙伴看在眼里会更谨慎,转化为更保守的投资和供应链去风险化,这些变化短期内很难扭转。

怎么走?起码两点:一是透明和稳定比短期胜负更重要,对外可以强硬但要给预期管理留空间,对内可博弈但不能影响基本运转。二是盟友不是工具箱,想用就用、想丢就丢。日本有日本的算术题,印度有印度的算术题,西班牙有西班牙的算术题。要想人听话,先给个稳当的框架,可操作的路子,而不是一句威胁就了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财经   华盛顿   军费   西班牙   日本   关税   印度   美国   盟友   欧盟   贸易   能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