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睡前玩手机。
研究表明,睡前使用电子屏幕超过2小时,会抑制褪黑素22%的分泌,即会破坏生物钟,推迟睡眠时间,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2025年11月小睡眠联合清华大学出版社发起《拿起书本,和手机说晚安》的睡眠科普公益活动。
通过5天睡前阅读打卡,减少手机对睡眠的影响,并建立一个新的健康的睡前仪式,从而获得更优质的睡眠。

1.为什么睡前仪式可以改善睡眠?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躺在床上,但大脑就是不听使唤。
像一台开了十几个任务窗口,正在宕机失控的电脑一样,没办法再执行睡觉的指令。或许在为白天的遭遇苦恼,或许在为明天的演讲而焦虑……
我们常常以为睡眠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但事实上,好的睡眠,需要准备,更需要建立仪式感。
睡眠仪式,是指在睡前30-60分钟进行的一系列固定、放松的活动,让身体和大脑从清醒状态平稳过渡到睡前放松的状态。它可以很简单:
● 拿起纸质的书籍进行阅读
● 听小睡眠里舒缓的白噪音或催眠曲
● 进行5-10分钟的轻柔拉伸或冥想

郭小莉在参与活动后,与我们分享了她的感受,一直没有下决心静下心来读一读书,趁着这次活动,让自己养成睡前阅读的习惯。
此外,多项研究表明,阅读、冥想、深呼吸这类睡前仪式可以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帮助身体放松,从而更好、更快地进入睡眠中。
2.睡前阅读真的有助睡眠吗?
睡眠变成差,也和我们的负面情绪有关。
比如压力和焦虑,会激活我们的交感神经系统,使我们出现“高警觉”状态,从而影响深度睡眠的产生,或更容易出现夜间易醒等碎片化睡眠。
而阅读是一项需要主动投入的、具有内在逻辑的信息处理任务,当阅读占据更多的认知资源时,可以阻止反刍思维,使情绪状态趋于平稳。
牛津大学研究发现,仅需6分钟的阅读就能将压力水平降低68%,而规律阅读也能有效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另一项研究表明,睡前阅读有助于改善睡眠。对照组被要求连续七天正常作息,而实验组则需在此基础上,增加睡前阅读15~30分钟。
结果发现,睡前阅读的被试中有42%的人自我报告睡眠得到了改善,而另一组则仅有28%。
想要通过阅读来改善睡眠,可以选择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内容轻松的,能让人静心阅读的睡前读物,如季羡林的《养猫记》《远行记》,或是《翻越你的山》、《可是,你还有你的人生呀》等。
还有很多没能参与到本次活动的小睡眠用户表示,期待下一次活动的举行,希望能在监督中逐步摆脱睡前刷手机的习惯,借助阅读让身心放松,切实改善夜间睡眠状态,让“睡前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仪式。

除了睡前阅读,还可以通过小睡眠应用中的睡眠记录,完整记录下自己的起床时间、睡觉时间、睡眠周期,以及深睡时长。
开启睡眠监测后,你可以更全面、更系统的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并可以获得一份个性化的睡眠改善方案,来帮助自己改善入睡困难,提高睡眠质量。
小睡眠作为睡眠健康的明星产品,累计为国内八千多万用户提供科学化、系统化的睡眠改善服务,拥有自主研发的睡眠服务算法,该算法成为全国首个通过国家备案的睡眠推荐类算法,是一款非常专业、靠谱的睡眠检测类应用。
更新时间:2025-11-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