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老板还是吃了墨水的亏?西贝事件第5天:新华社等央媒接连发文

生活中我们去过不少的餐厅,而现如今的食品无论是外卖也好,还是堂食店也罢,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预制菜到底该不该上桌?

这是这几天最引发争议的话题,我相信大家对预制菜的看法是:你可以是预制菜,但不能不给我说。

9月10日,著名“嘴评”罗永浩在网上发了一条极具火药味的微博,文中他毫不掩饰地表态:西贝餐厅几乎都是预制菜,实在是恶心。

当天,评论区就引发众人的讨论,一部分网友同意他的说法,说之前吃过的莜面栳栳肯定是预制的,完全不是现做的口感;也有一部分网友觉得他小题大做,全国的连锁餐厅,为了出餐快,口味一样,预制的也无妨。

什么样的食品能被称为预制菜

罗永浩这次直接点名西贝,虽然话说得有点模糊,但一下子就把大家对外卖和预制食品的担忧给点燃了。

西贝的老板贾国龙反应很快,态度也很强硬,他一口咬定:西贝根本没有预制菜,就连老罗提到的那13道菜,也都不是预制的。

他说,那叫“食材提前处理”,不叫预制。

但很快,贾国龙就遭到了网友的无情拆穿,大批网友很快翻出他去年还公开夸过预制菜的言论,说“好菜都是预制出来的”,还说这是行业趋势。

这一前一后不一致,让他的否认显得有点站不住脚。

接着,餐饮老炮儿李剑也加入了讨论,他觉得老罗把“现炒”直接等同于健康,把“预制”打成垃圾食品,这种说法太片面。

为了证明很多餐厅都在用冷冻食材和添加剂,他甚至还打出20万高额的悬赏,只是为了想找一家完全不用这些的连锁餐厅,他的直播吸引了40多万人围观,评论区吵成一片。

李剑的本意可能是想帮行业说句话,怕大家一棍子打死预制菜。

但这么一搞,大家的关注点反而从“商家该不该坦白”变成了“冷冻食材安不安全”这种更专业的话题,越吵越糊涂。

直到《人民日报》发文,给出了预制菜的官方定义:像清洗切好的净菜、速冻饺子馒头这些,其实不算预制菜。

很多人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我们吵了半天,连到底什么是“预制菜”都没搞清。

而罗永浩与贾国龙的隔空喊话恰恰说明一个问题:行业标准不清晰、商家告知不透明,才是真正需要改变的地方。

罗永浩与贾国龙的反应,立判高下

罗永浩能在这次口水战里赢下来,主要是因为两个人讨论的点不一样。

他根本没多扯西贝的菜算不算预制菜,而是直接把问题升级了:餐饮行业应该更透明,消费者有权知道吃的是什么。

这样一来,他就从一个单纯吐槽价格的顾客,变成了替大家发声、推动行业改变的人,立马站上了道德高地。

他还特意在直播里夸了老乡鸡,说人家清清楚楚标明了怎么做菜、用了什么料,认为这就是个好例子。

反过来看贾国龙,应对的方式就有点“往下走”了。

面对公众质疑,他的回应带着明显的个人情绪,觉得“罗永浩就是在黑我”,甚至放话“生意不做了也要告到底”。据说公司里多数人都劝他忍一忍,但他不听,非要硬刚。

本来可以好好谈的消费者权益问题,被他搞成了一场私人恩怨,他光顾着自己委屈,却离消费者真正的诉求越来越远。

最后,新华社的一篇评论给这事定了调。评论说得特别到位:“消费者从来不是反对预制菜,而是反对被隐瞒。”

我们在去任何一家餐厅,都会想知道自己吃的东西是怎么制作的。

残酷的市场证明谁对谁错

商业就是商业,市场的反馈永远不会造假,最近这件事也让我们看清楚了:顾客有没有“知情权”,直接就能影响到一家店的收入。

就在西贝因为“预制菜”问题被推上热搜、忙着应对的时候,没想到,另一个品牌“麻六记”,却悄悄赢了。

他们没做太多解释,而是直接打开后厨直播,让大家清清楚楚看到:师傅在大火前颠锅爆炒,一道道菜现场做出来。

那种热腾腾的“锅气”,就是最好的证明自己并不是预制菜。

当天直播就火了,销量也上来了,这不是说味道一定多厉害,而是“亲眼看到”带来了信任,大家愿意为这种透明买单。

而另一边,西贝却因为不够公开,付出了代价,有媒体去西贝的后厨暗访,发现他们确实在用电磁炉加热包装好的肉,主食也是提前做好的冷冻品。

更夸张的是,有厨师长直接说:在我们这儿做后厨,不用会颠勺,会按微波炉就行,连厨师证都不需要。

这些内容一曝光,西贝的口碑立马下滑,“西贝预制菜”的话题在微博上阅读量超过2亿,全网热议。

虽然后来西贝的客流量慢慢回来一些,但变化也很明显:现在很多客人一进门,就会先问服务员“这菜是现做的吗?”。

被舆论逼到墙角,西贝也只能跟进调整,他们现在要求所有门店必须如实告诉顾客菜品是怎么做的,菜单上也加上了标注,比如“现场炒制”或“中央厨房配送加热”。

但是这种透明不是西贝主动选的,而是被市场教育出来的。

结语

虽然这场风波是由预制菜引起的,但真正让这么多人不爽的,其实是大家长期在消费中遇到的“信息不透明”,很多东西,我们吃下去了,却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

贾国龙的问题,不在于他会不会做菜,而在于大家还信不信得过他这个品牌,一个普通消费者的吐槽,能掀起这么大的浪,恰恰给所有餐饮企业提了个醒:工业化能提高出餐效率,但它给不了顾客信任。

现在大家吃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吃得安心,与其搞那么多营销噱头,不如老老实实把菜品信息公开透明。

参考信源:关于预制菜,新华社最新发声2025-09-14 10:08·极目新闻

人民日报发声2025-09-14 21:30·澎湃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科技   新华社   发文   墨水   老板   事件   餐厅   顾客   消费者   人民日报   食品   网友   透明   话题   外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