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盖房是胡扯?中科院炸水制氧已破局!航天技术竟能惠咱老百姓

要说这几天的“太空快递”里啥最稀奇,那必须是天舟八号送上中国空间站的一批“砖头”。

没错,就是盖房用的砖。

这下可热闹了,真要跑月亮上搞“房地产”了?有人一听就乐了,说这不胡扯嘛,科幻片看多了。

但问题是,这批由华中科技大学丁烈云院士团队研制的“月壤砖”,是正儿八经的科研项目。中国航天这回,是真要破解“月球盖房”这个终极难题了。

月球“基建”有多难?搬砖成本高过黄金

在月球上建基地,这个想法可不是今天才有的。

早在1963年,美国人还在搞阿波罗登月的时候,就跟波音公司琢磨过一个“阿波罗月球探测系统综合模块”,想在月球上拼凑几个建筑,再盖上点月壤当防护。

到了1986年,美国约翰逊航天中心又提出了“充气式月球科考基地”的概念,连太阳能、制氧厂、防辐射通道都设计好了。

听着都挺好,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些方案全都停在纸面上

为啥?因为在月球上搞“基建”,难度根本不是地球上任何工程能比的。

首先就是环境问题。月球那地方,可没大气层护着。

白天太阳直射,温度飙到一百多度;晚上瞬间降到零下一百多度。一来一回,极端温差超过300摄氏度

再加上超高真空、强烈的宇宙辐射。你这房子盖起来,首先得是个超级“保温防爆安全壳”,不然人在里面待不住。

这还只是技术问题,真正让人望而却步的,是成本。

把一公斤东西从地球送到月球上,那成本比一公斤黄金还贵

你要是想在月球盖个房,哪怕只是个小小的基地,那得运多少吨水泥、钢筋、玻璃上去?

这根本不是“胡扯”,这是拿钱当无底洞在烧。所以,谁要是还想着从地球“搬砖”去月球盖房,那才是真正的天方夜谭。

不“搬砖”改“烧砖”,中国方案“就地取材”

要不说咱们中国航天人务实呢。既然“搬砖”的路走不通,那咱就换个赛道——不搬砖,咱“就地取材”

月球上啥最多?月壤。

那咱就用月壤来当建材。

这就是天舟八号这趟“太空快递”的核心任务。它带上去的“月壤砖”,虽然还不是用真的月壤,但是科研人员模拟月壤成分,在地球上先烧制出来的“样品”。

丁烈云院士的团队,就是要看看这批“样品砖”,扔到空间站外头的真实太空环境里,天天被辐射轰、被极端温度烤,到底顶不顶得住。

这个暴露实验一搞,预计到2025年底再分批带回地球分析,咱心里就有底了,知道这“月壤砖”到底靠不靠谱。

当然,光有“样品”还只是第一步。

更硬核的规划,在后头。根据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嫦娥八号副总设计师王琼研究员的介绍,等到2028年前后发射的嫦娥八号,那才是动真格的。

嫦娥八号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去月球上,真实测试利用3D打印技术,直接把月壤“打印”成“月壤砖”。

而且,它还要带一个全新的模块作业机器人,当场进行“月壤砖”的拼接和载荷布设工作。

等于说,别人还在画图纸,我们已经开始规划“月面3D打印机+智能施工队”了。

这就是中国的破局思路:把建材厂和施工队,一次性打包送到月球上。

当然,这事儿也没那么简单。要在月球上“烧砖”(学名叫“烧结”),难度极大。

研究表明,“月壤砖”的最佳烧结温度是1000到1100摄氏度

在近似真空的环境里,把1吨月壤加热到这个温度,至少要消耗233千瓦时的能量。这相当于一个100平方米的光伏阵列,在月球上发电6个小时的全部家当。

所以,月球盖房,能源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坎。而这,也恰恰引出了月球基地的下一个核心需求。

光有房还不够,中科院瞄准“水和氧”

房子的问题,我们靠“就地烧砖”来解决。但人住进去,总得呼吸,总得喝水吧?

这才是月球基地的终极命脉:氧气和水。

如果连水和氧气都得从地球一趟趟送,那这个基地也长久不了。所以,“就地取材”不光要解决“住”,还得解决“生”。

这就要提到标题里的“炸水制氧”了。

这可不是中科院要拿炸药去炸水,而是指对月球上“水冰资源”的原位利用。

近些年的探测发现,在月球的两极地区,那些常年照不到太阳的陨石坑里,可能蕴藏着丰富的水冰资源。

这简直是月球上最宝贵的矿藏。

这也是为什么月球基地的选址,普遍要考虑“附近蕴藏较丰富的水冰资源”。

中国科学院的专家们,就在香山科学会议上,把“月基能源利用”和“原位建造”放在一起,作为核心议题来讨论。

逻辑链条很清晰:

第一步,找到并开采这些水冰。

第二步,利用月球的太阳能(月球两极有些地方光照时间很长)或者未来可能带上去的核能,把固态的水冰加热、提纯。

第三步,电解水。这就是“炸水”的真正含义。水(H₂O)被电解后,就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氧气拿来呼吸,这解决了生存问题。

氢气是高效燃料,可以和氧气一起作为火箭推进剂,这解决了能源和运输问题。

你看,从“月壤烧砖”到“水冰制氧”,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是冲着“自给自足”这个终极目标去的。

所以,回头再看“月球盖房”这个事,它到底“惠咱老百姓”啥了?

它惠及的,不是明天你家小区的房价,而是一个国家真正的未来

当美国还在为重返月球的预算扯皮时,中国已经在用嫦娥七号(2026年)和嫦娥八号(2028年)的任务,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构建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

这种把科幻变成工程、把“胡扯”干成现实的国家能力,这种在“无人区”里“换道超车”的战略魄力,才是我们这个民族走向星辰大海的最大底气

参考资料:

“月壤砖”上太空,月球盖房不简单.国家航天局.2024-11-25

月球驻人基地研究综述与关键技术分析.深空探测学报.2023-10

《中国科学基金》刘建忠等:月球原位资源利用及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中国科学基金.2023-02-16

外媒:中国首次手控对接成功系太空计划里程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2012-06-24

中国航天发展四大里程碑.中国气象局.2013-06-06

中国航天四十年那些令人难忘的飞天时刻.湖南省人民政府.2019-04-19

探索月球基地建设的中国方案.中国科学院.2024-12-10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4

标签:科技   月球   中科院   航天技术   中国   嫦娥   基地   氧气   太空   阿波罗   原位   中国科学院   中国航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