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你的手机是否也曾这样骤然响起?电话那头,是闺蜜带着哭腔的忏悔,她对着孩子吼完,看着孩子抽泣着睡去,悔得心都在发抖。儿子因为积木倒塌大哭,她苦口婆心讲了四十分钟道理,从“男孩子要坚强”说到“哭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结果孩子越哭越凶,她最终情绪崩溃。这场景,你是否似曾相识?你耐着性子循循善诱,最后却歇斯底里,事后又陷入无尽的自责与懊悔。你明明是为孩子好,为何亲子关系却搞得如临大敌?别急,今天,我们聊聊三句“定心神咒”,或许能帮你走出这个怪圈。
我们总以为孩

子发脾气是故意作对,是存心捣蛋。你有没有想过,这其实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北京儿童医院神经科李医生曾一语道破天机。他接诊过一个三岁男孩,妈妈抱怨孩子脾气大得离谱。李医生指着脑部扫描图告诉妈妈:孩子发脾气时,大脑里负责情绪的“杏仁核”如同烧开的水壶,正滋滋地冒着热气;而负责理性的“前额叶”呢?它像断了电的电视,根本不工作。成年人在气头上都听不进劝,何况一个被情绪完全淹没的孩子?你对着一个正在炸毛的小猫大喊“你别生气”,结果会怎样?它只会更凶地哈你,对不对?小区里一位奶奶对着冰淇淋掉地上的孙子说“不许哭!再哭就把你扔这儿”,孩子哭得更凶了,小手死死攥着奶奶的衣角,仿佛那是唯一的救命稻草。他的哭闹,如同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在水中拼命扑腾,你不伸手拉他,反而站在岸上怪他“为什么乱挣扎”,这何其残忍?中国家庭教育协会的一项调查数据更是扎心:78%的家长在孩子发脾气时会选择“先讲道理”,但只有12%的家长觉得“有用”。剩下的88%呢?结局无非是吼叫、妥协或者冷处理。这便是许多孩子越长大越叛逆的根源,他的情绪从未被真正看见和理解。

那究竟该怎么办?难道只能束手无策吗?当然不是。第一句神咒,是看见他的情绪。下次,别再说“你又怎么了”,试着蹲下来,平视着他的眼睛,轻轻说:“我看到你很生气/很难过/很委屈。”我闺蜜自从用了这招,效果立竿见影。超市里,儿子因为没买到奥特曼卡片当场躺地大哭,换作以前她早炸了。但那天她蹲下身,摸着孩子的头说:“妈妈知道你没买到卡片,心里特别委屈,对不对?”你猜怎么着?孩子的哭声瞬间小了半。孩子发脾气时,最需要的不是你火急火燎的“解决方案”,而是一句温暖的“有人懂我”。你说出他的感受,就像给一个迷路的孩子递上了一张地图,让他明白,哦,原来我现在这种难受的感觉,叫做“委屈”。玩具被抢了,就说“哥哥拿走了你的小汽车,你很生气,对吗?”被老师批评了,就说“妈妈知道你在幼儿园被老师说,心里不好受,是吗?”记住,蹲下来,平视他,语气要平静,像跟你的好朋友聊天一样。

第二句神咒,是允许他的情绪。你是不是也常把“哭有什么用”“再哭妈妈就不喜欢你了”挂在嘴边?但我要告诉你,这些话就像给一个沸腾的锅猛地盖上盖子,只会让锅里的水溅得更厉害。试试换成这句:“你想哭就哭一会儿,妈妈在这里陪着你。”我同事小敏以前总禁止女儿哭,认为哭是胆小鬼的行为。结果呢?女儿受了委屈,竟一个人躲在衣柜里偷偷抹眼泪。那一刻她才恍然大悟,孩子不是不哭,是不敢在她面前哭。后来她换了方式,女儿再哭,她就紧紧抱着说:“哭吧,宝贝,妈妈陪着你。”女儿在她怀里哭了整整十分钟,过后擦干眼泪说:“妈妈,我舒服多了。”孩子哭的时候,最怕的不是哭本身,而是“被抛弃”的恐惧。你的陪伴,是给他吃下的一颗最有效的定心丸。这感觉是不是有点违反直觉?你可能会担心,这难道不是在鼓励他哭吗?上海一家幼儿园的实验结果或许会让你改变看法。老师对发脾气的孩子说“你可以哭,我陪着你”,孩子们的平均哭闹时间竟从15分钟缩短到了5分钟。给情绪一个出口,孩子比你想象中更懂事,不是吗?

第三句神咒,是引导他的行为。等孩子平静下来,别以为事情就结束了。这恰恰是教他“如何处理问题”的黄金时刻。但切记,别直接下命令“你应该怎么做”,而是用提问的方式,邀请他一起想办法:“我们一起想想怎么办?”我儿子四岁时,表弟来家里玩,想玩他的宝贝挖掘机,他不仅不给还推了表弟一把。我没骂他,等他情绪平复后,我问:“你不想把挖掘机给弟弟玩,是不是特别怕他弄坏呀?”他点点头。我又问:“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既能让弟弟玩,又不让挖掘机坏掉呢?”他想了一会儿,眼睛一亮说:“我可以跟弟弟说,只能玩五分钟,而且不能摔!”我赶紧夸他:“这个主意太棒了!你去跟弟弟说吧。”那天,他不仅主动分享了玩具,还当起了小老师。孩子不是不懂分享,是怕自己的需求被忽略。你用提问引导他,他会觉得“这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办法”,执行起来就更有动力。现在,轮到你了,如果你的孩子因为作业太难而哭泣,你的第一个问题会是什么?不是“别哭了”,而是“作业有点难,你做不出来很着急对吗?那我们是先做简单的,还是妈妈陪你一起看看?”

养孩子如同种树,他发脾气的时候,不是“变坏了”,而是他的根需要你浇水,他的叶需要你施肥。我们都不是天生的完美父母,谁没有过烦躁、失控、后悔的时刻?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重要的是,我们愿意学习,愿意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下次孩子再发脾气,别再跟他硬碰硬了。试试这三句话:先说出他的感受,再陪着他释放情绪,最后一起寻找解决办法。你会发现,孩子其实特别好哄,他要的从来不是你滔滔不绝的大道理,而是一句简单的“我懂你”。你愿意从下一次开始,做那个温柔而坚定的园丁吗?不吼不骂,也能养出内心丰盈、高情商的孩子。
更新时间:2025-10-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