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潇湘十二楼
编辑|潇湘十二楼
乌克兰一句“只能选西方或俄罗斯石油”的话,把中美博弈又推上了风口浪尖。而就在几乎同一时间,美国总统特朗普抛出新招:对中国挥起“100%关税”大棒。
一个喊话站队,一个准备开打,西方阵营似乎想把中国逼上“选边站”的独木桥。但问题是,中国真会照着他们的剧本走吗?
从乌克兰到美国,从关税到石油,表面看是经贸问题,骨子里却是地缘政治的角力。西方试图用石油做筹码,把中国拉进他们设定的游戏规则里。
但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二十年前那个被动挨打的角色。面对“只能选一个”的挑衅,中国的回应简单直接:我们要的,是自主选择,不是被迫投降。
乌克兰外交高官最近的一番表态,颇有点“站队威胁”的味道:暗示中国必须在西方与俄罗斯之间“二选一”。表面上看,是对中国石油进口说事,实际上却反映出三种根深蒂固的误判。
首先是市场判断的失焦。乌克兰显然把“西方市场”想象成了“世界市场”,但事实是,全球的贸易重心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
中国不仅拥有14亿人的庞大内需市场,还和金砖国家布局了超77万亿美元的经济版图。
更别说“一带一路”覆盖的众多新兴市场,正在形成一个绕开西方的新通道。换句话说,乌克兰如果觉得“西方不高兴,中国就得断油”,那就是拿着算盘算错了时代的账。
其次是对中国实力的低估。2024年上半年,中国制造业的电力消耗依旧占全球近三成,背后正是对石油与天然气的稳定需求。
而美国能源部数据显示,仅中国去年暂停从美进口液化天然气、原油和煤炭这三项,就让美国损失了接近300亿美元。
这不是简单的进出口数字,而是实打实的供应链杠杆。如果中国真想“换家买”,西方恐怕坐不住的不是乌克兰,而是华尔街的能源巨头。
再一个,就是观念上的错位。乌克兰这类国家仍然抱着冷战思维,把世界看成非黑即白、你死我活的对抗局。
但2025年的国际格局早已不是单边霸权说了算。
从中俄海上联合巡航到金砖国家扩容,再到中东能源大国纷纷与中国签署本币结算协议,这些都在释放一个信号:游戏规则正在重写,选边站的老剧本,正在被撕掉。
特朗普这次的关税威胁看起来来势汹汹,但仔细一看,却更像是一个“战略性恐吓”。
他说,如果中国不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就要考虑对中国产品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听起来很猛,但这张牌,他真敢打吗?
先看他怎么对待其他国家。对印度,特朗普嘴上批得凶,关税也没少提,但始终雷声大雨点小;反倒是对巴西,他嘴上硬,手却软,把本来扬言要打的50%关税,临时降到了10%。
对巴基斯坦则更是笑脸相迎,19%的低关税直接开绿灯。这种“分化新兴市场”的套路,其实就是想把中国的朋友圈一个个拆散,避免全球南方形成统一战线。
再说他的“选择性让步”策略。华尔街日报分析指出,美国今年在与巴西的贸易逆差已达到历史新高,特朗普不敢真脱钩。
对中国,他也没真动手,而是把中国从最新一轮的全球加税名单中剔除,保留“谈判空间”。表面上喊打,实际上留牌,就是想用“100%关税”的大棒做筹码,逼中国在未来谈判中让步。
但问题来了,中国会怕这招吗?从过去几轮中美贸易战的表现看,中国的反制措施并不软。
2018年到2021年间,中国对美能源进口几乎归零,直接让美国页岩油行业蒸发了约300亿美元。
而在外交部反复强调“绝不接受非法单边制裁”的立场下,中国也早已做好了“谈就谈,不谈就干”的准备。
这场围绕石油的博弈,说到底,是谁更离不开谁的问题。
中国这边,策略已经很清晰:不做被动接单,而是主动布局。近两年,中国从美国的原油、LNG、煤炭进口基本归零,转向中东、俄罗斯和中亚管道能源。
一边推动本币结算,一边签下长期管线协议,还用“去美元化”方式降低制裁风险。
与此同时,中国还通过稀土出口配额制度和能源采购合同中的“动态关税条款”,把不可预测的风险转嫁回了美企身上,打得美国企业哑巴吃黄连。
反观美国,打压俄罗斯石油的“限价令”成了笑话。虽然设了价格上限,但俄油依然照卖不误,全球市场价格也没按他们的剧本走。
华尔街能源研究机构Rystad数据显示,俄罗斯石油出口价格仅比市场价低几美元,根本不影响其出口体量。
而美国自己呢?页岩油成本高,出口能力受限,还要靠进口稀土来支撑高端制造。目前全球90%的钕铁硼产能都在中国,美国想发展新能源和军事科技,还真脱不了这根“脐带”。
说到底,中美之间的石油关系,从来不是单向依赖。但美国总是试图用“关税+制裁”双拳出击,却忽视了中国已经掌握了三张底牌:资源、市场和规则。
面对乌克兰的选边施压和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中国没有慌,而是在悄悄做三件事,步步为营。
第一,是在合同里做文章。
中国能源企业与中东、俄罗斯签署的长期合约中,普遍加入了“关税动态条款”,一旦美方加税,风险由对方承担。这不仅让美企投鼠忌器,也让中国在谈判中占据主动。
第二,是绕道突围。像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已经在墨西哥设厂,利用USMCA规则规避美方高关税。
同时,中欧班列的运量也在持续增长,今年上半年同比提升23%,出口产品中有37%已转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逐步削弱对美依赖。
第三,是以硬回应硬。面对军事讹诈,中国联合俄罗斯在海参崴展开联合巡航,传递出清晰信号。
与此同时,中国海关总署对锗、锑等关键材料启动出口管制,精准打击对方在导弹和芯片关键环节上的脆弱点。
乌克兰试图用“二选一”的老套路逼中国就范,特朗普则拿出关税大棒想要“谈中带打”,但这些手段已难以撼动新时代的格局。
中国用稀土、能源和市场三张牌,重新定义了博弈的规则。这个世界,不再是一个声音说了算,而是多极力量共存的新时代。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