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是第18个“全球洗手日”,今年的主题是“做个洗手英雄”。这一主题号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洗手行动,认识到正确洗手是预防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正确洗手成为守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英雄”。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呼吁公众,将洗手这一微小动作转化为健康习惯,并推动政府、社区和家庭共同改善卫生环境,让“预防疾病从手开始”的理念深入人心。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于连政指出,手是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约80%的常见传染病(如流感、腹泻、手足口病等)都可通过手部接触传播。正确洗手能去除90%以上的手部病菌,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对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而言,这更是一面至关重要的“隐形盾牌”。
在全球范围内,洗手习惯的普及可使儿童腹泻发病率下降40%、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下降30%,每年可挽救数百万儿童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誉为“最具成本效益的公共卫生干预手段之一”,对促进全球健康公平意义重大。
全球洗手日特别强调对儿童的洗手教育。通过趣味活动与习惯培养,让孩子从小理解“洗手=保护自己和他人”。这种意识将伴随他们一生,并通过家庭辐射至整个社会,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区”的良性循环。
于连政提醒,洗手不是简单冲水,而是需要“肥皂/洗手液 +流动水+正确步骤”的科学流程。每次洗手应持续至少20秒(约为唱两遍《生日快乐歌》的时间),并严格遵循七步洗手法:
1.内(掌心对掌心揉搓):双手合十,掌心相互揉搓至起泡;
2.外(手心对手背揉搓):一手手心对准另一手手背,十指交叉揉搓;
3.夹(掌心对掌心,手指交叉揉搓):双手掌心相对,手指交叉嵌入指缝揉搓;
4.弓(弯曲手指关节揉搓):双手弯曲手指,指尖在掌心画圈揉搓;
5.大(拇指环绕揉搓):一手握住另一手拇指,旋转揉搓;
6.立(指尖在掌心揉搓):将指尖并拢,在掌心前后揉搓;
7.腕(清洁手腕):一手握住另一手腕部,旋转揉搓,两侧交替。
科学洗手,这三点更要做到位:
一是洗手前:做好清洁准备,避免源头污染。选择个人专用的肥皂或洗手液,避免使用共用肥皂;使用流动的清水,水温以30-40℃为宜,切勿使用盆装水,以免二次污染。
二是洗手时:严格规范操作,确保清洁无死角。全程要20至30秒,严格执行七步法;重点清洁指缝、指甲缝、拇指和手腕等易忽略部位;用力搓出泡沫,力度适中不伤肤。
三是洗手后:做好收尾防护,避免二次污染。使用一次性纸巾、干净毛巾或烘手机彻底擦干;可用擦手纸包裹水龙头再关闭;洗手后及时涂抹护手霜,防止皮肤干燥开裂。
为让科学洗手成为生活常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球洗手日之际发出倡议:
1.个人行动: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牢记“洗手关键时机”: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咳嗽/打喷嚏后、处理生鲜食材后;随身携带便携洗手液,以备无流动水时使用。
2.家庭行动:打造“无病菌”的健康港湾
家长以身作则,与孩子共同学习七步洗手法,借助“洗手歌”、趣味贴纸等方式培养习惯;在家中洗手池旁放置肥皂或洗手液,张贴七步洗手法图示,让正确洗手成为家庭“标配”。
3.学校与社区行动:构建全民参与的卫生网络
学校可开展“洗手小达人”评选、卫生科普课堂等活动,将洗手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社区通过宣传栏、公益讲座、免费发放洗手用品等形式,提升居民卫生意识,尤其关注老年群体和流动人口。
2025年全球洗手日,
让我们以“手”为媒,
传递健康的力量。
从今天起,
愿每一次洗手
都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守护,
愿每一双洁净的手
都能托起一个更健康、
更安全的世界。
记者:王敏娜
来源: 辽宁日报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