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条号墨山看客 首发呈现
大好河山,邀您共看
Hello,大家好呀!老墨今天想和大家细聊一下,关于美国稀土技术突然实现“突破”这件事。
当地时间11月7日,美政长贝森特亲自走访了一家,刚刚投产的稀土磁体加工中心,并当场宣布,美国制造出“25年来首块本土稀土磁铁”。
这一动作,被美方高调称为“美国再次获得独立,意图摆脱对中国的稀土依赖。

随后,美国媒体争相报道,特朗普团队则趁势发声,将这项成果归功于其执政时期“重振制造业”的政策。
白宫、国会、媒体、企业一齐上阵,试图打造一个“美国稀土产业全面崛起”的舆论场。
但真相真的如此吗?美国真的能这么快实现稀土独立?

美国造出稀土磁铁
2022年11月,eVAC Magnetics公司在拜登政府任内完成注册,这家企业的方向,就是打造美国本土的稀土磁体产业链,随后三年,项目不断推进,获得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逐步建设起稀土矿物加工中心。

到了2025年初,美国政坛出现一次关键转折,特朗普在竞选压力下,签署了一项名为“国家紧急能源”的行政命令,专门针对能源与关键矿产领域发力。
文件中明确提到,要优先发展稀土产业,为企业提供土地、监管豁免等便利条件。
政策一出,资本迅速跟进,eVAC项目加快了进度,南卡罗来纳州的新项目也被列入重点工程,贝森特此次视察的加工中心,正是该政策扶持下的“样板工程”。

特朗普阵营借此机会,公开将功劳归于自己,称是“带制造业回美国”的战略奏效,而拜登时期的政策和努力,被有意忽视。
贝森特在加工中心现场展示稀土磁铁时,媒体镜头闪个不停,福克斯新闻甚至连线直播,一时间,“美国造稀土磁铁”的口号被推向高潮。

然而,根据美国业内人士的说法,这块磁铁的成分、质量、用途并没有经过独立权威检测,纽约时报公开质疑,称这可能是一场“政治秀”,甚至不排除存在“造假”的可能。
不少媒体指出,这块磁铁或许并不能真正用于高端制造。
美国诺维昂磁业公司创始人斯科特·邓恩透露,当前美国客户的需求标准非常高,而这些标准的达成,需要依靠中国几十年的技术积累,美国本土企业即便想做,也根本跟不上节奏。

更让人意外的是,贝森特宣布消息的同一天,美国企业反而加紧了从中国采购稀土的申请,有些公司甚至提高了原定采购量,这与“摆脱依赖”的目标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么美国真的能靠一块磁铁就摆脱中国稀土吗?

中方未动美国先乱
在美方喧嚣之时,中国方面的态度一直冷静,中方早已完善稀土出口管控机制,明确要求企业申报用途,特别强调禁止出口用于制造对中国不利的武器装备。
中方并没有“封锁出口”,只是加强了合规审核,确保稀土资源不会被用于遏制自身发展的工具,这本是一个正常的主权行为,但经常被美国政客炒作为“限制自由贸易”。

10月30日,中美双方在吉隆坡就稀土问题进行会谈,美国代表团反复强调“供应保障”,中方则重申“合规使用”,中国愿意对话,但不会放弃底线。
中方政策背后的逻辑也值得注意:有意“以退为进”,并没有立刻全面限制出口,而是通过加强合规管理,避免激化矛盾,同时保留对话空间,如果美国真走到自研之路,中国也有准备。

事实证明,美国在“自主开发”的同时,仍然离不开中国稀土,目前美国唯一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储量仅占全球1.3%,且主要是轻稀土,高端制造最需要的重稀土依然受制于中国。
美国对高规格芯片的禁运,反逼中国走上自主之路,如今中国的稀土政策,也在倒逼美国认清现实。
那么接下来,美国会怎么应对?

华盛顿的算盘打得响
贝森特此次高调表态,背后隐藏着更加复杂的政治算计,一方面,民主党刚刚在纽约市赢得三场选举,中期选举临近,贝森特发声既是为特朗普造势,也是在吸引选民关注共和党的“政绩”。
另一方面,媒体密集报道制造了一种“美国稀土崛起”的氛围,为后续政策铺路。

特朗普团队甚至提出,美国将在一年内实现稀土产业大跃进,加工中心规模将扩大六到十倍,重建制造业基础。
但分析人士指出,美国要建立完整的、独立的稀土产业链,至少需要10到20年时间,不仅需要技术突破,还得解决冶炼分离能力、人才储备和政策连续性等问题。

更现实的是,美国多数企业仍然倾向于采购中国稀土产品,不仅价格合理,质量也有保障,资本总是逐利的,对政策口号并不感兴趣。
面对美国的高调宣传,中国并没有被带节奏,当前全球稀土产业格局中,中国依然拥有压倒性优势。
超过八成的稀土加工能力,九成以上的磁体生产能力都掌握在中国手中,特别是在中重稀土领域,中国处于世界垄断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

中方并未急于出招,而是耐心观察局势发展,通过与马来西亚、蒙古国等国家签署合作协议,中国构建起更稳固的稀土贸易网络。
与此同时,中国在釜山峰会和吉隆坡会谈中,释放合理善意,促使美方放缓了对中企的“穿透性制裁”行动。

美国虽然表面强硬,但其实际动作透露出焦虑:从加紧采购中国产品,到不断放话制造成果,其实都在试图稳住内政和资本市场。
在全球稀土博弈中,中国掌握主动权,美国还在追赶的路上,下一步,中国会不会出奇制胜,让我们拭目以待。

结语
中国在稀土产业的领先地位并非一朝一夕,而是数十年产业积累的成果,面对美国的喧哗操作,中国无需急于回应,稳扎稳打才是胜招。
全球稀土格局是否会因一块美国磁铁而改变?恐怕还得看中国的下一步棋。
老墨就给大家聊到这了,下期内容我们不见不散~
信息来源:
2025-11-08 12:10·观察者网 美财长这就吹上了:25年来首块美国造稀土磁铁,结束中国“卡脖子”
更新时间:2025-11-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